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17161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初一上册语文) (一)1、给加点字注音:(5分)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完全不放在心上。)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你现

2、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3分)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4分)羚羊木雕一文的中心是作者赞美少年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情。()”我”不能要回木雕是因为万芳曾经帮助过我,跟我换过裤子,要回木雕太失礼了。()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我”父母的做法没有错。()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贵重,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妥。()6、”这能全怪我吗?”从句

3、式上看这一句是句,它表达的意思是。(2分)7、区别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4分)撒()俩()藏()颤()()()()()8、本文描写了一场家庭冲突。(4分)A、冲突的原因是:B、冲突的双方是:C、冲突的焦点是:D、冲突的结果是:9、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3分)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如果是你,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30字)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4、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

5、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我没有理由了。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 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

6、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10.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3分)11.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3分)12.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4分)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13.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7、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3分)14.选文最后一段写到下雨,前面却一点暗示都没有,请你在本文开头加一段话,既对下面有所暗示(设下伏笔)又与妈妈突然问”我”有相通之处。(3分)15.指下列加点词语包含的内容。(2分)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二)看到那家有名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市报上刊登的招聘广告,我的心为之一动。接到面试通知后,我准备了好几天,从前也曾和那家公司有过交往,知道那家公司的老总很严厉。为了保险起见,我想方设法弄到了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副市长的推荐信。面试的人很多,我前面的一位面试者诚惶诚恐地对老总说:”请多关照。”老总摇摇头,咄咄逼人地说:

8、”在我的公司,一个有实力有信心的人,是不需要他人关照的。”听了那句话,我为之一震。是啊,在我们做什么都讲究背景和关系的社会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拥有胜任工作的实力。我发现自己有些傻,推荐信能有什么用,只能让自己缺乏自信。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封费尽周折弄到手的推荐信拿出来。离开的时候,我把那封信揉成一团,扔到了墙角的纸篓里。我知道在所有的面试者中,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幸运的是我最终被那家公司录用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那封被我扔到纸篓里的推荐信竟然摆在了老总的案头,信头有老总那刚劲的批字:”这样的人,值得录用。”16.作者刻画人物既惜墨如金又善于抓住人物内在的精髓,你能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9、(3分)17.”听了那句话”,我为何会”为之一震”?(3分)18.”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费尽周折弄到手里的推荐信拿出来”一句中的费尽周折凝炼含蓄,你能想象一下文中的我大概费尽了哪些周折?(3分)19.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受人关照的情形,你认为”无须关照”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应怎样理解?(4分)20.这家中外企业的老总为人很严厉,文中有没有能表现他严厉的一面?若有,请指出。(3分)21.当今社会,优秀的人才广受欢迎。我既然:庄所有的面试者中不是最优秀的,为什么还最终被那家公司录取?(3分)22.你喜欢文中的这位老总吗?为什么?(3分)23、读了此文,你有何感触?(3分) (三)很小的时候,家

10、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 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 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的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

11、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 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扳的笑容。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

12、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 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

13、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24.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不超过7个字)(3分)25.用”/”标出这篇文章的层次。(3分)26.这篇文章写小时候的”我”与强壮的父亲抬担子,父亲步履蹒跚;而长大以后和参加工作以后的”我”与体弱、年老的父亲抬担子,父亲却能稳健地走着,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一种怎样的感情?(3分)27.这篇文章写父子之间的爱是通过哪一个动作来表现的?(3分)28.这篇文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4分)29.这篇文章三次写”我”与父亲抬担子,小时候的”我”说”能行”,后来体弱和年老的父亲也先后说”我能行”,这三次说的”我能行”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30.”我跟父亲稳健地走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