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166292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冰《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他放弃优越的海外生活,不顾朋友的挽留,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但由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学习积累有限,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去领悟、去欣赏、去运

2、用。教学目标:1、会认18个生字,会写7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5、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重点: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情感课前准备:课件、课文插图教学方法:读中感悟、领会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出示华罗庚肖像,交流相关资料。师:同学们,请看!照片上这位慈祥的老人是谁?(生答:华罗庚)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做姓时读hu 还可以组词

3、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hu”,组词:“中华,华丽”。师:能说说对他有哪些了解吗?(生谈,师给予适当激励之语:如“你知道的真多;你查到的是关于他的成就,很好!”)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师:咱们班的同学真善于学习,学会收集资料帮助了解课文的主人公,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是新

4、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为新中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华罗庚的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质疑课题,学生提出问题。2、听教师范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三)识字学词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在文中画出。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致、华、罗、冲、斩、钉、截、授、博、遗、憾”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5、说说识记的方法6、给生

5、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7、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解放、惊异、坚定、敬佩、价值、贫穷、落后”8、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 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 落后(先进)(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二)指导写字。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2、指导书写。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正确书空。

6、重点指导。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五)作业设计1、认读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本文。第二课时(一)概括课文大意,复习导入师: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字词和段落大意。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概括地说一说。学生汇报师:注意,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要注意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谁来说课文发生在什么时候?生:新中国解放的时候。生:1950年初春。(板书:时间)师:好,时间知道了,那华罗庚是从哪回自己的祖国去呀?(板书:地点)生:美国的阿尔巴城。师:人物大家肯定都清楚了,一齐说!学生齐答华罗庚。师:那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齐读课题

7、。生齐读“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事件)师:好,现在可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了吧?思考一下,想好了再说。生:1950年春天,华罗庚和家人从美国乘船回自己的祖国去。师:很好。那么,全班都会说了吗?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学生互相说)师小结:像这样叙事的文章,就应该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文章,知道怎么概括主要内容了吗?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我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下课题生读课题如果我想给这个课题加一个标点符号,大家觉得我可能会加什么符号?【生试说:感叹号】为什么是感叹号呢?生汇报【因为兴奋、高兴等】那同学们就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一读课题,齐读(二)整体

8、把握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1至9自然段,并画出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生生解惑。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其他同学画出表现华罗庚坚决要回国的决心的词句。3、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国家的这些科学家们,身处异乡,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大环境,他们不能自由地回到自己的国家,不能及时报效祖国,当听到祖国解放了的消息,再优越的条件,也阻挡不住他们似箭的归心。4、请大家默读课文19段,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学生汇报(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加感叹号?生汇报师: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个资料(补充华罗

9、庚为什么会在国外进行研究,简单介绍旧中国的情况,课件图片。)当他得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他终于可以有机会为祖国的人民效力,有机会回自己的祖国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的心情怎么样?生:激动。师:心情那么的激动,一起再读。(生读“中国解放了!”)(2)“总算”盼到了。(板书:总算)这一天来得容易吗?生:不容易。师:谁能换个词?生:这一天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好不容易盼到了。师:盼到了,什么又是盼到了?生:等待。师:什么样的等待可以称作是盼呢?生:带着一种希望的等待。非常的急切的,已经等了好几天。师:是呀,非常急切的心情,岂只是好几天呀!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等待呀!是日

10、日想,夜夜思呀!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3)妻子的哪些表现显示了她的激动生汇报(4)妻子询问华罗庚家下来的打算的时候,他是怎么回答的生汇报,出示PPT“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态度是怎么样的?师:对。“想都没有想,犹豫都没有犹豫”,就说出了这话,什么?一起读。生齐:我们,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师:“想都没有想,犹豫都没有犹豫”,用书上词语来说就是(生齐)斩钉截铁。师:我们再来读这一段。出示PPT第五段(生齐读)师:(板书:斩钉截铁)(5)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住着洋房,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师:什么样的房子?生:洋房。优雅别致。师:什么

11、样的房子可以说是“优雅别致”的?生:很漂亮。很豪华。师:华罗庚要回祖国去,这样的房子要不要了?生:原封不动。师:犹豫了吗?生:没有。师:车子呢?生:借给朋友。师:有没有犹豫?生:没有。师:那此时,华罗庚要回自己的祖国去,仅仅是激动了吗?生:态度坚决。生:毫不犹豫。生:非常坚定。师:(板书:态度坚决)是啊,房子不要了,车子不要了,一定要(引读)回自己的祖国去!一个海外游子身在异乡,祖国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震撼着华罗庚,他终于可以报效祖国了,此时此刻,同学们,身为60多年后的我们,此刻的心情怎样?【激动】那我们就来合作读第一部分。【师读旁白,女生读夫人,男生读华罗庚】(三)学习第10至14自然段1

12、、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2、指名朗读课文10至14自然段,其余同学文中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句子3、生汇报自己感受 (1)外国友人舍不得华罗庚 (2)华罗庚态度依旧坚决4、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师渲染情绪【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国家太贫穷了。老百姓吃不上饭,穿不暖衣,没有居住的地方。城市里的楼房多数是平房,马路上行走的还是马车、人力车,很少能看到一辆汽车】但是华罗庚仍然坚决地说生:“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

13、.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四)总结课文.1、朗读全文.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五)拓展1如果你长大后能有所作为,也能出国深造,你打算怎么做?2课下继续搜集讲述爱国的故事,在主题班会上和大家充分分享。(六)作业: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时期爱国的科学家资料板书设计:回自己的祖国去 时间斩钉截铁 态度坚决 地点一颗爱国心 人物事件回自己的祖国去反思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本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在

14、我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记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放弃优越舒适的海外生活,不顾朋友的挽留,带着家人毅然回国,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故事发生的时代离学生也比较遥远,故事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读懂读通课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通过自己的感悟受到教育。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感悟华罗庚的爱国情操,首先就得让学生

15、走近华罗庚。在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介绍时代背景,走近华罗庚。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如果单纯让他们去来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爱国情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导入课文时,我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华罗庚,向学生介绍华罗庚的背景资料。通过适当的背景资料,很自然地、有针对性地拉近了学生与当时华罗庚的距离。二、读中感悟,深化主题。 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方法就是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去感受,再带着感受去读课文。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1)自由读。边读边划出生字词,把生字词多读几遍,同桌互相认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