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15239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能够用线段图正确表达题意 ,并在此根底上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2.在搞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谈话、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这两道题你能否不计算就比拟出哪个算式的乘积大?为什么呢?分5份后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当一

2、个数乘以分数时求的是什么?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口述以下算式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列式呢?3.列式。二学习新课1.出例如1。2.分析题意。1读题 ,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条件。谈话提问:题中有两个条件 ,其中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是学校买来那么它表示什么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汇报讨论结果。均分成5份 ,吃了的占其中的4份。那么我们应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求吃了多少千克 ,是求哪局部?3.列式解答。1根据刚刚的分析 ,你能用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来解答吗?10054=80千克1005求的

3、是什么?再乘以4呢?2刚刚是用了整数乘除法的解答方法 ,怎样直接用分数计算呢?所以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应怎样列式?答:吃了80千克。4.课堂练习。队的有多少人?1读题 ,找出条件和问题。3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 ,并画出线段图 ,解答出来。4反应。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分析思路及解答方法。是多少。5.小结。刚刚我们解答的两道题 ,都是单位1是多少 ,求它其中的一局部即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分析含有分率的句子 ,找准单位1 ,再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6.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看看它与上面的题有什么不同?1出例如2。2读题 ,

4、找出条件和问题 ,并确定从哪儿入手分析。小强身高3分析、画图。你怎样理解这个条件?把小林身高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8份 ,小强的身高是这样的7份。这道题中涉及到几个数量?哪几个数量?小林的身高、小强的身高。为了区别 ,画图时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先画谁呢?小林的身高再画谁呢?小强的身高怎样表示?4看图列式。少。怎样列式解答?7.改动上题 ,你能独立分析吗?米?2画图分析解答。3提问反应:把谁看作单位1?小林身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求小林身高就是求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倍 ,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课堂总结例1、例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稳固反应画图 ,解答球价格多少元?3.比照练

5、习:少元?五布置作业20页第15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1的讲授 ,通过让学生分析条件 ,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根底上得出 ,求问题就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

6、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

7、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例2的讲授 ,既要让学生明确两例题的区别 ,又要让学生统一到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定势 ,在练习的设计上 ,通过变换关键句使学生灵活分析解答 ,易于学生把握解题的关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