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14226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41-50)41、灵璧张氏园亭记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

2、。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

3、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

4、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42、方山子传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

5、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

6、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43、巢谷传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叫中世,是眉山农家的人。(他)年少时跟随有身份,有学问的人读书,老年后做乡里村

7、学的老师。巢谷年幼时传承了父亲的学问,尽管朴实却很博学。(巢谷)被推荐到城里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参加武艺考试的人,心里非常喜欢。巢谷向来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置办了弓箭,练习骑马射箭。时间长了,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我入朝当官,巢谷杂处于乡民之中,未曾见过一次面。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贬职到筠州,然后从筠州调到雷州,再调到循州。我兄长子瞻(苏轼)也从惠州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忌讳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不再联络了。唯独巢谷在眉山公开地说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送来一封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

8、梅州了,不用十天一定能相见,即使死也没有遗憾了。”我惊喜地说:“这不是现代人,而是古代君子啊!”相见之后,(我们)手拉手,面对面流泪,然后诉说往日的经历,超过一个月也不厌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弱多病,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元修了。他还打算到海南看子瞻,我同情他年老而且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儋州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办到的事。”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阻止我。”我挽留他,他不答应,我看他的银袋里,没有几千钱了。我虽然也正窘迫,还是勉强资助送他走了。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差役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之

9、后,失声痛哭,遗憾他没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听我的话去实行他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奇。我住在南方,和蛮夷住在这里,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发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他日用来交给巢蒙。巢谷起初叫巢榖,等到在循州见过之后,改名叫巢谷。44、黄州竹楼记 黄冈这地方出产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么粗。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黄冈城的城西北角。城上的垛墙坍塌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我从竹楼上向远处望,山色尽收眼底,平

10、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幽静辽远,不可以描述他的形状。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遇到冬天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这地方适宜吟诵诗歌,吟诗声高亢美妙;这地方适宜下围棋,棋子敲击棋盘声叮铃作响;这地方适于作投壶之戏,投出去的矢击打在壶中的声音铮铮作响:(形成这种令人欢悦的声音)都是这竹楼的帮助。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罢了。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消散,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

11、之地的一个景象。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虽然高大啊!井干楼、丽谯楼,华丽虽然华丽啊!但它们只用来收容歌妓、歌女,不是诗人的事,我也不屑于去做。我听竹工说:“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一层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至乙未年,从翰林贬到滁州;丙甲年,又改派到扬州;丁酉年,又回到京城进中书省;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贬齐安(黄州)的命令。己亥年闰三月,我到黄州郡。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我哪里害怕竹楼的朽烂呢?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接下来修葺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烂。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 (1).椽:(chun) 房椽。(2).刳:剖、削。(3

12、).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4)比:连,并。“比屋”指挨家挨户(5).子城:大城所附属的小城,即内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瓮城或月城。(6).圮毁:坍塌。(7).因:于是,就。(8).通:相连。(8).远吞山光,吞:眺望。(9).阒:(q) 幽静。(10).幽阒:指环境的清幽寂静。阒,寂静。(11).辽敻:写事业的辽阔绵远。敻(xiong四声),绵远。(13).具:具体。(14).公退:公事完毕,回来。(15).被:通“披”,披着。(16).氅:(chng)。(17).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18).谪:封建王朝官吏贬官或降职远调。(19).概:景象,这里指生活状况。(20).齐云、落星、井干、丽谯

13、(音同“乔”)都是楼名。45、墨池记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

14、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46、醒心亭记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

15、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虽然如此,欧阳修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族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像欧阳修公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因没办法再见到而感慨不已,然后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宋仁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