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17034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命题范围: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第I卷(共48分)注意事项: I第I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1舞蹈是以经过加工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和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成为藏族同胞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这表明,藏族舞

2、蹈是藏族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凝聚藏族人民情感的物质力量l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A B C D2,2015年l1月,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公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数据显示,不沦是综合指数,还是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指数,2015年全国前十名的省市中有一半以上位于东部地区。但连续6年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普遍增长较快,2015年指数增长最快的10个省市中有7个位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是同步的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更优A B C D3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

3、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靠的政治保证增长空间和物质载体A B c D4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造你的“不可替代性”。随着新旧体制转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有的用人单位提出这样的条件,当司机要兼外联,当电工要有驾照,当秘书要懂外语。可见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主动的B不同时期对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是不同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维护

4、世界文化的统一性C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6为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一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基于A教育的基本功能正在发生变化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D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7.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统筹指导,完善协调机制,把实施丝绸之路文化项目、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等项目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文艺走出去纳入人文交流机制,向世界推介我国优秀文艺作品。这一决定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趋同 有利于促进文化渗透,推行我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

5、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 B c. D8一种现点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都 A看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B看到了传统文化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C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 D违背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的原则9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央视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表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6、中华各民族文化有着中华文化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催生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A B. C D10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 家李约瑟在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用图表作了说明。以下图表说明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 B. C D11.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已达到6,49亿,网络文艺呈现爆炸式增长,已成为文艺事业繁 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网络文艺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效益追求与文 化审美不匹配的现

7、象。为此网络文艺创作者应 。 增强自律意识,唱晌网络文艺主旋律立足市场需求,提供多样化文化产品坚持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回归传统文艺形式,耐得住寂寞 。 A B C D12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说明 A思想道德修养越高,科学文化素养越高 B科学文化素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相互促进 D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知识为社会造福13.2015年3月出台的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 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某省文化系统管理的图书馆、博物馆、美 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基本文

8、化服务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人数逐年增长,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此举目的在于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全面增强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物质生 活水平优化文化设施管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 文化市场 A B C D14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 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这说明 A哲学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15.一位法国哲学家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哲学问题,比如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技

9、术问题,挑战了伦理道德,值得哲学家思考。这表明 A具体科学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具体科学研究从科学理论出发才能取得有益进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唯物主义哲学越来越受到挑战 D自然科学难以回答的问题晟终要靠哲学来解决16.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真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 树的一朵无实花”。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就根本观点而言,唯心主义哲学是错误的就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认识发 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非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哲学是对自 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A B C D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0、的区别在于 承认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实现在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是 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A B C D1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经济领域,涉及文化、社会、政治、军事、外 交等话题,还特别安排两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标准是系统化理论化 的世界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A B C D19.占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 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在他看来

11、,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 经变成其他东西了。上述两种观点 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了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C前者正确,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后者错误,否认事物相对静止,会导致不可知论 D前者错误,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0.从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到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这 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这表明 A.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意识则不然 B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反映 C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形象源于创作者丰富的想象 D意识是人脑

12、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21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 的,是新常态下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表明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赖的做到了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意识对 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说明社会发展规律是能为人们认识和支配的 A B C D22下列名言警句中,不是强调实践重要性的是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不怕慢,就怕站23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13、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真理是有用的,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没有实际意义 D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24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说:“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 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这是因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 客观性真理性认识因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不可混淆 的界限 A B C D第卷(共52分)注意事项: 第卷共4道题。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并首次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某校组织学生观看阅兵式盛况,并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