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14300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偿付能力 精算通讯第五卷第二期我国人身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因子测算杨步青、许潇玮上海财经大学RBC课题组- 61 -寿险公司的风险资本(RBC)要求主要由承保风险、资产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信用风险共同构成。承保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因经营人身保险业务而产生的负债风险,与责任准备金评估标准、各类业务的风险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人身保险业务的责任准备金评估过程非常复杂,承保风险的评估更加复杂。本文节选自上海财经大学RBC课题小组的分报告寿险公司承保风险评估,目的在于说明计算寿险公司承保风险资本要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承保风险、风险资本的涵义经营保险业务的最大特征之一是保费收入发生在前,保险(

2、给付)赔付发生在后。保险公司每年从投保人手中收入的保费,在扣除了当年的费用和赔付后,通常不能够全部转为利润,而要从中留存一部分作为未来保险赔付的准备,即责任准备金。为了使保险公司能够稳健地经营,监管机构会对责任准备金有最低充足度的要求,也就是说,实际提取的责任准备金要有足够高的可能性去应付未来赔付。为达到这一目的,监管机构会对计提责任准备金设定一个下限,公司实际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能低于此下限,这一要求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P(L X) 最低充足度其中,X是未来的保险赔付,是一个随机变量。最低充足度通常表示为百分比,例如75%,L即为责任准备金的下限。上式表明,如果保险公司实际提取的责任准备金高

3、于L,就有75%的把握应付赔付X。上式中,责任准备金下限L的设定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保险会计准则和精算标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常,监管机关会从责任准备金的种类、评估方法、评估假设等各方面给出要求,以保证公司在评估时考虑到了足够多的风险因素并采用足够谨慎的假设。虽然有了监管机构的最低评估标准来保证责任准备金的充足程度,但基于保险经营的高风险特性,仍然不能避免一些危及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发生,为此,还需要有一笔钱来应对这些在评估责任准备金时未预料到的风险,这笔钱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风险资本(Risk-based capital)。同样,监管机构为了保证各公司经营的稳健,也会对风险资本给出最低

4、的要求,这一最低要求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P(L + C X) 99% (或95%,99.5%等)其中C就是最低风险资本要求。有了这一要求,保险公司就有更大的把握来应对未来风险。二、风险资本要求与法定最低责任准备金的关系风险资本要求水平的高或低,与责任准备金的充足程度密切相关,当责任准备金提取的非常充足,考虑的风险足够多时,风险资本要求就可以低一些,责任准备金不太充足时,风险资本要求就要提高。评估风险资本要求时,考虑的是评估责任准备金时没有考虑到或无法考虑到的风险,例如疾病或灾害造成的死亡率突然上升、风险过于集中导致的巨灾风险等等。所以,在确定最低风险资本要求时,必须首先了解责任准备金的充足程度

5、。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各公司提取责任准备金的谨慎程度可能并不相同,而最低风险资本是针对全行业的资本要求,对充足度各不相同的公司设定一个统一的资本要求似乎不太合理。这也是新巴塞尔协议第一支柱所面临的问题,其解决方案是允许各公司采用监管机构认可的内部模型去评估公司的风险和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资本要求。但考虑我国保险行业目前的状况:大多数公司的经营时间不长,数据积累和技术能力都还没有达到具有内部模型的要求,大部分公司还只是按照最低评估标准来提取责任准备金,所以本课题组认为,近几年内只能在“各公司按照法定责任准备金最低标准提取准备金”的假设下来确定风险资本要求。三、承保风险资本要求的测算模型构造最低风险

6、资本要求的测算模型,需要解决四个问题:险种的分类、计算基础、考虑的风险和测算方法。(一)险种的分类评估责任准备金时,需要分险种分别评估。险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其风险特征,例如定期寿险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利率风险,两全险和年金险的利率风险则较为显著等等。按照中国保监会2005年1月发布的寿险精算报告要求,各公司在评估和测试责任准备金时,至少需作如下分类:(1)传统业务、分红业务和独立帐户业务分别评估。(2)将人身保险业务按承保方式分为个人业务、团体业务和银行保险业务。(3)按保险责任的不同分为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其中人寿保险又分别归类为两全险、终身险、定期险和人寿保险附加合同

7、。年金保险按累积期和给付期分别评估,健康险按照长期健康险和短期健康险分别评估。如前所述,风险资本与责任准备金共同构成的抵御风险的屏障。评估责任准备金时通常按照各类险种的风险特征进行分类,为保持一致,测算风险资本时至少也应按照同样的标准将险种分类。至于是否还应进一步分类,由各类险种的具体特征和风险因子测算结果来确定。例如,定期寿险的承保风险如果与保额相关,就应将其按保额大小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长期健康险有不保证保费和保证保费两类,显然不保证保费条款转移了公司的大部分风险,所以相应的资本要求也应当低一些。在分析我国人身险险种的特征和参考其他国家做法的基础上,我们所做的初步分类是:(1)非独立帐户业

8、务和独立帐户业务。(2)非独立帐户业务包括传统业务、分红业务,独立帐户业务包括投资连结险和万能险。(3)非独立帐户业务按承保方式分为个人业务、团体业务和银行保险业务。(4)按保险责任的不同分为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其中人寿保险又分别归类为两全险、终身险、定期险。年金保险对累积期和给付期分别予以要求,健康险分为长期健康险和短期健康险,长期健康险又分为保证保费和不保证保费两种。这里,我们没有将分红险进行单独处理,原因是市场上的分红险较为复杂,有些公司的红利中包含死差和费差,保险公司承担的死亡风险和费用风险就要低一些,而不包含死差和费差的险种,保险公司就要承担较多的风险。各家公

9、司的产品不同,难以用统一的风险资本来要求,所以就不做单独处理了。美国、台湾的RBC体系中也没有单独区分分红险,但加拿大降低了剩余保险期限大于5年的分红寿险、终身分红寿险和其他持续失能豁免保费分红寿险风险因子。(二)计算基础计算风险资本的原理是,先通过研究来确定各类风险的风险因子,然后用该风险因子乘上对应的报表基数即得到风险资本,称此基数为计算基础。选择计算基础的依据一是看其是否与对应的风险显著相关,二是看其是否是可以依据财务报告或其他公开信息得到的指标。影响长期人身保险产品负债的风险有死亡风险、发病率风险、退保风险、选择权和保证条款风险和费用风险。寿险的死亡风险及发病率风险与风险保额相关,年金

10、险与责任准备金相关,退保风险受到退保金与资产份额之差的影响,费用风险与保险期限相关,选择权风险与是否有选择权和保证条款有关。其中风险保额和责任准备金等数据计算比较方便,而确定退保金与资产份额之差则较为复杂。根据保险期限来确定费用风险通常也不太方便,因为财务报表上和精算报告中都不会对险种按保险期限分类。选择权风险和保证风险的大小也可以用风险保额来衡量。所以实务中通常对长期寿险采用风险保额作为计算基础,而年金险采用责任准备金作为计算基础。影响短期险种负债的风险有死亡风险、住院率风险、赔付风险和费用风险。一般来说,衡量这些风险的一个常用指标是责任准备金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越大,风险越大,所以保费准备

11、金和赔款准备金比较适合作为计算基础。(三)考虑的风险承保风险包含与保险业务中的保险风险(如死亡、疾病等)及保险业务操作过程相关的风险。一般来说,寿险业务的承保风险包括以下各项目:(1)定价不足风险即收取的保费不足以支付保险合同未来义务的风险。长期寿险合同在定价时,保险公司通常会采用利润测试模型来确定保费,利润测试模型测算的是在实际假设下保险产品可以给股东带来的利润。每个时期产生的利润可以表示为:利润 = 保费收入+ 投资收益+年初责任准备金-费用- 保险赔付-退保金-年末责任准备金 如果实际情况没有偏离定价假设,定价时预期的利润就会如期产生。当实际费用、赔付或退保金超过定价假设时,利润会相应减

12、少,因此预期利润是抵御风险的一道屏障。如果实际情况偏离定价假设太多,或定价时未考虑到的风险发生,如巨灾风险,利润就有可能为负值,这时就产生了定价不足风险。(2)承保过程风险承保时选择风险不当,或未能准确核定风险等级而带来潜在财务损失的风险。这一风险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保险产品的定价不足或责任准备金不足。(3)产品设计风险由于保险产品设计中存在缺陷带来的风险,例如健康险产品中的疾病定义不准确使疾病发生率超过定价假设或评估假设。(4)经济环境风险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给保险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如经济萧条时的退保率增加,和一家保险公司破产使其他公司遭受退保风潮的风险。(5)自留风险过高由于自留风险过高,无法承

13、担巨灾事件或集中赔付的风险。(6)保单持有人行为风险未预料到的保单持有人行为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如定价时假定有退差益的产品,其实际退保率可能会大大低于定价或评估时的预期值,从而带来财务损失。(7)责任准备金不足风险保险公司评估假设过于乐观,导致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足以应付未来负债的风险。按照准备金的种类,又可以细分为长期业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足风险、短期业务未到期准备金不足风险和未决赔款不足风险。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有许多因素可能引起承保风险,但它们产生的结果都是使实际情况偏离定价假设或评估假设,所以承保风险可以归结为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或费用率等发生不利偏差的风险,不利偏差指实际

14、偏离定价假设或评估假设。这两种不利偏差又有什么联系呢?先来分析长期业务,为此引入以下毛保费准备金的概念:毛保费准备金 = 未来所有支出现金流的精算现值-未来所有收入现金流的精算现值精算现值表示折现现金流的期望值。未来支出现金流包括保险赔付、费用支出、退保支出和分红支出,收入现金流指实际收取的保费。计算精算现值时对死亡率、费用率等采用最优估计,即基于未来各种可能情形下的平均值(数学期望或中位数),就可以得到最优估计下的毛保费责任准备金,这是对保险公司未来负债即不悲观、也不乐观的估计。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中的毛保费法,测量的就是法定责任准备金是否大于各种不利情形下的毛保费准备金。以死亡率为例,如果

15、将死亡率由期望值或中值替换为75%分位数,计算得到的毛保费准备金对死亡风险有75%充足程度,将这一数值与法定责任准备金比较,即可判断责任准备金的充足程度。当实际经验相对于定价假设发生不利变动时,未来的实际利润会减小,按不利的实际经验评估的毛保费准备金会大于按定价假设评估的毛保费准备金,利润减少到为负就发生了定价不足风险。当实际经验相对于评估假设发生不利变动时,按实际经验评估的毛保费准备金也会超过法定责任准备金,同样使未来利润的精算现值为负。如此分析的结果是,不论是实际假设偏离定价假设,还是偏离评估假设,直接的表现都是使毛保费责任准备金与法定责任准备金的差距减小,甚至为负。所以评估负债风险,只需要考察不利情形下的毛保费责任准备金和法定责任准备金的差距。需要考虑哪些不利情形呢?只需按照毛保费准备金评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假设依此分析就可以了。短期业务的责任准备金分为保费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按照非寿险业务责任准备金管理办法,保费准备金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计提,同时要作充足性测试,不足时要再提保费不足准备金。如果未来赔付率高于定价假设的赔付率,而这一风险已考虑在准备金充足性测试中时,保费准备金就可以弥补这一风险,只有未来赔付率超过充足性测试的假设时,发生的损失才需要用风险资本来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