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之巅展翅飞.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143515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台之巅展翅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台之巅展翅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台之巅展翅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台之巅展翅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台之巅展翅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台之巅展翅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台之巅展翅飞.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台之巅展翅飞连云港市连云中学 顾金光顾金光,男,45岁,1991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高职称。连云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务主任。在23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以做一名学者型名师来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指导课堂实践,致力钻研课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连云中学位于云台山山坡,陡峭难行,是江苏省海拔最高的学校,他坚持用理想点亮教育,用行动舞出教育的精彩,在教学教研方面都勇攀高峰,造诣颇深,像一只雄鹰翱翔在教育的蓝天中。海岛十年献青春1991年8月,他乘船来到连岛,一干就是10年。十年中他扎根海岛,积极进取。海岛上,渔船在蓝色的海面上游弋,海鸥在空中飞翔。学校很小

2、,有6个班级。图书馆书还没有我上高中的学校那么多。初登讲台,校长来听课,提出改进意见。晚上基本都在办公室度过,备课、批改作业、读书做笔记。并先后担任学校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我经常性开设公开课,1999年海滨中学到学校来听我的课,我选的课题是在烈日和暴雨下。今天想来,很是惭愧,因为自己秀才华的成分多一些,学生自主性体现不够,就像看小时照片一般。平时住校,节假日也很少回家,就和我班的学生去海边敲牡蛎,回来后学生往往在我的房间插上野蔷薇,满屋飘香。1996年去南京师范大学领取函授本科毕业证,出席毕业典礼。晚上许多同学去逛街去了,领略古都的夜景。我看到教授讲学的海报,我便一个人跑到大阶梯教室听讲座。

3、当时教授用蒙太奇手法讲解天净沙秋思。我感觉教授很有水平。同时,感到自己读书太少,思考太少,琐碎的事务遮蔽了发现教育研究的慧眼,而只有书籍、考察、讲座等才能让自己的心灵不至蒙上灰尘。我开始思考,开始读考试以外的理论杂志和书籍。 “百舸千帆风浪间”,我渴望真正找到专业停靠的港湾。刚刚毕业,和学生打成一片,早晨,迎着略带咸味的海风与学生沿着崎岖的山路跑步,之后带领学生早读。踏着傍晚夕阳的余晖,走访学生家庭,有时天太晚就留宿学生家中。那时岛上常常停电,他就要求学生点着蜡烛继续上课。海上淡水奇缺,家家都有蓄水池,用来积聚天上的雨水。学校食堂没有存水的时候,作为班主任的他,就带领学生一起抬水。为了引导学生

4、科学训练,他经常刻蜡纸,自己动手印制试卷,用手推印,手上、衣服上常常是墨印。因为交通不便,他逢年过节才回老家,周末岛上生活是单调的,食堂没人做饭,自己常常以快餐面为主将就了事。为了上班方便一些,乡政府在教师节买了自行车,发给每一个教师。我们骑着车,从住处到学校大约十多分钟。为了提高学历,自己晚上就拼命苦学。同事们相处较为融洽。因为那时西大堤没有通车,教师买衣服、买菜都要乘船到连云港。区里统一批改试卷,晚上客船也下班了,教师只好乘坐小船,晚来风急浪大,船颠簸得左右摇摆,同行的女教师都吓哭了。那时的教研员也常常到学校听课,教研员听课之后也常常与他交流。校长也很看重成绩,海岛几年的教学成绩都很出色。

5、在教学中积极主动投身教改的实践之中。在教学中注意转变角色,力争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他被评为连云区优秀教师。2000年,学校被撤并到海滨中学,他离开了海岛。校园小径独徘徊2000年,学校并转至海滨中学,在一次过程监控检查中,区教研室主任杨尧忻听了我执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后大加赞赏,认为在所听的全区教师的课中是最优秀的,他鼓励我参加优质课比赛,我深受鼓

6、舞。彼时我用古典乐曲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联系柳宗元江雪的意境评述柳宗元的个性,带领学生慢慢地走进文本,我让学生思考“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中作者的缓慢步态折射了作者怎样的心态?“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透过作者的文本节奏能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感脉搏?让学生穿越时间的隧道想象作者当时的表情怎样?当时我对语文教学的困惑是强烈的,怎样走出功利教学的阴影,还原语文教学涵养心性提升精神品质的本质?我与柳宗元的境遇产生共鸣,路在何方?我也在“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啊!这一点,学生是不知道的,听课者是不知道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003年

7、我开始化文为诗的“课本诗”实验,将白蛇传的传说、将紫藤萝瀑布、背影都用诗歌的形式展示内心的感悟,无独有偶,2009年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在语文报杯名师大课堂上背影公开课时,同样运用一首现代诗表达自我的感悟。当我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特级教师程少堂有一处是相似的时候,我心中窃喜了一阵。后来将自己的课堂实录发送给程老师,他将我的实录挂到了“语文味”网站上。我慢慢地逼近生命语文,在教学中不再依赖教参,有了自己的创意理解。叶澜教授、特级教师李震的生命课堂理念与孙绍振教授的还原解读对我的教学影响是深远的。未觉池塘春草梦2003年我迈入中层干部岗位,在校长办公室工作,有机会和校长接触。校长是市学科带头人,喜欢

8、看理论书籍。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管理、中小学管理、德育报等优秀报刊杂志是他的最爱,我也有机会和他分享。我受到了熏陶感染,学校图书馆的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胃口了。我于是自己订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学习报等。又一次,我到街上旧书摊淘书时,发现新华文摘,博大精深的杂志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浅薄,那些教授深刻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有空就去淘旧的新华文摘,那种难以企及的学术高度,并没有让我止步,相反,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学术营养,开阔了我的视野和眼界。“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2003年1月,看到特级教师邓彤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的一篇写在40岁的边缘,我对时光的感叹有了更深的理

9、解。要知道,一个教师最青春的岁月可能逝去了,那迅捷的脚步、清澈的眼神慢慢地被岁月老人收回,变得稳健了,变得世故了,变得深邃了。我觉得有必要在教学的殿堂留下教学青春的影像。我积极参加“四方杯”课堂大赛,并获二等奖,摄像师录下了我的课堂。但是,文字的记录流传地更久远、更广泛。我邀请微机老师帮我拍照、课堂录像。我开始精心设计课例,整理课堂实录,木兰诗、记承天寺夜游、在萧红墓前五分钟演讲公开发表。泉眼无声细细流 “很多教师喜欢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授课。其模式大致为:通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提问-明确答案-教师过渡-品味语言,似乎是无问不成课。结果造成了教师的问题依赖症,学生的问题厌倦症,一篇课文

10、被问得支离破碎、云山雾罩,学生被问得疲惫不堪。语文之思是一种逻辑与情感交融的情思,包含着许多唤醒心灵的情愫;语文之思是一种智思,包含许多思绪的诗意表达。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应该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打磨亮色的过程。学生只有带着欣赏、体验的心态,才可以尽情浏览文本风景、陶冶性情。思维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搜索过程。教师的问题引导应体现过程性、趣味性、想象性,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逼到“华容道”强行入轨,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这是摘自中国教育报中笔者一篇文章别让问题教学成教学问题中的一段文字。回想自己执笔为文的前期,学校安排我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听取严华银老师、陶卫东老师的报告,听取一

11、些优秀课。之后我自费到宁波观看“四方杯”课堂大赛实况,听王荣生教授、余映潮老师的讲座,可以说真正大开眼界,心里受到的触动是巨大的。联系平时的思考,灵感如泉,写下上面的文字。立足课堂的思考与探索是我研究的主攻方向。我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外出学习,观摩名师课堂,聆听专家点评,分享课堂教学智慧,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诗意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研究诗意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效性、综合性、审美性的统一。2010年我的教育教学成果新课程理念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维透视与探索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教成果一等奖。连云高山炼心智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也笔耕不辍,所撰写的40多篇有创新意识的德育、教研、教改论文在省级、国

12、家级刊物发表,自觉地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多次参加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课比赛并获奖。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近三年以来,被评为市教学骨干、市521后备人才、市优秀教育会员、区优秀人才示范岗、区名师、中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区读书积极分子、区科研先进个人、区优秀共产党员。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认真学习研究。通过学习,我不仅学会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能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改实验的道路上,我找到了自己教学的方向,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本人参加了各级课改培训,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

13、研教改活动。抓住机会,远赴宁波聆听学余映潮、王荣生等国家级名师的先进课改理念,并大量购买和借阅教改书籍光碟,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刊物各种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为自己充电。 本人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实施。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思考,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注重语文基础的积累加强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语文成绩。深受师生好评。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课堂高效。认真教书,让我的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翱翔的地方。和谐的课堂应是多彩的旅程。一个高明的教师,要善于调动教学节奏的积极因素,对于重点难点要“浓墨重彩”,对于次

14、要部分则 “轻风拂过”,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富有动人的魅力,更富有艺术的张力。用爱去教,爱学生,爱课堂。正是这种热爱,驱使我勤奋学习,认真实践,深入思索,不断总结,取得成果。用课题引领教学。本人主持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短期课题培养学生语文积极学习心理品质,现已结题。我校学生生源较之城区学校有一定的质量差距,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心理。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乎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与长效性,因此,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培养语文积极学习心理极为迫切。积极的体验不断累积,益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

15、内在潜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实需求。教师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频率与积极性,进而培养良好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符合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发展的理论精神和实践要求。学会引导,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自主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核心、以身心和谐和自我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本人主持市级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文化研究,现已结题。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特定空间,是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过程,是思维提升、情感交流的场所,是发现差异及消弥差异的地方,是教学设计实现与展示的地方,更是无限生成智慧、滋生快乐的地方。新课标的课堂文化究竟应呈现怎样的新气象呢?师生、家长、专家都在关注

16、,在期待,希望能出现“月上柳梢头”的唯美意境,出现“人约黄昏后”的互动局面。新课标倡导课堂“对话文化”;倡导课堂“质疑文化”,课堂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教学。新课标倡导课堂“团队文化”。以课堂为中心建立学习共同体,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文化构建的前提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文化构建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课堂文化构建的效果是课堂气氛、文化磁场的最终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人内心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构成特有的文化意境。课堂文化特有的魅力,在学生心中留有深深的印痕,是一种无法取代的、深刻的情感体验。课堂文化应具备的特质交融性、互动性、思辩性、期待感、应变性、生成性、延展性。 对课题的研究,有机会与教研员、专家接触,有机会反思教学,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学品质内涵、激发我的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