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14856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长学校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长学校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长学校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长学校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教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学校教材枣阳市吉河中学第一讲 孩子不成才 责任在家长作者:朱小蔓教授(中央教科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每个孩子都有极大的潜能 一个正常儿童脑的使用,有人认为只开发了5%,或只开发了10%,最多有人说是开发了15%,不管怎么说,绝大部分是尚未被开发,潜能是大量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一个儿童不能够发展,每一个儿童都能发展成优秀的孩子,甚至包括那些残缺的、残疾的、先天脑损伤的儿童,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补偿(这方面有缺陷,就用另外一方面才能来代偿),使他们达到正常人的发展水平。既然每个人都能发展,为什么大部分人又没发展好呢?那就是因为许多家长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常常沿袭传统和习惯,总是按照一个期望、一

2、个模式要求孩子,不要说是离经叛道的孩子了,就是那些听话的孩子,如果没有实现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似乎就是笨孩子、坏孩子。如此就会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恶性循环,孩子失败的人生也就这样诞生了。 意大利一位教育家曾写了一首诗,他说孩子的语言有100种,但是我们现在只利用一种,丢掉了99种,那99种都给浪费了,都给成人世界牺牲了。这就是因为家长不理解儿童的发展是用全部感官来认识世界的,也不知道孩子的表达方式有多种,造成了对孩子发展期望的畸形和不完整。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所有方面都发展,而是说,孩子在每一个方面都可能有发展,都可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只要孩子在某一个方面表达、表现出能力,我们就应该去肯定他,鼓励

3、他,这样就会使他获得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的信心、耐心是孩子成功的催化剂生命是多样的,生命的多样不仅表现在智能方面是多样的,还表现在其发展速度是多样的。各人的发展没有固定的轨道,不能要求一定的模式:今年这样发展,明年那样发展。因此,对家长来说,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发现和遵循孩子的这种发展规律,不能揠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家长的信心、耐心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功利教育只能摧残孩子的身心家庭教育潜存着一种可怕的功利主义倾向,注重实力、注重财富、注重比较和竞争,这种文化观及其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许多家长,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反映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当然,这

4、里也有应试教育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这些家长对子女寄予过高期望,不惜工本,加大智力投资力度。并且盲目攀比,施加超负荷的压力,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品质、生活态度等等却缺少关心或者放任不管,甚至有时采取错误的引导,对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也了解很少,漠不关心,这使儿童身心受到摧残,情感、性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有的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孩子就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千姿百态,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过程和规律,而我们的许多家长却看不到这一点,他们总认为“我们给予儿童一切好的东西,儿童一定会引起良性的感受反应”,事实则往往相反。在家

5、庭教育中,人格道德态度的教育,要远远重于知识、智力的教育。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的价值,是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作为父母要从小在子女心灵上播撒理智和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只有童年时代有善良的同情心,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公民。这既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也是家庭教育之本。不能使具有成功潜能的孩子成长为有用之才是教育的悲哀。如上所述,失误显然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和学校。而家长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成功的家长只能是那些尊重孩子发展的家长,病态、过度、幻想、强加、放纵、畸形的期望和爱都是不可取得,要培养好子女,最

6、关键的是全心全意的爱孩子,这种爱孩子,不是爱自己,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家孩子多么多么地有本事而要孩子学习好。我们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完整的爱,呼吁尊重,读懂孩子,要倾听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平视他们,不能居高临下,要同孩子平等接触,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自主地发展,要引导、促进孩子自主发展。第二讲做学习型父母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作者: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一向自以为是在家里为长为师惯了的父母们在自己的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被自己上中学或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亲

7、子之间的关系确实在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之所以能够称之为“革命性”的,是因为它毫不留情地“颠覆”了几千年中形成的“父为子纲”的亲子关系,将我们社会中原本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的关系不时地到个个儿。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从宏观背景而言,社会变迁的加剧,新事物和新规则的层出不穷,使父辈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丧失了解释力和传承价值;从内在原因而言,两代人在了解和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着差异。面对同样急剧的变迁,父辈常常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年青一带则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对年长的一代来说,当出现和旧有的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时,新知识可能被视为是怪异的;但对脑袋里根本没有旧框框的年轻一

8、代来说,新知识则是天经地义的。除此以外,年轻的一代好奇心强、吸收能力快以及现今的正规教育打下的基础牢(所有的父母都承认,他们当年上学学的那点东西起码比现在的子女落后好几个学年),也是他们对新事物能够很快适应的原因之一。 众多的事实正在表明,在电视、报刊、网络铺天盖地的现代社会,父母已不再可能是知识、资讯、观念、技能的绝对权威了。孩子每天都会从传媒、同伴等广泛的渠道获得最多的知识、信息向父母发布,给家庭带来兼具个人及全球性两种极端性质的文化。这些文化,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全球化的东西,对父母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有是真正属于现时代的。 有位孩子当着自己的父母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好奇心强,愿意接触新事

9、物,但爸爸妈妈他们对什么都没有激情,从来不愿做深入思考。”他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看法,在他们眼里父母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学上进,自己却往往是得过且过的一代。孩子客观而率真的批评警醒我们,如果我们不坚持学习,不但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而且还会丧失教育、引导孩子的优势。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向孩子学习的意义就在于 1、能够使父母从为长为师、俯视孩子的位置走下来,平等民主地面对孩子,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当我们不再自以为是、安于为长为师的地位,不再总是板着面孔训斥孩子:“你懂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时,我们才能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看清孩子不可低估的自我观察

10、与学习能力,认识到孩子巨大的潜能,才会承认并赞叹许多时候孩子的思路是那样开阔,对事物是那样有着惊人的理解与洞察力,有时他们的确拥有比我们成年人高明的多的见解,才能毫不吝惜地去赞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敏感的孩子在肯定中得到激励,在尊重中获得信心。 2、能够使家长下功夫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认识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把握其思维方式、情感表述,在亲子间建立起伙伴式的沟通交流关系,有效避免相互因认识方法、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引发的对立、冲突。在对新知识、新文化的学习和共同探讨中,家长以自己人生经历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教训给孩子提供参照、参考,以较稳定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的情感和品质,引导孩子健康成

11、长。 3、能够帮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即学习社会,学习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成年人和孩子只是处在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正如一位母亲所说:“孩子还小,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为人父母有责任去启发和教育他们,但是,做家长的也没必要为了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努力扮演圣人和完人的角色。我们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我们只是一个长成大人的普通人,和没长大的孩子相比,我们做人要世故得多,圆滑得多,不怎么样的地方更多。”家长不端架子,不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不仅可以赢得孩子的尊重,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树立好学上进的榜样,促进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4、能够赋予孩子自

12、信和力量。每个生命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强烈欲望。在孩子眼里,成人曾经是巨大的、万能的,孩子的成长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力图尽快拥有能力战胜自己的微小和不足、在大人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过程。一向处于被帮助指导地位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也有能力给父母以帮助指导,并得到父母的积极肯定,必将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感受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能力所自豪的同时,学习的热情定会空前的高涨。我想,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不幸在于我们以吞压缩饼干的方式体验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我们最大的幸运其实也正在于此。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应该养成我们荣辱不惊的品格。因此,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由我们这一代人自己喊出的“向孩子学习”的口号

13、,恰恰是我们不甘落伍的心灵写照。我想,如果我们这一代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能够填平两代人之间的鸿沟,而且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我们终究会树立起一块人格的丰碑。 第三讲让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成人成才作者:胡玉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看,父母常常忽略一个既简便易行又可以促进孩子发展的环节,这就是让孩子动手做事。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品德的基础。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在成长中更好地做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使孩子成人成才。 研究表明:需要是孩子发展的原动力。任何孩子都有内在的需要,都

14、想亲自动手来满足这种需要。作为智慧型的父母首先要区分孩子的需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要满足的是孩子的积极需要,克服孩子的消极需要。不是不加区分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其次,当孩子在正确需要驱动下表现出“我要做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必要时还应创造一定条件使孩子亲自动手做事,满足自身的需要。有个初中二年级男生的自行车脚蹬子坏了,回到家自己拿工具准备修理,母亲说:“你会修吗?修不好倒麻烦了,送自行车修理部吧,花不了多少钱。”这个母亲的话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呢?首先是怀疑孩子的能力,其次,通过花钱代替孩子的能力。很多孩子的积极需要在母亲这样的随意问话中被抑制了。将来一旦孩子不会做这件事情,母亲

15、又会说:“这点小事都不会做,真笨。”孩子的感觉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最后什么都不想做了。让孩子在做事中动脑增智 开智,是指开发孩子的智力。我们强调的是:孩子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是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言语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心灵手巧是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达到统一,做事情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可以提高孩子做事情的质量。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帮忙做,

16、让孩子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学习。下班回到家,如果看到上学的孩子在玩,有的父母不由自主地就要说:“作业写完了吗?”事实上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的感觉,应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让孩子干使用手指的细活,通过干活获得锻炼,通过锻炼过程,体会从失败走向成功,获得欢乐。这种锻炼对孩子也是一个重要的智力开发。例如,父母在厨房做饭,可以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等事,这自然要动用手指,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刺激大脑,可以说手是头的一部分,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手可以称为大脑活动的晴雨表,正如有人说“手是第二大脑”那样,最象征性地表明头脑发达的正是手,孩子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越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