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155788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生字,熟悉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到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好学问。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背诵文中对联。 教学难点: 理解对联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到处有学问,感受对联的对仗、音律美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教学目标: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

2、笑颜开、欢天喜地,同学们说一说,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欢快祥和的节日呢? 今日,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春联的学问。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想想大意。 3、理解词语,不理解地方作好记号。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准时正音“卷” 2、争论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祥和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听录音读课文,想想课文大意。 三、梳理课文内容 1、快速扫瞄课文,思索课文大意。 2、出示长句子,指名读好停顿。 3、梳理课文大意:哪里是写春联内容的?哪里是写春联的形式? 相互争论,沟通。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读生字,想想怎样写这些

3、字? 2、指名说一说 3、师重点指导“祥” 4、学生描红,师巡察指导。 作业: 搜集两三副对联,预备在班级沟通。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背诵文中五副对联,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到处有学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准时评议 2、读课文中你喜爱的对联。 二、精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细读“春联内容” (1)默读第一自然段,标上句序,想想每句讲什么意思 (2)指名读,齐读第一局,留意读出“欢快祥和:的气氛 (3)指名读,指导读出“漫游“的喜悦心情。 (4)指名读第三句,投影出示这副对联,引导思索:这副对联是怎样描绘漂亮风光的? (5)学生争论、沟通

4、(6)反复读这副对联,体会意境 (7)指名背诵这副对联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句对联 学生自学,争论,沟通,师引导。 (9)指名读第七句,引导说出本段的构造段式 (10)小结:这一局部举例了春联的主要内容。 3、学习“春联的形式特点” (1)字读,画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2)投影出示: 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学生说一说这副春联的意思。 (3)齐读,背诵 (4)以此联为例,争论春联的特点。 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声律美丽,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5)复诵前面四副春联,体会春联特点。 (6)引导争论:为什么说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7)齐读。 三、总结

5、课文 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知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到处有学问。 四、朗读课文 五、迁移练习 1、四人一小组,沟通搜集的春联。 2、按组进展班级沟通,让学生记录自己喜爱的春联。 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用“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写一段话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风光。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

6、诗的意境。 教学预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日,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漫蒙、朦模糊胧、安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特别迷人,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四周,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

7、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模糊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8、。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眺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眺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致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眺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

9、配乐朗读,你能想象出这样的风光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许多,你们将来有时机肯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会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风光,用几句话写下来。 反思: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详细,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安静比作镜子,把君山

10、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索、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加和全程参加。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舞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立自读自悟的时机。 在沟通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得意。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

11、,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风光,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由于在学习的时候比拟感兴趣,所以许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美丽,想象丰富。但依旧有一小局部语文根底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需思索的一个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把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挨次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的景观,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

12、解的难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日,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海外游客都会到这儿来欣赏,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真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怪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答复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一样。教师准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终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应沟通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