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15742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画梅,从何下手,是初学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了解生长规律,理解形态结构,驾驭基本造型规律,是首要的一环。画梅枝起手是第一步,和书法笔顺一样,哪笔先哪笔后,都有讲究,同时要了解,梅花枝条的基本单位组合,即从一笔到五笔、六笔,构成枝条的基本造型。在历史长河中,经验代画家辛勤探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了梅枝的造型规律,借鉴文字的形态,如;女;之;丫;丛;S;形等,作为梅枝的基本造型单位,从而便利了初学者入门和驾驭技法的进程。梅枝在大自然中生发,自由自在,嫩枝昂首向上,老枝伸向四方,圆浑挺劲,不仅赏心悦目,更有充足的力气之感,故称梅枝为;铁骨;。因此,画梅时着力体现空间

2、感、力度感,是一幅上乘之作的必备要素。作为笔墨技巧训练的梅花,枝干画好了,有了主心骨,也就奠定了画面的大局。出枝要伸向四方,不仅有上下左右,更要区分前后远近。初学出枝,枝条向上下和左右伸展比较简单,而体现前后远近则较难,其方当如图,2、3两笔为纵横交叉关系,2在前,3在后,3笔中间断开,形成了视觉空间感,便产生了前后远近的效果。也可以2笔中间断开,3笔贯连,则成3在前,2在后的效果。梅枝有粗细、曲直,可分主枝、旁枝、细枝。主枝干多曲折,旁枝较细,一般在主枝干弯曲处发旁枝。主枝干的弯曲不要一般长,要在弯曲的长短和伸展姿态上求改变。主枝干较粗,旁枝较细。旁枝上再发小枝,要比旁枝更细些,其细枝数量中

3、适当多些,以形成画面疏密效果。梅花的出枝方法:梅枝起手式,是练习梅枝造型的起先。作画前必需心中有数,要;心中有数;。可用木炭条、铅笔或手指打一下稿,然后下笔。也可用旧报纸,以深墨线条支配好大体布局,然后将宣纸蒙在上面挥写。起先画梅枝要笔笔都有交代,犹如写楷书一样,娴熟后要画得松一些,象写行书或草书那样,用笔要敏捷,中锋、侧锋都用,贵在生动、自然.。画梅枝,一般都用较深的墨色,以显其铁骨精神,初练习时,笔头含水量不宜过多。在画较粗的枝条时,以侧锋入笔,渐转中锋,也可中锋起笔,渐转侧锋,主要视其出枝的方向改变,敏捷运用。线条用笔依据枝条的弯曲,采纳快慢、顿挫、转折等不同的手法。其枝条形态上不宜画得

4、过于直,应作适度的弓形为好,使其柔中带刚,垂如钓竿,仰若盘弓。梅花枝形解析:古有;无女不成梅;之说。这是历代画家画梅的阅历之谈,也是画家深化视察的结果,在不断的实践中,解除了平行、对称等绘画上不美的东西,如;十、井;字形造型,而找到了在线条排列上有长短、纵横改变的;女;字形,既符合梅枝生长规律,也合乎线条排列的形式美。所以这是特别科学的,后来不断发展、充溢,找到了更多的造型形象于文字归纳,直至外国文字,如;S、Y;形等。这对初学者入门,是非常有益的。但要切实领悟,敏捷运用并非易事。因此,理解枝形造型规律,驾驭好详细运用时的分寸,是非常重要的。枝形规律,事实上是梅枝生长结构特征和线条组合形式美的

5、一种完备统一。线条本身有长短、粗细、曲直、刚柔、光毛、疏密、浓淡、干湿等改变,再结合梅枝形态的改变,就能使画面产生很有节奏感的总体效果。在详细着笔时,并非一张画上都要同时出现全部的形态,或只出现某种形态。而要看详细须要,如大构图和小构图,画全树和画折枝,在枝干的造型要求,数量多少和疏密程度都不相同,因此作画时要敏捷运用规律,切忌机械生硬。一般是;女;、;丫;字形较多,不论是主枝、旁枝、细枝,都以上下左右不同角度的;女;形出枝为多见。在枝梢则以;丫;形为多。画嫩枝时,分叉还不太长,未形成穿插交织的透视效果,也以;丫;字形为多。;S;、;之;字形,在一幅画上的不宜过多。;丛;形枝事实上是两个;丫;

6、形的并列,画时不要过于平行等长,应一长一短才有改变。;之;字形一般多在枝干的右侧出现,这是笔顺之原因,向左则成;S;形。梅花枝干姿态各异,有上发、下垂、横倚和回折等。出枝用笔走势和书法笔顺一样,一般以顺手为原则,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自上而下,可以自左至右,也可以自右而左。应随枝干走势而定。行笔有顺有逆,用笔有中、侧锋之别。画小枝以中锋为主,画较粗枝条,则中侧锋相互转换,应势而定,不行拘泥。国画梅画枝干画法(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

7、线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敏捷。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国画梅花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方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国画梅花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滑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照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改变。(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国画梅花枝干时首先要留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改变,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

8、,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改变,要一次蘸墨一挥而就。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国画梅花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梅花花朵画法:梅花有正、侧、偃、仰、背等朝向,有盛开的、初放的、含蕊的、花蕾、开残的,并有单瓣、复瓣两种花式。写意画,一般画单瓣为多。梅花为五瓣,花瓣呈圆形。开残的可画四瓣、三瓣、二瓣。花的色调有红、粉红、白、黄等。也有白色略带粉绿的,但不多见。花朵的表现方法,

9、常用的有三种:圈花法(又称勾画法);点花法(又称没骨法);圈点结合法。画圈梅依次: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须、点蕊头,最终点花蒂。正面花画法:正面花为五个近似圆形的花瓣构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画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两瓣,一笔勾成一个花瓣,也可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初学时,要画得仔细规则,每瓣都交代清晰,不行马虎潦草,娴熟之后,笔墨自如,圈勾自然圆转,生动敏捷。五个瓣组成的一朵花,大体上是一个较为规则的圆形。用淡墨勾圈时,线条可稍粗些,水份较饱和,圈出花朵有滋润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线条要略细而发毛(中锋运笔时略带偏锋)。花朵的大小,最好与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画小,不行因画纸小而缩小花的比例。圈

10、花瓣时切忌内外皆实,五瓣分别、花瓣过尖过长、无中心等。花心的处理,不能一朵一朵地个别进行,需在一张画的花朵全部圈点完成后,再统一画花心。梅花花形较小,花心部分可作适当夸张,正面花心,可在五个花瓣中间画一小圆圈,花心须成辐射状,用硬毫中锋剔须,线条要挺劲粗实,;健似虎须;,要长短相间,齐而不乱。切忌剔运用弯曲无力,过于纤细。点蕊头,最好用秃锋旧笔,中锋垂直点下,圆浑厚实,点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点时要随花须长短,错错落落,才有风致,切忌机械规则。花心、剔须、点蕊头,无论是勾画法还是没骨法,皆需用浓墨,用其他色调不及墨色剧烈显明,富有神彩。半侧的花:五个花瓣的形态有区分。前面两瓣呈扁圆,后

11、面的两三个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画全。详细着笔时,先画前面两个扁圆瓣,再添加另外的三个瓣,这三个瓣非常机动,富于改变,可表现半侧花的透视程度。花心部分必需随透视改变而改变。即半侧时,花心小圆圈也应当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须只呈半圆辐射。半侧花见其花托,花托呈;丁;点,一般;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托点在瓣与瓣中间。全侧的花:一般画三瓣即可,中间较大,两侧较小,露出一部分花须、蕊头。因透视角度不同,有些全侧花可不点须蕊。花蕾:呈圆形,比花朵小,有的紧包未开,画成圆圈即可。初绽的,两三个圆弧交叠便成。先画枝,后画蕾,蕾多生在枝梢。画蕾,用浓墨点托,显其精神。背面的花:生长在枝干后边,只见

12、花萼,不见花心和须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状,称为花萼,共五片,有红、暗红和绿色之分,在花与枝的联接处,以浓墨点垛而成,点一点或五点。侧面多见两三片萼,用笔随意一些,墨点要稍浓重,不宜太细,也不必拘泥于严格的组织结构,力求总体视觉舒适即可。梅花花朵的分布:花朵除正侧偃仰背等朝向的不同外,在入画时分布的位置很重要,应有疏密聚散的改变,切忌图案似的散点式分布。一般在画三朵花时,两朵紧靠,一朵稍离,形成疏密有变之不等边三角形排列。当画很多花时,最密集的部分是画面的主要位置,是一幅画的重心所在。花的总体布局要和枝干的疏密协调,做到;密不通风,疏可走马;。即画面重心部分的花朵要茂密纷繁,其他部分则要稀疏透气

13、。画面主要部分应以正面盛开的花为主,其他部分,侧、背、蕾等可略多画些。枝梢尖端不开花,一根枝条中,下部宜密。上部宜疏,以蕾或半开的花为多。梅花画法点苔要领:画完枝干、花朵后,要以点苔作最终的充溢调整,使画面更臻完善。点有大小浓淡以及墨点、色点之分,其作用效果名不相同。粗大的浓墨点:一般点在枝干边缘,表示树皮上的苔藓之类附生物。也可点在树干的败笔之处,以掩饰、弥补不足之处,如运笔转折顿挫不当或墨色缺少改变等。有时一笔挥出难免产生枝干过于流滑,而显得浅薄单调,则可用浓墨点垛,使之增加厚重感和丰富改变。细小的浓墨点:点在花丛之中和细小枝条上,以表示一部分花萼和细枝上的枝节及附生物等,以增加花丛的整体

14、气氛和枝条的笔墨效果。淡墨、点:一是点在花与花之间的稀落处,使花丛之间起联缀作用,更为凑。另一方法是用较大的笔,连点带洒,散布于画面背景空白处,使梅花与白纸之间有色调过渡,不仅增加了画面层次,也增加了画面的整体感和总体气氛。着笔点垛时,以中锋垂直点下,如高山坠石。洒点时则握笔略侧,水份要足些,使洒落点子有渗化效果。无论点垛、洒落,都要疏密错落、大小相间、浓淡得宜,水份饱和。切忌排列整齐,大小一样,左右对称,枯涩无味。画圈梅的步骤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留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也可先

15、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依据构图须要敏捷运用。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织、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其次步,用淡墨圈出花朵。留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画好主要枝干,确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起先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行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第四步是点苔,整理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过头看看总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充溢调整。最终在适当

16、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画圈梅,一般不着色。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轮廓外围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绿圈染。圈染时水分要足,力求渗化效果,切忌干涩、刻板。圈染后可再用较大的笔,加水调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绿,点洒于圈花或枝干间隙,(点洒时要有疏密,不宜过多)使画面层次更充溢多变,总体气氛更好。花心处一般留白,或点黄粉。也有画者,在画好后,往宣纸背面花瓣里填白粉,会使白梅更加饱满突出,增加姿色。点梅的画法:点梅,就是用笔蘸墨或色,干脆点出花瓣的结构、形态。故称没骨画法。点墨梅,是用淡墨点梅花。方法是用秃笔先蘸淡墨,再蘸适量较深的墨,然后按花的正侧偃仰背,以中锋垂直点下。花朵分布有疏有密,点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使之有立体感。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