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137233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岁女生患上帕金森病 困扰过巴金、霍金、拳王阿里等名人的帕金森病,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深圳市民的平均年龄约为30岁,似乎距离帕金森病的魔爪还很远。9月26日,中国帕金森大学深圳分院首届学术会议在深召开,国内帕金森病研究专家济济一堂,传出了令人忧虑的信号帕金森病已提前影响深圳,患者中甚至有21岁的女学生。 专家在接受晶报专访时表示:深圳帕金森病患者总数约为1至3万人,65岁以上老人中约有30%患有帕金森病,该病已成为这座年轻城市不得不关注的重大疾病。 悄然而至的杀手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排在肿瘤和心血管病之后。深圳老年人口猛增,其中约30%患有帕金森病。

2、 2002年,蔡晓东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派遣留学日本,师从世界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主席大江千大教授,学习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2004年,蔡晓东学成归国。 2012年9月27日上午,蔡晓东以神经外科主任的身份在市二医院门诊坐诊。从8时开诊到12时47分休息,他共诊治了11名帕金森病患者。27日下午,蔡晓东要去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一些慕名而来的帕金森病患者只好等到国庆长假后再来就诊。 “每天的门诊都挤得满满当当,到最后都很难结束,还要力争多看一位病人。”下了班的蔡晓东没胃口吃午饭,坐在昏暗的办公室里喘气,甚至无力去剥面前的橘子,“国外的帕金森病诊治过程,基本需要1个小时,我力争做到每人看半个

3、小时。帕金森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不能光靠化验单上的检测数据,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对患者进行道德化疗,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所以需要极大的耐心,无法像一些科室那样,10分钟就能看完一个病人。” 在深圳诊治了多年帕金森病,蔡晓东体会到此病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帕金森病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我国约有200万名确诊病人。深圳特区在32年前成立,第一批建设者已接近退休年龄,进入帕金森病的高发病阶段。此外,不少年轻人对深圳有了归属感,把外地的父母接来生活,扩大了老龄人口的总数。” 蔡晓东在接受晶报专访时说,帕金森病已成为深圳这座年轻城市不得不关注的重大疾病。与10年前相比,

4、深圳60岁以上户籍老人数量猛增160%,非户籍人口的老年人也在剧增,与之相应的是,临床发现的帕金森病人明显增多。“最近这3年,市人民医院与市二院的门诊积累了1500人。市二医院每周接诊帕金森患者大约30名。深圳帕金森病患者总数约为1至3万人,65岁以上老人中约有30%患有帕金森病。” 难以找寻的病因 脑力劳动者的患病率高于非脑力劳动者,据此推测,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少和高脂饮食有关。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专家王学廉介绍说,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老百姓称为“抖抖病”。1817年,英国医学家帕金森率先发表了关于震颤麻痹的研究,虽然只有6个病例,但他的观察和描写非常详细。为了纪念帕金森的贡献,

5、医学界把这种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关于这种疾病,帕金森写道:“随着身体越来越虚弱,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差,震颤也越来越重。不抖的时间很少,患者很疲劳想要睡觉时,剧烈的震颤不单使床在摇晃,甚至窗户和地板都会振动。因为头向下倾得厉害,吃饭很困难,有时候食物和唾液会一起从嘴里掉出来;说话的声音变得低沉,大小便有时失禁;晚期,患者非常倦怠,整天嗜睡,可能有轻度的妄想,或其它全身衰退的表现,这时候病人会有早点解脱的想法。” 时至今日,人类依然没有完全搞清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病学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高于非脑力劳动者,推测帕金森病的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少和高脂饮食有关。 科学家发现,正

6、常人的黑质细胞为42.5万个,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质细胞逐渐减少,80岁时为20万个,帕金森病患者常少于10万个。脑干中的黑质及其上行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发生病变,导致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是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市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蔡晓东说:“多巴胺减少到40%左右时,人体往往就呈现出帕金森病的症状,运动时像被绳子捆住一样缓慢,导致全身酸痛,甚至并发抑郁症,引发自杀倾向。” 无法根治的顽疾 阿里的帕金森病史已长达30年,始终无法获得明显改善。 虽然人类在1817年就发现了帕金森病,但是至今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拳王阿里接过火炬,双手止不住地抖动。在圣火映照下,那一刻成为

7、奥运史上最感人的镜头之一。阿里的帕金森病史已长达30年,始终无法获得明显改善。邓小平同志晚年也在与帕金森病做斗争。 尽管不能根治帕金森病,但人类也积累了缓解该病的丰富经验。蔡晓东告诉晶报记者:“帕金森病需要尽快接受正规治疗,每个月都定期来复诊。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初期出现面部缺乏表情、动作缓慢、手部颤抖时,会被误认为是老年病,我国近八成帕金森病患者未能及时就医。” 从2008年3月1日开始,帕金森病已经列入我市医保的一类大病,病人不仅能报销80%至90%的住院费用,还可享受特别的社会医疗保险待遇。蔡晓东认为,只要患者能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并且能豁达地对待疾病、乐观地面对生活,不仅能有效控制

8、疾病的进程,改善生活质量,还能延长寿命。 容易混淆的疾病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运动能力没有问题,只是日益健忘、智力退化;帕金森病患者连弯腰都很困难,但神志清楚,只是表达能力可能会受阻。 患者求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把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混淆。蔡晓东说:“很多人以为帕金森病就是老年痴呆,其实这两种病的病症、疗法都有很大区别。” 蔡晓东介绍了辨别之道:“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运动能力没有问题,只是日益健忘、智力退化,有时出门就忘了回家。你请病人回忆一些事实,或者亲友的名字,他们都会记不得,只能嘿嘿嘿地笑,很腼腆地进行掩盖。帕金森病主要影响活动能力,患者连弯腰都很困难,但是神志很清楚。帕金森病只要经过专业治疗,

9、就很有可能好转。老年痴呆症的药物选择余地却不多。我治疗的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记得3年前认识的蔡医生,但是难以再回忆起更早的人与事。” 9月27日上午,蔡晓东接待了前来复诊的李先生。72岁的李先生前两年行动变缓,手臂经常发抖。家属说,老先生有时听到别人敲门,就是无法起身开门。李先生变得越来越沉默,性格日渐抑郁,家人以为他患上老年痴呆症。蔡晓东说:“李先生的思维很正常,只是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家属说什么他都能明白,就是不能表达内心的委屈,所以病情越来越重。” 在家属的带领下,李先生前不久找到蔡晓东治疗。经过 一系列药物调整,老先生的病情得到控制,最近居然可以打麻将了。蔡晓东说:“经过心理

10、咨询和药物治疗,患者往往可以恢复到以前的健康状态。对于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是要让病人感到热情。虽然他的表达能力受阻,但是内心深处有很多话要说。医生和家属都要对病人多一点关爱。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治,病人都对我产生依赖,觉得我是靠得住的人,病情就会好转。” 不可乱吃的“良药” 帕金森病最怕滥用药物。目前,“根治帕金森病”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找准了病因的方向,就可以对症下药。蔡晓东说:“目前大多是通过药物来提高多巴胺,但是效果勉强,有效持续的时间较短。我们还采用一种比头发还细的电极针细胞刀,杀死震颤细胞来减缓帕金森病病情,这也不能彻底根治。近期,哈佛医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技术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11、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技术,已获我国卫生部批准,正积极研究准备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有一些广告发布“某某专家能治愈帕金森病”。其实,就现阶段而言,“根治帕金森病”是难以完成的任务。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还在研究之中。国外开发了不少帕金森药品。深圳毗邻港澳地区,市民有机会购买到境外的最新帕金森药品。有了好药,也得注意服用方式。蔡晓东告诉晶报记者:“帕金森病最怕滥用药物。前不久,我接诊了一位老先生,他的经历就很有典型性。” 蔡晓东说,这位老先生患帕金森病有好几年了,现年78岁,退休前是深圳某小学的校长,待人接物温文尔雅。“老先生跟我说,怀疑他70多岁的夫人有第三者。我询问了用药过程,就

12、心中有数了。我请老先生暂时离开诊室,跟他的儿子聊了一会儿,验证了我的判断。” 原来,老先生经人介绍买了一种进口药,服用后有些效果。不过,老先生和家人看不懂密密麻麻的外文说明书,在服药剂量、时间等方面都出现差错。此药有明显的性欲亢进副作用,老先生服用后不知不觉改变了生理条件,让他的老伴难以适应,导致家庭矛盾不断。老先生的表达能力不太流畅,跟家人的误会越来越深。 蔡晓东当即建议这位退休校长停用该药。“经过改变治疗方式和治疗流程,老先生的帕金森病在逐渐得到控制。他每个月都来复诊一次,病情大有好转。其实,帕金森病在冬天、夏天的症状都不同,甚至每天不同时段都有异,需要专科医生辨证施治,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

13、合与剂量。此外,还要联合高压氧科、康复科、针灸科、中医科、影像学科,以神经内科为核心进行诊疗。” 难以言尽的艰辛 “这种病有说不出来的痛苦,老人的情绪波动也较大。”患者家属说,“要是能够找到特效药,那得拯救多少家庭啊!” 9月27日下午,蔡晓东带着晶报记者在市二医院住院区巡房。103室的患者刘大妈看到蔡医生,嘴角绽放出笑容,示意护工扶她起身。蔡晓东握住刘大妈的手,询问饮食是否正常。刘大妈努力挺直了腰,点头发出了呜呜的声音。蔡晓东说:“大妈的神志很清醒,有很多话想对我讲,只是暂时表述不出来。经过两周的治疗,她的病情得到控制,只是吞咽动作还有些困难。” 护工告诉晶报记者,老太太患病已有9年多,今年

14、72岁,原先在湖南生活,后来跟着儿女迁来深圳。老太太9年前双腿行走不便,4年前开始只能坐轮椅。她认得所有的儿孙,精神和饮食也基本正常。“老太太的性格开朗,很想跟我们说话。前几年,她在别的医院治疗。半个月前,家人把老人送到这里治疗。” 帕金森病的主要危害是破坏身体平衡,造成运动障碍,使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受限,逐步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晶报记者探访了在此住院治疗的多位帕金森病患者。他们的家属介绍说,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病症是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到了中期症状从身体一边发展至两侧,步行时容易跌倒,晚期则会出现无法行走、语言及吞咽困难、关节扭曲等症状。 病人家属汪先生说:“我们单位有3位同事家里都有帕金

15、森病人。病人的护理难度很大,身边必须有人24小时看护。这种病有说不出来的痛苦,老人的情绪波动也较大。全家现在的重心就是老人家,朋友们在国庆长假都出门旅游,我和我姐全家都过来陪我爸。要是能够找到特效药,那得拯救多少家庭啊!” 帕金森病人往往还会伴有情绪抑郁、打瞌睡、流口水等特征,尤其是便秘。护工陈先生告诉晶报记者:“我照顾帕金森病人有6年多了。每次到了病人排便时,我都累出一身汗。治疗帕金森病基本采用左旋多巴、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退化,从而造成便秘。有的病人便秘很严重,只能使用泻药或者开塞露,或者用中药番泻药泡茶喝,多少都会伤身体。帕金森病人要注意多喝水,每天要吃足够的膳食

16、纤维食物,比如水果、叶菜、豆类。” 令人担心的趋势 50岁以下的患者在增多。一名21岁的深圳女生被诊断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让人担心的是,帕金森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医生陈玲说,她接诊的患者中最年轻的是一名21岁的深圳女学生。“她出现了手脚僵硬、行动迟缓的症状。我们排除了甲亢等病因,使用治疗帕金森药物,发现有好转,诊断她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我国著名神经遗传病学专家刘焯霖教授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这两年来就诊的200名帕金森患者进行分析,发现50岁、60岁年龄段的患者各占32%。接诊患者中的知识分子所占比例较高。“以前,得帕金森病的多是60多岁的老年人,近几年发现50岁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