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16283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课程设计_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说明(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设计题目及要求1二、题目分析和设计思路1三、电路图及电路原理 2四、电路参数确定4五、电路的功能和性能验证6六、设计成果 6七、总结与体会 9八、参考文献及资料9一、设计题目及要求1. 设计题目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2. 设计要求设计一个集成运放和晶体管组成的 OCL 功率放大器。设计任务:输入信号:有效值U i 5W.(3) 负载电阻:RL=2(n(4) 通频带:BW=80ZH- 10KFZ二、题目分析和设计思路1、题目分析OCL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直接耦合的功率放大器,它具有频响宽、保真度 高、动态特性好及易于集成化等特点。性能优良的集成功率放大器给电子电路 功放级的调试带来了极大的方

2、便。集成功率放大电路还具有输出功率大、外围 元件少、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收音机、电视机、扩音器、伺服放大电路中 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功率放大器可分为三种工作状态:(1)甲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的中点,输出的是一种没有削波失真的完整信号。(2)乙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线和I b=0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界处,放大器只有半波输出。(3)甲乙类工作状态 Q点在交流负载线上略高于乙类工作点处。乙类互补的电路会 产生交越失真,可采用甲乙类互补电路来消除。本次题目要求设计一个集成运放和晶体管组成的OCL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有效值为U i 5W且负载电阻和通频带分别 为:RL=2(n和BW=80HZ10KH

3、对于这个题目,可根据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和基 本OCL电路以及集成运放的有关知识来进行设计。2、设计思路首先,根据题目的分析确定目标,设计整个系统是由哪些模块组成,各个 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并设计 OCL功率放大器的初步电路图。并考虑要用到元 器件有哪些?其次,对系统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功能,选择各模块所用的电路形式和其 具有的功能。然后,进行参数的选择和确定,根据系统指标的要求,确定各模块在电路 中的元件参数。最后,得出总电路图,连接各模块的电路,并进行仿真和调试,多次重复 得出正确的结果。三、电路图及电路原理1、四运算放大器从集成运放的符号看,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具有高 差模放

4、大倍数和抑制温度漂移能力的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可用上图所示的符 号来表示,它有 5 个引出脚,其中 1、2 为两个信号输入端, 5、4 为正、负电 源端, 3 为输出端。 2 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 Vo 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 相位相反; 1 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 Vo 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 它在电路图中可构成反向比例运算电路。2、基本OCL电路原理VCC1=VCC2原理分析:在上图的 OCL电路中,T1和T2特性对称,采用了双电源供 电,静态时,T1和T2均截止,输出电压为零。设晶体管 b-e间的开启电压可 忽略不计;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当ui0时,T1管导通,T2管截止,正

5、电源供电,电路为射极输出形式,uo ui.当ui0V且逐渐增大时,T2管截止,当Ui0V且逐渐减小时,T1管截止。这样,即使 Ui很小,总能保证至少有一只晶体管导通,因而消除了交越失真。3、总电路图根据以上分析和设计,得初步的总电路图如下:7划IT1444R611VCC2MS四、电路参数确定1、 电源电压的确定:(1) 交流电源200mV由示波器提供。(2) 直流电源电压的计算:电源电压的高低,决定着输出电压的大小,而输出电压又由输出功率决 定,所以指标给定了输出功率,即可求出电源电压:因为F0Rl所以输出电压最大值 VO=V2FoRL=y2X 5X 20=14.14V当输出电压为最大值时,T

6、1、T2接近于饱和,考虑到 T1、T2的饱和压降 及发射极电阻上的压降等因素,电源电压必须大于Vom,他们之间的关系为VomVcc,一般取 0.6 0.8.本次设计取 n =0.8,这样,Vcc=Vom/0.8=14.14/0.8=17.7V ,则取电压 Vcc=18V,-Vcc=-18V.2、 电路中各参数的确定当电源电压Vcc确定后,T1和T2承受的最大电压为VcEmax=2X 18=36V.功率管的饱和压降 Vces 0.3V,若忽略T1、T2的管压降,则每个管的最大集电 极电流 Iemax=Vcc/(R7+R8+RL)因为T1和T2的射极电阻R8 R9选的过小,复合管的稳定性差,而过大

7、了 又会损耗较多的输出功率,一般取R8=R9=(0.010.1 ) RL,但相对来说 R7、R10取的要大一些。已知 RL=2(n,则 R8=R9=0.025RL=0.025X 20=0.5 QF7=(Vcc-U0-UcesUR8)/R7 10KQ,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可得 R1O 10KQ.初步选择四运算放大器为 LM1877 T1为2N3904, T2为2N5401,两个二极 管为1N4001.调试时再进行验证,若不正确,再进行修改。中间R4 R5和两个二极管以及 R6和三极管组成消除交越失真的 OCL电 路,考虑到电路前后的关系和影响,为保证中间电路的正常进行,R5 R6不宜过大,最好是小

8、于或等于 R7和R10.而R4要较小,至少应为R5的千分之一。UB1B2=UR5+UD1+UD2 Vcc=UR4+ U B1B2+ UR6 I=(Vcc-1.4)/(R4+R5+R6)R6=(Vcc-UR6)/I R5= U B1B2/IR4=(Vcc-UR6- U B1B2)/I将已知条件代人上面的式子中就可得:R5=R6 10KQ, R4 1 Q对于C1和C2,因为输入的交流电压小为200mV所以其电容值也不宜过大,C1是输入耦合电容,隔直通交,用于信号传递,取值0.1uF1uF,C2起隔直流作用,取值为 5uF15uF, .再根据电路进行调节。5最后, R1、 R2、 R3 及四运算集成

9、放大器构成一个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也是 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如下图:贝U: R2=R1/ R3,而且其值都不能太大,取 R仁R3=5Q,贝R2=R伙 R3/(R1+R3)=5X 5/(5+5)=2.5K Q五、电路的功能和性能验证根据上面确定的参数结果进行验证,当+Vcc=18V, -Vcc=-18V ,负载电阻RL=20Q时,由总电路图分析可得:信号源输出有效值 Vi=200mV(测量值),输出得到负载端电压有效值 Vo=14.1V,这与计算的Vom=14.14V相符。电路总电流l=0.705A。负载得到的功 率 P0=9.94W 大于 5W毫无疑问此电路有放大的功能,输入Vi=200m

10、V输出V0=14.1V,则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Auf=V0/Vi =14.1V/200mV=70.5在保证输入信号 Ui 大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用交流毫 伏表测出U)=0.707Uom时,所对应的放大器上线截止频率 fH和下线截止频率fi 分别为 fi 83HZ,fH 12KFZ。由以上分析可得验证的结果与题目的要求基本相一致,说明上面设计的电 路图和确定的参数已基本正确。六、设计成果1、最终电路原理图:R OR22.5 k Oh141mV寸,用万用表测得其输入电压的有效值,将示波器 A B通道分别接到信号发生器输2、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当信号发生器输入信号值为Ui=199.4

11、mVW 200mV 如下图所示3、输入和输出波形用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波形 出端和U0端,得波形如下图:4、波特图仪通频带厂、用波特图仪测量通频带的结果如上图所示,贝U得到其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分别为:f l=84.63Hz, f h=12.48KHZ5、元器件明细表元器件代号名称型号备注U1四运算放大器LM1877放大024V 2WT1三极管2N3094通用 60V 0.2AT2三极管2N5401音频放大0.6AD1二极管1N4001整流低频50VD2二极管1N4001整流低频50V8此外,还用到电阻11个,电容2个,信号发生器1个,波特图仪1个,示 波器1个。6、相关说明电路用EWBE Mu

12、ltisim 进行仿真调试时,在工作界面上画出上面的总电 路图,并标好参数值,注意不要弄错,进行调试和性能测试时,要注意元器件 的使用,信号发生器和波特图仪的接点参数要正确。七、总结与体会为期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让我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 解,也让我知道我们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际中怎么应用,怎么去操作。尽管在实 际中操作起来很困难,我还是克服了。它和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联系,但又高 于课本,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设计出来就是比较困难的。这就 要求我们要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同时通过本次电路的设 计,不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结合起

13、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考验我们借助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 组织材料的综合能力。一开始,我刚拿到这个题目时觉的它还算简单,但是等到实际操作的时候 很多问题就出来了。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结合课本和上课时老师讲述的知 识,大量的查阅资料,慢慢的开始一点一点的有了解题的思路。对它的兴趣也 是越来越深,那种自己实际设计制作的快乐感觉是不曾有过的。虽然快乐但课 程设计的过程也是艰辛的,不过收获也是巨大的。它不但加深巩固了对已有的 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因为这次课程设计的确在某些方面存 有一定难度,这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锻炼,培养了我们自学、查阅搜集资料的 能力;再有,计算操作过程中,我们曾经面临过失败、品味过茫然,但是最终 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我们意志、耐力和心灵上的胜利,在今后的日子 里,它必将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原来自己所学的 东西只是一个表面性的,当然这次设计也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 西,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养成能吃苦能耐劳的良 好习惯,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所必备的,还有同学之间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