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15623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统计学第_章 绪论1、卫生统计学的概念(P1)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 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是卫生及 其相关领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析问题。2、卫生统计学的4个基本步骤(P3):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3、卫生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4):同质: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我们就称之为同质,或具有同质性。变异:同质个体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总体: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的集合。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样本中包含

2、的观察单位个数成为样本含量。参数: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一般是未知的,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均数、总体率n等。统计量: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常用拉丁字母表示,如样本 .均数X 、样本率p等O变量与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进行观察或测量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称为变量;变量值的集合成为资料。定量资料:亦称计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定性资料:亦称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可细分为:计数资料;等级资料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的特点(P7): 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不能随机分组;很难控制干扰因素;一般不能下因

3、果结论2、常用抽样方法(名称、原理):单纯随机抽样: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统一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 字表、统计软件或抽签方法之一随机抽取n (样本大小)个编号,由这n 个编号所对应的n个观察单位构成研究样本。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事先将总体内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一 顺序号等距分成n (样本大小)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含m个观察单位;然 后从第一部分开始,从中随机抽出第i号观察单位,依此用相等间隔m机 械地在第2部分、第3部分直至第n部分内各抽出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 本。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项或某几项特征,将总体分成若 干层,该特征的测定值在层内变异较小,层间变异较大,然后

4、分别从每一 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结合起来组成样本。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为群(初级观察单位),各群由次级观察单位组 成,随机抽取一部分群,调查抽中群的全部次级观察单位。第三章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特点(注意与调查研究的特点的区别):研究者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处理因素的何种水平是随机的。2、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四原则: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基本原则: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重复原则 均衡原则4、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把受试对象分配到各处理组中的原则;确定样本含量;确定方法和指标;偏倚及其控制 5

5、、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主要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配对设计。第四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频数表的编制:求极差确定组数和组距(一般815组)确定组段(上限=下限+组距) 归组计数,整理成表2、频数表的用途:揭示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和频数分布类型 频数分布的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频数分布的类型: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高峰位置偏向数值小的一侧正/右偏态分布;高峰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负/左偏态分布)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统计处理3、连续型的定量资料,其频数图中各长方形是相连的,又称直方图;离散型的 定量资料,其频数图是非连续的,其频数图中各长方形是又间隔的,称直条图。4、定量资

6、料集中趋势的描述,常用平均数一一表达一组同质定量数据的平均水 平或集中位置。(结合书本的例题加深理解)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适用于对数正态分布等比级数资料;观察值中不能有0中位数:是一种位置平均数,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 值、总体分布不明的资料;百分位数:一组数据某一百分位置的水平;确定非正态分布资料的医学 参考值范围。平均数意义应用场合均数布,尤其正态分布平均数量水平对称分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增减倍数等比、中位数位次居中的观察值水平偏态、分布不明确、分布末端无确定值5、离散趋势是频数分布的另一特征,反映了观察值之间的变异情况。应用离散趋势指标

7、极差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异范围资料不限四分位数间距反映全部观察值居中一半的范围资料不限方差和标准差 反映全部观察值之间的变异程度适用于对称分布,尤正态6、正态分布的特征: 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并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两端与 横轴永不相交,呈钟形的曲线。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位置参数p和形状参数。;a固定不变时,p 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p固定不变时,a越大,曲线越平阔。 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正态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恒等于1或100%; 对称分布,对称轴两侧的面积各为50%; 在(p -a,p +a )区间的面积为68.27%;在(p -1.96a,p +1.96

8、a )区间的面积为 95.00%;在(p -2.58a,p +2.58a )区间的面积为 99.00%7、医学参考值范围:正态分布法: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双侧界值:矛+ z S、一a /2单侧界值:x + z Sx z Saa常用z值表参考值范围(%)单侧双侧800.8421.282901.2821.645951.6451.960992.3262.576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资料以及资料中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值双侧界值:PP2.597.5单侧界值:上界为:P95下界为:P5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1、常用相对数:率是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 发生的频率或

9、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十万分率等表示。构成比是事物内部某一观察单位数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观察单位的总 数之比,说明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相对比是两个有关的指标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两个指标可 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2、应用相对数注意的事项:计算相对数分母不宜过小;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率反映事物发生的频率,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各 组分所占的比重,二者性质不同。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应为 100%,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计算合计率时,不能简单地相加求平均; 率的比较时应注意可比性。3、标准化法是在一个指定

10、的标准构成条件下进行率的对比的方法。意义:用统 一的“标准”消除资料由于内部构成不同而对所比较的总率产 生的影响。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确定一个标准的人口年龄构成,男、女人口都按该标 准的人口年龄构成,计算年龄别发病情况,最后计算出男、女的合计发病4、应用标准化法应注意的问题:标准化率便于比较,但不能反映实际水平;比较几个标准化率时,应在采用同一标准标化的情况下进行;若各组间的率出现明显交叉时,不宜采用标准化法比较,可直接比较各组的 率;两样本标化率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第六章总体均数和总体率的估计1、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不可 避免、可以控制。表现:样本统

11、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样本统计量之间 的差异。产生原因:个体变异+抽样。2、标准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 准误。均数的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的变异度:b = 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用样本标准差代替:x , nS3、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X 一捶标准差表示个体差异的大小;标准误描述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说明 抽样误差的大小。标准差描述资料的频数分布状况,可用于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而标 准误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4、t分布的特征: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自由度,越小,t值越分散,曲线越平阔,尾部越高;当,趋于8时,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曲线下面积为1

12、.5、从界值表可看出:(1) 自由度,相同时,t界值越大其对应的P值越小(2) 概率P (或尾部面积)相等时,越大,t界值越小(3) t值相等时,双侧概率为单侧概率的两倍(4) v = 8时,t界值即为z界值6、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z分布法:当。已知,z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总体均数的双测b质)* - z b_, X + z b_)可信区间为:侦2 X 侦2 X。未知但n足够大(n50):(X - z s , X + z S )t分布法:当o未知n较小Cr t 2 S_, X +1 2 S_)7、常用单双侧u值a单侧双侧0.101.2821.6450.051.6451.9600.022

13、.0542.3260.012.3262.5788、可信区间的涵义:从总体中作随机抽样,每个样本可以算得一个可信区间。 如95%可信区间意味着做100次抽样,算得100个可信区间,平均有95个 估计正确。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一是准确度:反映在可信度的大小二是精密度:反映在区间的长度第七章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应用反证法和小概率原理,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 布作出某种假设,再用适当的方法根据样本对总体提供的信息,推断此 假设应当拒绝或不拒绝。2、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选定检验方法和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3、I型错误与II型错误: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

14、的,犯“弃真”的错误。其概率大 小用a表示,a可取单侧亦可取双侧。II型错误:不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犯“存伪”的错误。其概率大 小用Q表示。P只取单侧,其大小一般未知,只有在已知两总 体差值& a及n时,才能估算出来。实际情况 -检验结果拒绝H 0不拒绝H 0成立第一类错误(a)结论正确(1-a)不成立结论正确(1-Q)第二类错误(R)推断结论与两类错误注:当样本含量固定时,a增大,3减小;反之亦然。若欲同时减小a与。,则只有增加样本含量。若重点减小I型错误,a可取小一些,如a =0.01;若重点减小II型错误,a可取大一些,如a =0.1 或a =0.24、检验效能:若两总体确有差别,按照a水准能够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它的大小用(1-3 )表示。检验效能的影响因素:容许误差6、总体标准差a、I型错误a、样本 含量n5、假设检验应注意的事项:应有严密的研究设计:总体中的每个研究个体应具有同质性、样本的获 取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比较的组间应具有可比性。正确理解a水准和P值的意义:a是人为预先设定的一个概率值,可有 多个;P是假定成立,得到实际观测数据的可能性的大小,一个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