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163691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考点1: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类型及特点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有国家政策 、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方面。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4)地区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模式原因分析问题对策典型国家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

2、长缓慢现代型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重鼓励生育,适当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很快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青少年儿童比重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压力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印度、巴基斯坦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人口迁移的意义: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3、增加。(2) 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原因迁移路线迁出地区迁入地区意义二战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1欧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迁移原因迁移特点迁移方

4、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东部到西北、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的政策自发迁移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3)人口迁移的原因有自然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灾害的发生)、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的差异、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变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考点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持续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供给物质和能量的能力。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

5、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自然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区域开放程度(成正比)。(2)合理人口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城市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2)功能区特点比较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原因商业区 占用土地相对较少;点状、条状。市中心、交通

6、干线两侧、街角路口。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交通便捷、市场广阔工业区集聚成片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保护环境;交通便利,降低成本住宅区 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建筑质量上出现高、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地势高的地方,与文化区相联系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3)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

7、素、行政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交通的便捷程度。考点2: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1)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能为区域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如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金融、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行政管理、信息流通等服务功能。(2)城市等级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服务级别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小城市低小少大城市高大多(3)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是这个

8、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也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4)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考点3: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范围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

9、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国家差异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比较大。(4) 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导致居住地环境质量下降;人口数量猛增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教育就医难、失业人口增多。农业地域

10、类型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生产特点问题及解决措施季风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加大科技投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商品谷物农业美、加、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地广人稀、工业发达、科技先进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一体化农业成本高,耗能大 大牧场放牧业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乳畜业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市场、饲料供应机械化水

11、平高、轮转放牧与圈羊相结合动物疫病的防治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考点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事例:我国西北的绿洲农业、宁夏平原的水稻:水源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工业工业类型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导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

12、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制造业、印刷、啤酒等食品动力导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考点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科技、政策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

13、件与发展特点1.鲁尔区(1)主导区位: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足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2)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1)主导区位: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便捷的交通;稳定的市场(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定货);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交通考点1:五种交通运输优缺点对比方式优点缺点备注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

14、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考点2:交通与聚落历史上水运为主的时代,江、河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赋予城市形态以更多、更灵活的变化。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布局;北方城市多沿交通干线布局;考点3:交通与商业网点城市商业中心、商业小区的布局主要有两种情况:以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