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初探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15579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初探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初探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初探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初探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初探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初探摘要:在低幼年段,学生对地球知识虽有粗浅的认识,但由于条件限制而缺乏直接的实验研究或观察。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很多知识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再者小学生受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顽固的前概念很难转化,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效果不佳。而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中,发挥其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对一些教学中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可视化、模拟化、智能化,使科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

2、学一、研究背景和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幼年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1学生对此部分知识虽有粗浅的认识,但由于条件限制而缺乏直接的实验研究或观察。因此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很多知识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顽固的前概念很难转化,教学总是低效甚至无效。而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中,发挥其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创设科学观察和探索情境,对一些教学中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可视化、模拟化、智能化,用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及和谐的声音等使这

3、部分内容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科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同时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二、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单元教学的研究(一)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科学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计算机形象逼真的屏幕

4、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时,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教师张贴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教学挂图,板书、绘画地形,让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

5、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识,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二)妥善解决演示实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一些肉眼观察不到或变化很缓慢的现象,过去

6、我们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若利用动画课件模拟微观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在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一个问题:岩石很坚硬,但是它破碎了,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实。有的岩石一层层地破碎、剥蚀;有的岩石被磨蚀成光滑溜圆的卵石学生会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探究后,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外力对岩石的物理风化(又叫机械风化)及化学风化作用,使学生明白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并且认识到岩石破碎的真正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

7、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三)借助多媒体手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很多科学现象是很抽象的、很难模拟的、不可视的,无论教师怎样描述,学生都难以理解掌握。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软件模拟,我们可以把一个个原本无法看到或难理解的现象呈现到学生面前。比如在教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时,河流对土地会产生什么影响吗?这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河流会侵蚀土地吗?二是除了侵蚀以外,还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对河流会侵蚀土地,学生是想得到的,因为前面才探究过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而第二层意思,学生不一定会想到。于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

8、将问题具体化,学生发现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表现在“河流”形成后,“河床”的宽度和深度都增加了,在“河流的下游”比较平缓的地方,发生了沉积的现象,原来没有泥土的地方出现了泥土。而且在“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的速度较快,侵蚀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建立起科学概念: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V 形谷、U 形谷、曲流、牛轭湖、瀑布、三角洲、冲积扇、沙滩等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四)借助多媒体手段,解决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一定危险

9、性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必要的展示,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并根据特定现象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时,地球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如火山和地震;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2这部分内容学生相当感兴趣,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对于一些很缓慢的外力作用,也无法观察。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和堆积形成了新的岛屿、地震造成地面隆起和升高、地震造成的地形变化及外力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四个视频,学生在观看后就很容易明白内力、外力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以及重塑了哪些新的地形地貌的。三、结束语当然信息技术无法全部代替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