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14598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重要知识点 拼音:一、多音字 1、课文中:发相 似 当 扇闷几 看 磨 倒 作 爪 乘 参 舍 溜 量 处尽 调 给 落似 应 2、语文园地: P15 晃 朝 假 好二、易错的字音 1、鼻音与边音:弄 内 纳难 恼 怒 2、前鼻音与后鼻音:劲 峰诚 震 逢 精 紧 醒 境 形 欣 瓶 3、平舌音与翘舌音:粗 者促 阻 楚 初 4、方言音:梦 括 浸 药鞋 吞 绳 俩 阶 咱 遍 些汉字:一、会认200个字(P158160),会写300个字(P161164)二、易混淆的字: 1、耍要 些此 钓钩 峰逢 纪记 倍培 访坊 娇骄 内纳 境镜 坚竖 爪瓜 蓝篮 捡拣 状壮 鱼渔 退腿

2、 抢创 俩两 予矛 2、语文园地:P32形近字 P16形声字去偏旁识字 P64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P82加偏旁识字3、带“月(肉)”旁的字P65 形旁表义 “扌女 氵 讠 木 忄 竹衤” P114三、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词语:一、每课词语P165170,会认会写并能理解运用,其中2字词语307个,3字词语13个,四字词语38个。二、 特色词语 1、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P114 P71 2 、AABB ABAC P99 ABB P131 3 、四字成语 P132 八字成语P114 带反义词的成语P81 4、表颜色的词 P495、P50 匆匆地( )( )的 ( )得 A

3、BB式 P131 AABB 又A又B 不A不B P99三、组词:减一减 P16 P32 加一加 P82 同音形近音近字 P64句子:一、日积月累 1、名人名言(学习类) P32 P69 2、谚语(祖国风光) P90 3、古诗名句(写景) P98二、特殊句 被字句 把字句反问句设问句比喻句(P45)拟人句(P54)三、标点 1、逗号句号冒号 引号感叹号 顿号 2、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形式P31四、在句子中理解词的意思 1、一词多义 P98 2、理解古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P35 P84 3、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P38 P105 P107 P121阅读:一、主要内容二、受到的启发、懂

4、得的道理、体会 P54 P67 P68 P118 P125 P41B P106三、过渡句 P75 中心句 P85四、1、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P7 P10 P19 P21 P26 P55 P75 P109 P117(文中小泡泡) 2、每课课后问题 3、提有价值的问题五、背诵 1、P15古诗小儿垂钓 2、农谚歌谣(瓜果蔬菜)P64 3 、对子(描写秋天)P49 4、三字经 P1315、全背:9课古诗两首21课古诗两首P37选背: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P4 11课秋天的雨 13课花钟19课赵州桥 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六、文中“小泡泡” 1、理解词语方法:P38 P43 P105 P1

5、07 P121 2 、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含义:P10 P41 P54 P68 P106 P118 P125 3 、读文章想画面:P2 P73 P92 4 读句子想问题:P7 P19 P55 P75 P88 P44 P117 P123 5 发现、搜集:P15 P16 P20 P21 P26 P31 P45 P53 P48 P54 P59 P63 P64 P71 P82 P89 P98 P102 P131 P132七、选读课文(8篇)1、不懂就要问2、做风车的故事3、五花山4、六个矮儿子5、神笔马良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7、喜爱音乐的白鲸8、信箱八、趣味语文(2次)1、 绕口令P50 2、编字谜P1

6、32九、成语故事(2次) 1、刻舟求剑P115 2、闻鸡起舞P33十、资料袋(9个)1、民族资料P5 2、李四光P27 3、宋庆龄P30 4、风筝P41 5、蜜蜂P57 6、微生物P60 7、孔子P69 8、香港P96 9、圣诞节P126习作:1、 小练笔(4次)续写故事 P24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P60 写家乡的景物P93 替小女孩写感谢话P1262、 作文 (8次)一单元:课余生活 二单元:一个熟悉的人 三单元:选一幅秋天的画写下来 四单元:观察日记 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六单元: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七单元:编写童话故事 八单元:自由写作口语交际: 1、我们的课余生活 2、讲名人故事

7、3、秋天的快乐 4、观察中的发现 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6、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7、动脑筋解决问题 8、夸夸我的同学综合性学习:一、展示台(2次) 1、多彩的课余生活图片展示P16 2、传统文化的展示P82二、宽带网(2次) 1、了解科学发明的故事P65 2、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 P99三、综合性学习(2次)1、记录课余生活P5 P11 P14 2、搜集中华传统文化资料P70 P76 P80 课文常识及主要内容第一单元1.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P5. 课文的叙述顺序很清楚,是按上学

8、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P6. 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萦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2. 金色的草地一课,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3. 爬天都峰一课是按照(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的顺序叙述的。爬天都峰对于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

9、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4. 读了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槐米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染料),槐乡孩子的快乐是(勤苦劳动,以苦为乐),我还要向他们学习(勤劳懂事),(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5.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6.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第二单元P24.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10、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每次、都要、还经常”这些词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P30.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7.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8. 我

11、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宋庆龄为履行诺言留在家里教小朋友叠花篮,而放弃到父亲朋友家做客的故事,表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第三单元9. 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诗中描写的是(秋)天,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而想到(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的)情感。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诗中描写了作者身在异乡(备感孤独,非常思念家乡亲人)的

12、思想感情。11. 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是(重阳节)。12. 风筝一课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课文讲述了“我”同年时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丢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13.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哪里还有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14.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15.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

13、懊丧的样子)。16. 秋天的雨一课,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把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第四单元17. 花钟一课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植物开花时间不同有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18. 蜜蜂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14、和(求实作风)。作者不仅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文中“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19. 玩出了名堂一文主要写了荷兰人列文虎克在玩镜片时,发明了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表现了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五个自然段,段段写了(“玩”),(“名堂”)在课文里的意思就是发明与创造。20. 找骆驼一课通过商人找骆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第五单元21.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体现了(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2.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孔子在拜师过程中表现出(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课文也表现出老子的(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品行)。23. 孔子,名(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