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拓展联想延伸课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1557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拓展联想延伸课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阅读:拓展联想延伸课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拓展联想延伸课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拓展联想延伸课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拓展联想 延伸课外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而,单纯地学习课本上的几十篇文章,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难免有些牵强。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语文课本为媒,通过联想,使阅读延伸到课外,到达提高素养的目的。一、创设情境,拓展联想。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天亲。在阅读教学要想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达到感情朗读,必须让学生感悟文本中的事物,当文本中的事物、意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这样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才能使阅读有情有色。如但愿人长久。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

2、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首先学生有文本中体悟到诗人的复杂情怀,由此链接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咨询等方式,运用各种手段,了解课本外的知识,从而利用文本拓展了联想。这样设计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和兴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拓展联想,丰富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

3、,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凭借情境,利用教材中“链接点”学生不明白或感兴趣的因素去诱发学生的知识拓展,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同时受到自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将学生的的疑问变成连接课外的动力,接着让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将课外与课堂结合起来,查阅书籍或资料,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

4、情的朗读,从而丰富知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三、拓展联想,延伸课外。由于本课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谴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反映了 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在学生已能深深地感受了诗的内涵并会背后,我就激发学生开始向课外延伸,引到学生走近苏轼阅读有关苏轼的文章,或了解苏轼的简介,或跟苏轼有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也可以增厚其文化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