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155295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各主要自来水厂介绍和发展历史 看看您的小区是哪里的水? (2007-9-20 12:30:48) 发送到微博 分类:摘抄 文笔 标签:我得看看| 第九水厂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水厂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150万立方米。整个工程包括取水、输水、净水、配水四大部分,自1986年开始分三期建设,历事13年,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它的建设从根本上缓解了北京市城市供水的紧张状况,目前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水质最优良的饮用水厂之一,在首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九水厂以密云水库为水源,分别在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设取水厂。通过一条DN260033

2、km的球墨铸铁管和三条DN220042km的钢管相连接,将原水输送至净配水厂。经加药、混凝、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和活性碳吸附深度处理之后,将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清水送入城市配水管网。 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项目签字仪式隆重举行 8月2日,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项目签字仪式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副局长张萍,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水利部及市有关委办局等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主持仪式。 集团董事长崔君乐代表集团在有关协议上签字,总经理徐维浩,副总经理徐扬、郭爱琴,总工程师白迪祺等参加仪式。 该项目是市政府通过全球公开招标,由北京安菱水务科技有限公

3、司中标投资、建设的BOT项目,运营20年后水厂无偿移交给市政府。项目位于朝阳区定福庄地区,2008年开始建设,2010年建成后将增加城市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 十厂项目2006年2月重启后,集团立即成立了相关部门组成的十厂项目工作小组,积极参与项目工作。在购水、补偿与争议解决、原水转输等有关方面协议的讨论和谈判过程中,集团本着保障首都安全供水,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大量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协议进一步合理完善,为十厂项目未来更好地为首都安全供水服务奠定基础。 第八水厂 第八水厂是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所属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大型水厂。 第八水厂是由原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水源一厂、水源五厂、水

4、源八厂合并而成。 八厂从潮白河顺义牛栏山段东岸布井引水,铺设管道远距离输水,经孙河加压站加压将水送至朝阳区牛王庙配水厂。输水管线103公里,工程总投资1.5亿元,分三期建设。从1974年5月开工到1982年8月全部竣工投产,历时八年。建成后日供水能力42.9万立方米,供水区域为北京市东部和东南部,服务面积17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50万。并且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微波远传通讯设备。八厂建成供水后,使东部地区管网水压提高了511米。当时称为水源八厂。 1982年11月,水源一厂(含水源五厂)与水源八厂合并,称为水源八厂。原水源一厂改为八厂西站,愿水源五厂改为八厂东站。合并后,八厂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

5、。 1987年,牛栏山31口水源井更换高效节能水泵,日增产水7.07万立方米,使八厂每日总供水能力达到了60万立方米。 1989年11月更名为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第八水厂。1999年8月集团公司挂牌后,遂定名为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八水厂。 从2003年开始,集团公司投资1800万元对八厂变配电系统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 为解决牛栏山水源地供水能力下降问题,充分发挥第八水厂供水设施与供水设备的能力。2004年2月,集团公司与市水利局潮白河管理处签定了外购水协议,潮白河管理处水源地每天向八厂提供6万立方米的原水并入八厂输水管道。 2004年6月起,原第六水厂9口补压井划归八厂管理。 2004年6月30日起

6、,北京市应急水源平谷王都庄水源地纳入八厂管理范围,并于8月12日投产供水。 目前,第八水厂共有站点6处,跨越顺义、平谷、朝阳、东城4个区。共有水源井87口,补压井13口,机泵100台。配水机21台,输水管线165公里。 35千伏变电站3座,10千伏变电站3座。供水范围东至东四环,西至天安门,南至分钟寺,北至三元桥,以及首都机场和望京地区。八厂目前下设1室2科12 个站班。在岗职工267人。 第四水厂 北京市第四水厂由第四水厂、第七水厂、加压站、分钟寺调蓄水厂、丰台水厂组成。第四水厂地处丰台区高楼村,于1957年投产供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水厂,现有水源井、补压井22口,日供水量平均5万

7、立方米;第七水厂位于丰台区马家堡,1964年投产供水,现有水源井 5口,日供水量平均2万立方米;加压站地处宣武门西大街,于1978年投产,昼夜运转向前三门高层建筑加压供水,日供水量平均4000立方米;分钟寺调蓄水厂位于分钟寺立交桥,于1998年投产供水,是北京市建成的第一座调蓄水厂,夜间蓄水,高峰时对外供水,日供水量平均1.3万立方米;丰台水厂位于丰台区泥洼路,1998年投产运行, 2006年划归第四水厂管理,日供水量平均1.2万立方米。 第三水厂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三水厂位于海淀区七贤村路1号,是一座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是由原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第三水厂合并而成,原第二水厂为现在第三

8、水厂北站。第三水厂现有水源井151口。分布在海淀、东城、西城、朝阳四个区域内;输水管线8条,总长48公里,出厂干管6条。全厂有九个生产班组,一个站,三个科室,现有在册职工210人。是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主力供水单位之一,对维持西部地区管网正常压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水厂始建于1958年,总投资400万元,初建水源井12口,当年投产6口,日供水能力8.3万立方米。进入70年代,市区供水供需矛盾尖锐,北京市自来水公司于1975年组织了“应急工程大会战”,即第三水厂系统给水工程,此次会战在自来水公司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扩建后日增加供水能力21万立方米。 由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市区需水量不断增加,第三水厂于1997年再次进行扩建,新建水源井26口,增加10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及地下水水位下降, 2005年第三水厂第三次扩建,共新建水源井19口,并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经三次改造后,将第三水厂建成了一座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的大型地下水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