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园规划.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16223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园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产业园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产业园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产业园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产业园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园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园规划.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8-2012年)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也是农村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我市九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搞好蔬菜产业化经营,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加快我市农村经济及蔬菜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加快蔬菜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实现新飞跃、新突破,根据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丽水市农业发展十一规划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丽水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

2、以来,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历了供应短缺、基本满足需求、供应相对充裕、蔬菜产业化快速发展等发展阶段;蔬菜生产面积和数量迅速发展,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和年总产量从“九五”初(1996)年的25.16万亩,53万吨到“十五”期未(2005年)的77.89万亩,124万吨,分别增加了2倍与1.5倍。到“十一五”期间,全市蔬菜生产进入稳定发展期,至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77.57万亩、产量123.32万吨、产值11.39亿元,其中山地蔬菜播种面积32.36万亩、产量49.35万吨、产值7.05亿元。大、中棚、小棚等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08万亩,微蓄微灌3225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区1

3、2.5万亩。另西甜瓜4.37万亩,产量7.4万吨;鲜食毛豆蚕豌豆14.1万亩,产量6.5万吨。初步建立了我市区域特色蔬菜基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调整农区种植结构,发展蔬菜生产, 初步建立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蔬菜生产基地,如莲都的长豇豆、缙云的高山茭白、遂昌的四季豆、庆元的松花菜、松阳蚕豌豆,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好产业。现代蔬菜生产技术大量推广,生产综合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日益提高。近几年来引进推广大批蔬菜优良品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棚生产技术、塑料遮阳网,防虫网,微蓄微灌、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嫁接、长季栽培等瓜果多样化化增

4、效生产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推广。2007年全市实施蔬菜科技项目研发、新技术推广、蔬菜丰收计划项目共计15项,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10多万亩,并通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无害化治理,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销效益均有较大的提高。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营销人员,据统计,全市2007年有1500多个农民蔬菜运销组织、165家蔬菜企业、各级蔬菜协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如丽水莲都碧湖农产品合作社、缙云天野生态有限公司、景宁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等,他们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订单农业方式活跃在我市乡镇村和大中城市,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及营

5、销工作,并积极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源源不断地把我市蔬菜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外大中城市。二、蔬菜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一)生产设施条件简陋,避灾抗灾能力弱蔬菜生产对温、光、水要求颇高。如没有一定的设施,很难达到优质高产,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因缺乏投入,缺少必需的生产设施,绝大部分地块只能种植靠天吃饭,另丽水市又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威胁更为突出,特别是我市大部分蔬菜生产地处山区,抗旱能力极弱,旱灾发生率在60%以上,严重影响蔬菜种植的产量、质量、效益。(二)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弱在生产环节,农民承包地条块分割过细,插花地多,同时各农户种植愿望不同,土地流转难,形成种植分散,从

6、而导致不利于生产管理,不利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三)蔬菜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与规模生产发展不相适应据农业统计年报全市从事蔬菜技术工作技术员48名,其中县、乡镇农技队伍中蔬菜技术人员为33名,其技术力量明显不足,难于开展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的技术指导,与技术要求高、面广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特别是许多蔬菜新产区既缺少熟练菜农又缺少懂蔬菜生产的技术人员,成为蔬菜生产发展的“瓶颈”。(三)蔬菜加工企业薄弱,产业延伸难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少、规模小、挡次低,蔬菜的产后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薄弱,产业延伸难。蔬菜是一种特殊商品,鲜嫩供应与难于储运之间矛盾突出。在生产量超过

7、就近销售供应后,必须面向大城市,拓展销售半径,同时采用冷藏、保鲜、加工等手段,来延长蔬菜供应期,平衡市场供应。但目前,蔬菜较集中的产区有较大规模的营销队伍外,其他地区还靠农民自产自销,或部分菜贩上地收购。现有加工企业普遍表现生产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工艺、科技含量、开发新产品能力较差,市场竞争、产业优势难以保持,导致蔬菜产品结构呈现“鲜菜比例过高,加工出口能力不足”制约了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的增长。(四)蔬菜生产连作障碍问题逐年加重特色商品性蔬菜基地由于连年连作、以及种植模式单一,带来了病虫危害加剧、地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升、产量和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下滑

8、等诸多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产业更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三、蔬菜产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一)生产发展潜在性资源优势潜在性农业资源优势是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我市的土地、气候等资源明显优于我省其它地区,为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0.65亩,为全省人均的3倍。耕地141.45万亩,园地63.9万亩,未利用土地160.95万亩,可作为山地蔬菜生产的耕地面积有143.2万亩,其中海拔大于600米的有43万亩,蔬菜发展潜力资源极为丰富。2气候资源。丽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光、

9、热、水既具有水平的地域性差异,又有显著的垂直差异,山地小气候丰富多彩。常年平均气温16.9-18.5,10期间积温5301-5889。由于地势高低显著,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其特点是热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年有效积温减少185-200,在地势低的地区热量条件好,地势高的地区热量条件差,中高山夏无炎热,秋则凉冷。降水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每升高100米增加51mm/年。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盆地、低丘陵区和河谷地带的温暖少雨层,海拔在5-300米,年均温17以上,年降雨量1400mm左右;二是海拔300-850米的温和地带,年均温15-17,年降雨

10、量1500-1900mm;三是海拔85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属温凉区,年均温15以下,年降雨量1700-2300mm。3山地小气候资源丰富。山地小气候是我市山区气候的重要资源之一,由阴坡、阳坡、峡谷、山脊、马蹄形等小地形所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局部气候,其光、热、水的组合都各有特点,最为重要的是冬季热量具有不同特性,夏季昼夜温差十分明显。我市山地气候多样性的特点,为多类型、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蔬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利用山区夏季冷凉气候条件发展的高山蔬菜和利用浙南低海拔春季回暖早的早熟菜,具有明显的时空互补性,周边上海、江苏、杭州、温州等省(市)大中城市优质蔬菜需求量大。(二)生态资源优势丽水是

11、浙江的高地、浙西南山地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浙闽六大水系干支流的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发达地区中难得的一块“净土”, 区内“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是浙江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1水质清澈。 丽水水资源丰富,水体质量良好。全市有瓯江、钱塘江、椒江、闽江、飞云江和交溪等六大水系。年平均降雨量1400-1750mm,降雨日144-202天。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3.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7.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为145.47亿立方米,占77.5%,地下水为42.12亿立方米。人均水量8624立方米,分别为全省人均2414立方米、全国人均2700立方米的3.6倍和

12、3.19倍,是省内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95.2%的地面水符合国家、类水质标准,是生态资源最好的市。2空气清新 我市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素有“浙南林海”之称,全市林业用地1427.9千公顷,其中有林地1303.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9.1%,是蓝天净气资源的重要保障。3土质洁净高的森林覆盖率、清洁的水、远离的工业为我市得到一片的洁净土壤,是浙江这样发达地区中难得的一块“净土”。(三)地理区位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加上我国长江流域因夏秋季温度高,气候干燥,时受台风影响,极不利蔬菜生长,尽管近几年各大中城市都加强了保护设施蔬菜的生产,但是“秋淡”的缺菜依然存在,对蔬菜需求

13、量大,我市生产的蔬菜供应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市场,深受市民欢迎。金温铁路的通车和金丽温高速公路的建设使丽水交通直接处于全国铁路大动脉和浙江省快速交通网络之中,过境主要省道公路高速化将实现全市2小时交通圈。昔日制约丽水发展的交通不便瓶颈逐渐消失,区位优势正在凸现。加上区内“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是浙江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非常适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打好生态牌,发展蔬菜生产,后发优势明显。(四)具有较充余的劳动力资源由于蔬菜产业是不易机械化作业的工作,是一个精耕细作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面积需求劳动力高,极有利于发挥多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丽水市是一个工业薄弱的农业市,农村总人口2007年为182.

14、5万,农村劳动力有113.4万,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2007年,全市蔬菜面积77万亩,其中山地蔬菜面积32万亩,是全省面积较大市之一,我市的高山茭白、长豇豆、高山四季豆、高山松花菜、黄花菜、高山辣椒等具有一定的规模,产品远销杭州、上海、温州、江苏等各大中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 一)指导思想2008-2012年是我市实现农业经济新跨跃、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着眼农业优势生产资源的开发应用,推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障本市“菜篮子”供应,推进从业菜农增收

15、。注重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充分利用蔬菜生产短、平、快优势,加快蔬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二)蔬菜产业发展战略与主攻方向巩固城镇常年蔬菜基地,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水平,确保城镇居民“菜篮子”供应。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积极扩大提高发展山区特色商品性蔬菜生产,实施“区域布局、适地种植、形成规模特色、发展优质生态型蔬菜、巩固拓展销售市场、实行鲜销加工并举、稳步增加菜农收入”战略,成为长三角地区山地蔬菜主产区。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省工、省力、高产、高效实用蔬菜栽培技术与良种,实现优质稳产规模应用的科技兴菜战略。大力提升蔬菜流通能力,培育壮大蔬菜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合作组织,规范完善

16、蔬菜社会化服务,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与产业的延伸。(三)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包括西甜瓜、鲜食毛蚕豌豆)达到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50万吨,产值18亿元,其中山地蔬菜达50万亩,产值10亿元,城镇常年蔬菜基地和山区特色商品性蔬菜基地蔬菜专业从业农户户均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2.5万元以上,培育一大批年收入10万以上的专业大户,中小型加工厂企业及合作组织达200家以上,争取蔬菜加工转化率有较大的增长。山区特色优势商品性蔬菜区域化、规模化明显,形成豆类蔬菜、水生性蔬菜、甘蓝类蔬菜、瓜果类等优势产业带,成为长三角地区有特色有优势的山地蔬菜主产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内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药残留合格率稳定达到96%以上,分级包装水平和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四)区域布局建立和巩固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