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161176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培养孩子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一、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很多孩子小时候都可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这句貌似是铁不成却严重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虽然你意的话,出于布的孩子变好的心理。我们不能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跟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把自 己的孩子看的一无是处。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不好的地方说的更差, 好的地方,也不会给孩子夸奖,那么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他 会找到成功的喜悦吗?孩子会想:反正我做什么都是不好的,干脆就 不用做了;反正我怎么学习都学不好,就做个学混子得了如果孩 子小时候就这样,那么长大肯定也是碌碌无为的。更严重的可能会出 现这种情况:

2、孩子长大以后会嫉妒比他有才能的人,看到比他强的人, 他会产生讨厌心理。上面所举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不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 一些鼓励,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无动于衷。当然,如果 孩子犯了错,我们也应该给与相应的惩罚,而不是视而不见。二、没底线的赞扬孩子从第一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是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夸奖,而在案 例二我们来探讨一下对孩子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什么不良影响。家长夸奖孩子本来是为了鼓励孩子上进,其用意是积极的,实际 上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却有一定的难度。太多的表扬先是会给孩子一 种负担感,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轻则孩子便会

3、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重则垂头丧气,丧失信心。夸奖过多也会使孩子回避困难的挑战,专 挑难度低的任务来做。因为孩子是喜欢夸奖的,做简单的任务成功率 就会很高,就很容易受到夸奖,但是孩子也会丧失迎难而上的可贵品 质。那么做家长的要怎样鼓励孩子呢,学会用下面两句话鼓励孩子:1、 “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 ,因为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做出多 大的努力比取得多少成绩更重要,即使这类孩子一时的成绩并不太 好,他也不会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发愤图强。2、父母最好就某件具 体的事情表扬孩子,比如说:“你今天的作业写的很漂亮啊”。从案例一和案例二我们发现,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做家长的一定 要把握好一个度。在规划好一个教

4、育标准后,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 在这个标准上前后波动,但是不能超越这个度。三、唠叨个不停家长为什么要对孩子唠叨个不停呢,因为家长希望更多地了解孩 子。但是用唠叨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会让你事与愿违。生活中我们常见 的唠叨话有:“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能不能拿个奖状?”,“今天 老师讲啥了,提问你了吗,学会了吗?”,“你怎么那么笨,连隔壁 家的帅帅都考不过。”,“你们都是一个班的,一个老师教的,你咋 就考这点分呢。”,“一瞅你这没出息的孩子,我就闹心,一说你, 你还就知道哭,我咋就生出你这个孩子呢家长问得越多,对于孩子而言,就越会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 有很多家长反映了这种情况:我们有时一句话说了好多遍

5、,他就是听 不进去,不入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孩子长期被父母唠叨, 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及无法逃避的处境下,他们就会选择不听来保护 自己。这样无论家长说多少遍,他也会左耳进右耳出。时间长了,家 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起作用,不仅让家长费神,还会使孩子变得更笨。家长应该认识到: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 子天性的表现,而不完全是错误,比如说孩子天生爱玩,做作业的时 候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等。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总是变“说”为“听”, 必要的情况下对孩子提出原则性建议,以获得孩子的信赖与认同。最 好的方法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经常跟孩子聊天, 这样家长在不经意间就会获取孩子的很

6、多信息。四、我们那个年代都吃不起饭在农村的家庭里可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你看看 我们那个年代,连个饭都吃不起,还那么用功,你再看看你现在,要 吃有吃的,要喝有喝的,你还不知道学习吗?”。家长这样跟孩子说是有原因的,家长想通过这句话来告诉孩子, 当年我们所处的时代才是真正的苦,而你们现在根本不算得上是苦 了。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的反应,有的孩子干脆就把这句话抛之脑后; 有的孩子爱问问题就会穷追不舍的问:“你们吃不起饭都是吃什么啊?”“我们吃窝窝头,煮地瓜。”“我最爱吃地瓜了,你上次做的窝窝头也特别好吃,你们怎么都 说苦呢如果对话到此那么家长无论后边再怎么自圆其说,以孩子的理解 能力是接受

7、不了了,他们可能会认为你们当年过得很幸福的。还有的 对话可能为:“你们为什么吃不起饭啊”“因为我们当时很穷啊,吃不起。”为什么会很穷呢?”“因为当时我们都没钱”“为什么你们那个时候没有钱啊?”“因为中国的发展不好啊”“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不好?”“因为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啊?”“什么是改革开放大家想一下,你们都聊到改革开放了,哪个小孩还会知道你聊天 的原本目的啊?所以说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拿“年代”来说事。家长所 处的那个年代孩子看不见摸不着,看似孩子在给你聊天,好像听进去 话了,其实他听的是你的故事。再者说,孩子现在所处的时代能是以 前那个时代吗?孩子跟他的同龄人一起,哪里会感受到改革开放之前 的空气是

8、什么样子的呢?五、家长包办一切家长为什么要包办一切,其本来目的是出于家长对孩子的爱,这 种爱我们叫做溺爱。家长处处对孩子庇护,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大的伤 害。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常见父母对孩子这样做:孩子摔倒了,父母 第一个冲上去将孩子一把拉起,口里还不停地念叨:不怕啊,妈妈在 呢,摔疼了没还有就是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有的父母还在为孩 子穿衣服,帮孩子洗脸洗手、喂孩子吃饭等等。这种小孩长大以后不 仅难以自立,还会缺乏责任感。因为什么事情都是家长来完成的,孩 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他也可能会把 自己该做的事情推给别人,而他自己没有承担能力,不敢承担一些事 情。当孩子大一点时候

9、我们常见父母对孩子说的一些话:“你会买什 么衣服,我给你买吧,别被人坑了。”“你懂得什么叫好看吗,我给 你挑一件衣服吧”“家里的事不用你管,扫什么地,看你的书不就得 了。”“孩子,你周六周天有事可做了,我给你报了音乐班,绘画班, 英语班,你要好好学习啊试想一下,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过自 己的生活,孩子若是习惯了被安排一切,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的心理。 这类孩子以后如果离开了父母的保护,怎样在社会上立足,这类人是 很容易被困难吓倒的,而且往往还会选择极端的不理性的方式来回避 问题。所以说,父母应该成为培养孩子做会“选择” 的人,而不是 直接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六、

10、宝宝别玩了,来吃饭啦家长总是喜欢跟孩子说一句话,那就是:“学习一定要集中注意 力,不能一心二用。”可是很多孩子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去学习呢, 我想这是跟家长对孩子童年的教育有关,我们来举个例子探讨一下 吧: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孩子还在和别的小朋友玩得正开心的 时候,或者说孩子自己在专注的做事情的时候,比如宝宝正在看图画 书、玩玩具、看电视、玩智力拼图等等,这时家里已经开饭了,可能 很多家长都会说:“宝贝啊,别玩了,快过来吃饭。”还有一些家长 在孩子认真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了孩子某处有错误了,就很迅速的打断 孩子的思路说:“这个题那么简单你怎么能做错呢,赶紧把它改过来 啊。”除此之外,有些家长在和

11、孩子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父母可能 就会问孩子所看电视上的一些问题等等,此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 是。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上所举的例子吧。吃饭的时间到了,晚一点有 关系吗?孩子的任务尚未完成,他需要做他没做完的事情,我想这比 吃饭重要的多了。说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按时吃饭难道不是 对孩子的健康着想吗?”家长这样想肯定是对的,但是做法不对。试 想吃饭的时间左右一个小时,会对健康有影响吗?还有如果他现在玩 着游戏呢,你把他喊过来吃饭了,吃完饭之后,他可能就没心思玩游 戏了,你这样做不仅没有对孩子有帮助,而且还打破了孩子集中注意 力去做一件事的好习惯。再有家长也可能会问:“一个小孩,他能玩 出个什么花

12、样来,他能看懂个什么电视,他会玩什么智力游戏” 如果家长这样想的话,那可真是家长的不对了。你都知道他是个小孩, 你难道不知道处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什么吗?孩子有孩子自 己的快乐,有孩子自己的生活,我们这些大人们是无权干涉的。还有 就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即使做错了,我们也不要冒然指出错误, 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正在认真思考问题,家长冒然打断思路之后便会分 散孩子的注意力。希望家长多给孩子一些专注做事情的时间,因为培 养孩子的注意力就相当于培养孩子长大以后能专注做一件事情的能 力。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父母以后还会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提醒孩子 要一心一意看书,不要分心等等之类的话吗?七、你大了,应该让

13、着弟弟“你这当哥哥的,要让着点弟弟。”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其实是父 母在童年时期也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这是一种由祖辈们留传下来的 不太合理的教育方式。即使弟弟妹妹犯了错误,哥哥姐姐们也大都是 反抗无效,意见保留。真正解决孩子之间矛盾的关键不是取决于孩子年龄的大小,只有 对他们每个人都公平对待才是最重要的原则。没有说一个人年龄的高 低是衡量公平的标准,我们天天说要讲道理,讲道理,我们跟孩子其 实也要讲道理的,不能说孩子大了,就必须处处对弟弟做出忍让。那 么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呢?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爱护弟 弟妹妹的责任的,也就是让他们明白,哥哥姐姐是有责任关爱自己的 弟弟妹妹的,而不是一味的没

14、有原则的让着弟弟妹妹。长期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呢?大的一方会 对小的一方有不满情绪,严重了可能就会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且大 的一方在走向社会后处事也是比较消极的,往往受别人的欺负只会逆 来顺受,一味忍让,不善于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小的一 方呢,在家被惯坏了,走向社会会不断犯错,不知进取;也会认为别 人让着他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我们都不喜欢的自私 行为。八、宝宝乖,打针不疼的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天就是地,父母的形象是任何人也无法比 较的,父母的言语就是圣旨,父母的举止就是孩子学习的典范。孩子 是在心底里对其父母是崇拜和依赖的。一旦父母欺骗了孩子,孩子就 会

15、感到无比的失望甚至绝望,这种情绪长时间的积累,就会让孩子潜 移默化的产生一种思想:连我最亲近的人都在欺骗我,这个世界上我 还会相信谁?所以说父母欺骗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下面我就 介绍三种比较典型的父母欺骗孩子的例子,让我们共同探讨怎么做一 个让孩子信赖的父母。情景一:“宝宝乖,打针不疼的。”这句在生活中常见的大人哄 小孩子打针的话,其实是家长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而不惜以欺骗 孩子为代价。我们都知道,父母在生活中很少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周围 的成年人,因为他们明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为什 么父母对待孩子却感觉诚实守信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呢?父母对 孩子言而无信,是因为父母将孩子

16、看成了自己的附属品,认为孩子是 自己的私有物,这是一种处于封建社会才会有的教育方法。父母这样对孩子说,其实也是在否认孩子的感觉,除此例之外, 我们还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可能家长适应温度 的能力比较强,而孩子对稍微有点热的饭菜就会感到很烫,孩子就会 说:“粥太热了,帮我吹一下。”父母端过来碗尝了一口说:“热什 么热,一点都不热,赶紧吃完了”然后就把碗递给了孩子。所以说父 母还经常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 的行为,却使孩子失去了判断和感受的机会。说到这里,有的家长可 能就会用一句老话来跟我说理:“我们走的路比孩子走的桥还多,我 们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还多。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吗?”您说 得对,但孩子毕竟不是你,他确实没走那么多的路,没吃那么多的米 嘛。如果孩子不愿意打针,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