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16141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本次综合性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学生从课内来到了课外,从课堂走向了家庭,通过课前家长的交流及访问,达到了对校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句式仿写练习及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形式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

2、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理解了母亲的艰辛,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彻底地洗礼,本次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

3、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有关母亲、母爱的材料很多,个别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就显得无所适从,采用大撒网的方法一包到底,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多加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准确的搜集整理材料。由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有个别的学生就产生了依赖心理,任凭组长在前面发言,自己则作为旁观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这些学习被动的同学,教师在平时应多加关注,在心理上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与鼓励。 鉴于此,我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课文的延伸拓展与综合提升,包含很多内容,也能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因此务必做到: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每一次综合性学习,都是

4、对一单元思想内涵意义的概括整理,所以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清楚的了解每一课的主题大意,并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丰富活动的后备资料。如“献给母亲的歌”,我之前让学生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诗词、歌曲、文章、图画等一网打尽。当时电视剧我的丑娘正在热播,很多学生都提到这部电视剧;汶川地震的诗歌也成了大家热选的内容;曾经给学生张贴在教室的文章疯娘也引起大家的关注;歌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也成为大家的真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深刻的现实的教育。(二)、课上的合理组织。 综合性学习,可以灵活的采取说、写、唱、演各种表现形式。这堂课学生组织参与,教师点拨引导,适时介入,开创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地调动,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三)、课下的及时反思。 每次上一节课,教师应及时反思同时也应让学生写写课后的感受,及时梳理思绪,总结提升。启发学生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或写进作文,或写进自己的观察日记。学生思想情感的改变,自然会带动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升,势必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