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142971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苹果谢花结束至苹果套袋间隔期30-40天左右,在此期间,幼果迅速膨大,各种病虫由初发期进入快繁时期。幼果极易遭受病菌侵染和害虫的危害。若防治失时或不当,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也为以后果园病害、虫害的发生积累下大量菌源、虫源。因此,这一时期也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另外,这一时期,是果树新梢、叶片迅速生长,幼果细胞分裂旺盛,对外界刺激敏感期,用药不当,会对幼果、幼叶和新梢生长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或者损伤果实表皮细胞,导致果面锈斑,使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施药中应十分注意。1、花后套袋前病虫害发生种类与防治重点防治重点:这一时期的防治应以果实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兼

2、治其他叶部及枝干病害。病虫害发生种类:主要有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锈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疫腐病、腐烂病等,虫害主要有瘤蚜、黄蚜、绵蚜、叶螨、康氏粉蚧、绿盲蝽、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2、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2.1苹果轮纹病苹果轮纹病是一种弱寄生菌,树势衰弱的发病重。病菌以菌丝、子囊壳在病枝或果实上越冬,第二年春天(4月份开始)形成分生孢子。苹果落花后10d左右,即可侵染幼果。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幼果的气孔、皮孔上或周围,在有水膜的情况下,数小时即可发芽,长出菌丝,再从气孔或没有木栓化的皮孔侵入。病菌侵染幼果后,呈潜伏状,在皮孔部位经过几十天至200多天的潜伏,在果实近成熟或贮藏期

3、(果实生活力衰弱)才开始发病。2.2苹果炭疽病苹果炭疽病也是一种及为害枝条又为害果实的一种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枯枝、僵果、死果台等处越冬,也可在果园周围刺槐等树上越冬。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的时候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昆虫传播。炭疽病发病规律与轮纹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病菌侵染幼果后,也呈潜伏状。但是炭疽病发病与轮纹病也有明显不同的地方,一是:炭疽病菌是强寄生菌,分生孢子萌发后经皮孔或表皮,能直接侵入果实幼嫩组织;二是发病期早,一般7月下旬进入发病期,8月上旬苹果转色期开始进入发病高峰期。三是发病早的病果,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2.3苹果叶螨2.3.1 叶螨种类:苹果园叶

4、螨种类主要是苹果全爪螨,(即苹果红蜘蛛),另外在部分果园混发有果苔螨(苜蓿红蜘蛛),个别园果苔螨也能成为优势种群,还有零星果园有山楂叶螨和二斑叶螨。2.3.2 苹果全爪螨发生规律:苹果全爪螨一般一年发生6-7代,以卵在短果枝、果台、和一、二年生枝条的交接处越冬。第二年日平均温度达到10,苹果花芽膨大的时候开始孵化。孵化高峰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下旬初,此时正值红富士苹果开花始盛期。5月上旬初出现一代夏卵,夏卵多产于叶片主脉附近及叶片背面靠近边缘处。5月下旬出现一代成螨,5月下旬末发生二代卵,6月上中旬是二代若、成螨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世代重叠,卵、若、成螨各虫态混合发生,是全年为害高峰期。

5、一般年份,8月上旬出现越冬卵。2.4苹果锈病2.4.1症状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产生油亮的橘红色小圆点,直径约1-2,逐渐发展到510,中央部位生出许多散生的橙黄色小粒点,为病菌的性孢子器。以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隆起,病部叶肉增厚变硬。8月上旬或8月下旬末,病斑背面长出一些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管内有大量的锈孢子。后期病斑变黑。一张叶片一般有数个病斑,严重时可引起叶片枯死,提前脱落。果实:幼果期感病,感病后,果面上产生圆形的黄色病斑,受病菌为害,果实生长停滞,常发育畸形。枝条:感染病菌的嫩枝初期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斑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2.4.2病原及侵染循环 病原: 苹果

6、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学名为山田胶锈菌(或称苹果东方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苹果锈菌属于不完全型转主寄生锈菌,没有夏孢子阶段。因此在苹果园内不能发生再侵染。侵染循环病菌在桧柏枝叶病组织中以菌瘿中的菌丝体或以锈孢子在枝叶体表越冬。第二年春天3、4月份,菌丝在桧柏树上形成冬孢子角, 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在遇到适宜的降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变为鲜黄褐色花瓣状胶状物,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到苹果树上,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直接穿透表皮,进行侵染,引起发病。侵染的部位主要是苹果的叶片、幼果、叶柄、果柄等幼嫩组织。担孢子借风力有效地

7、传播距离一般在1.55千米,担孢子侵入苹果叶片后,潜育期一般在10-14天,潜育积温170-190。当病菌传到苹果上,侵染叶片、幼果或新梢等幼嫩组织,经十多天后开始发病。一般多于5月上旬侵染,5月中旬表现症状。7080天后形成锈孢子器。锈孢子器产生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到桧柏树上,侵染嫩梢后,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2.4.4发生条件:寄主:苹果锈菌有转主寄主的特性,若果园周围5000m内没有桧柏等转主寄主,则苹果上锈病就不能发生。同样,若桧柏在有效传播范围内没有苹果属植物,也不会发病。菌源:越冬菌量数量也在逐年累积:在有桧柏类树木存在的情况下,若在桧柏上越冬病菌数量多,有充足的初次侵染来源,病

8、害发生就严重;反之则轻。气候条件:病害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尤其是降雨和湿度的影响最大。冬孢子的萌发和担孢子的侵染需要一次雨量在15以上的降雨和持续2d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天气。每年苹果锈病发病早晚,受4月下旬及5月份雨水的早晚与多少所决定。此时降雨量多,湿度大,则有利于病菌产生、传播和侵染,锈病发生就重。相反,若这段时间天气干旱,雨水稀少,则发生轻,或很少发生。此外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苹果锈菌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7-30,最适16-22。一般情况下,温度条件是满足的。所以,在苹果展叶后, 4月下旬及5月份如遇到上述气候条件,每遇到一次就会发生一次侵染,一般可侵染2-3次,但是,仍以第一次发生数量

9、最大,因此,第一次侵染期前后是喷药防治的关键。侵染与苹果的生长期: 4月下旬及5月份苹果枝条、叶片幼嫩,便于侵染,6月份后,组织老化,侵染很少至停止。3、花后套袋前防治技术自5月上旬苹果谢花至6月上中旬苹果套袋,根据病虫害种类、为害程度、降雨情况和套袋时间确定用药时间、用药种类,一般需防治3-4次。防治中心以果实病虫害为中心,兼治枝干、叶部病虫害。3.1 谢花后第一次用药苹果谢花后第一次用药时间为谢花后7-10天左右,以防治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红蜘蛛(全爪螨)、绵蚜为主,同时兼治蚜虫、金纹细蛾、锈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腐烂病及干腐病等。苹果红蜘蛛应视田间虫口密度决定是否用药,防治指标3-

10、4头/叶,指标不到,可放到第二、三次用药时防治。谢花后第一次喷药杀菌剂选择保护性还是内吸性的,要看苹果花期及谢花后降雨情况而定,若花期无雨,一直到第一次施药前无雨,第一次用药宜选择持效期较长的保护性杀菌剂,若花期-谢花后多雨,宜选择内吸性杀菌剂或两种混用,尤其要加强霉心病防治。3.2 谢花后第二次用药 谢花后第二次用药仍以防治果实轮纹炭疽病为主,同时兼治各种蚜虫、苹果锈病、斑点落叶病、腐烂病、棉铃虫、红蜘蛛、康氏粉蚧等。第二次喷药时间应与第一次用药间隔10-15天左右。若第一次用药后未出现有效降雨,喷药时间可选择后限,反之,应选择前限,降雨频繁,可选择7-10天喷药,选用具有内吸治疗效果的杀菌

11、剂。一般情况用药种类可视降雨情况和间隔时间而定,或与前次轮换用药。锈病常发果园宜选用唑类杀菌剂。 3.3 谢花后第三次用药( 5月底-6月初套袋前用药)套袋前的最后一遍药,目的是铲除果实表面和已侵入果实内部的病菌,清除为害果实的各种害虫,同时保护果实在套袋后不受病菌侵染和害虫的为害。防治重点:果实轮纹炭疽病、黑点病和绵蚜黄蚜等,同时兼治金纹细蛾、螨类、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腐烂病等。与上次施药间隔不能超过15天,施药1-3天后套袋。超过7天应补喷一次。药剂选择:一般情况应是保护性、内吸性配合使用或与上次轮换用药。但若此次间隔期内出现有效降雨,则必须使用内吸治疗剂。3.4 配合其它防治措施及时剪除

12、因腐烂病和干腐烂病枯死的枝条,剪除白粉病梢和因瘤蚜为害而卷叶的虫梢,减低果园病原基数及虫源。剪除靠近地面50cm以下的枝条和叶片,防止疫腐病和褐斑病的发生与传播。3.5药剂选择苹果谢花至套袋前,组织幼嫩,幼果幼叶对外界物质敏感,用药不当会产生药害。因此,此期药剂选择尤应本着“广谱高效,安全第一”的用药原则。剂型选择以分散度高、悬浮性好、杀菌谱广、杀灭力强、可混性好、刺激性小的药剂,禁止添加增效剂。在剂型选择顺序上:水溶性好的水分散剂干悬浮剂水悬浮剂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等安全剂型,慎用乳油和水乳剂。在有效成份含量上,首先选用有效成份含量高的品种,其次选用倍数高的品种,不建议使用波尔多液、铜制剂、

13、含硫磺或福美双的复配制剂、劣质的代森锰锌,否则会加重果锈或隐性药害。3.6药剂种类3.6.1 杀菌剂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斑无踪25%悬浮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世高)、代森锰锌、多抗霉素(宝丽安)、多菌灵、氟硅唑(福星)等,这些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等优点,是谢花后套袋前的首选杀菌剂。3.6.2 杀螨剂 果园内常用的杀螨剂有噻螨酮(尼索朗)、炔螨特(克螨特) 、哒螨灵(速螨酮)、三唑锡、四螨嗪(螨死净)、唑螨酯(霸螨灵)、阿维菌素等。在螨类防治时应根据害螨种类、田间虫态比例、喷药时期和药剂特性选择相应的药剂,建议一种杀螨剂在一年中使用不要超过两次。 3.6.3 杀虫剂防治蚜虫类:首选药剂是烟碱类药剂,该类药剂对蚜虫专化性强,具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如吡虫啉、啶虫脒(莫比朗)。防治果树叶螨、蛾类幼虫、盲蝽象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甲维盐(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特点,胃毒兼触杀作用。对作物无内吸作用,但可有效渗入目标作物表皮组织,因而有较长残效期。对果园内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害虫有极高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