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13712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2单选题1、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A滴管B研钵C药匙D镊子答案:C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故选C小提示: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其用途,并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振荡试管BCO2的验满C配制氯化钠溶液D熄灭酒精灯答案:DA、振荡试管使用手腕振荡,不能上下振荡,错误;B、氧气验满,应该把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错误;C、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溶解液体,错误;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正确;故选D。3、

2、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BA、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正确;B、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碳氧元素,故不正确;C、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故正确;D、蜡烛一

3、吹即灭,说明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B。4、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5、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

4、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答案:B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

5、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6、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沸点低C能支持燃烧D不易溶于水答案:C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据此判断。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氧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氧气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

6、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7、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B酒精挥发化学变化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物理性质D木材燃烧物理变化AABBCCDD答案:AA、贴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途,说法错误;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A。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氢气验纯B量取液体C检查气密性D倾倒液体答案:AA、检验氢气纯度的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

7、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操作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C、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操作错误;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操作错误.故选A。9、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取样品B滴加肥皂水C振荡D加热水样答案:BA、使用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如图错误;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

8、口正上方正立,不要伸到试管内,更不能触壁,如图操作正确;C、振荡试管时不能上下振荡会使液体药品溅出,要左右振荡,如图操作错误;D、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试管内液体过多,容易溅出伤人,操作错误;答案为:B。10、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嫦娥五号地月转移轨道的设定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C功能材料的研制D高效化肥的生产答案: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能源、材料、医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嫦娥五号地月转移轨道的设定,这属于物理学研究的

9、范畴,与化学没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利用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能量变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C、功能材料的研制,是利用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D、高效化肥的生产,是利用化学变化生产化肥,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操作中其用途不同的是A溶解固体B蒸发溶液C过滤液体D稀释浓硫酸答案:CA、固体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B、蒸发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C、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浓硫酸稀释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浓硫酸充分稀释并散热

10、;过滤与其他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不同。故选C。1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答案:C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由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性质叫化学性质。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选C。13、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答案:B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

11、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14、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自然沉降B过滤C活性炭吸附D杀菌消毒答案:DA、自然沉降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吸附除去的是不溶性的色素和异味,是将色素和异味分子吸附起来,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杀菌消毒是将微生物灭活,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12、;故选D。15、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答案:B分析: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13、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多选题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防止药品滴在桌面上,胶头滴管可伸入试管内部滴加液体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答案:CD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故错

14、误;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读数不能估读,描述不准确,故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数据正确,故正确;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数据正确,故正确。故选CD。17、下面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的内焰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火焰C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D碰倒酒精灯后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扑灭答案:ABA、使用酒精灯时,应该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故本实验操作不正确;B、用完酒精灯后,应该使用灯帽将其盖灭,故本实验操作不正确;C、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不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

15、盖住灯芯,故本实验操作正确;D、洒出来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可以用湿抹布扑盖,以阻断氧气使酒精熄灭,故本实验操作正确。故选AB。18、钠(Na)是一种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有关信息如下:银白色的金属;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不能存放于空气中,而通常存放于煤油中。依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B描述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C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防止钠与空气(氧气)发生反应答案:CD试题分析: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描述的是颜色,描述的是密度,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