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13685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增长预期放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之而来,中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与趋势。这些变化与趋势对于中国的食品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这样的背景,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并已走向国际的光明食品集团与专注于全球食品农业领域的荷兰合伙银行共同合伙,联合发布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对于将来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论述。前言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之前的政府投资和出口驱动向国内消费驱动过渡,增速由高速区进入中高速区。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并不意味着经济收缩,其GP总量和

2、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持续进行的都市化、中产阶级的崛起、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千禧一代”、居民收入的预期增长,仍将持续推动食品消费的增长:持续进行中的都市化:中国都市化进程在过去三十近年间迅速推动。截至,都市人口占比已达到4%。根据政府目的,这一数字将在达到6。由此可见,在下一种五年,中国的都市化率仍有相称的提高空间区。持续进行中的都市化是推动中国居民购买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乳制品、肉类、水产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需求将持续得到支持。中产阶级的崛起:随着经济增长,将来五年全国中产阶级占人口的比例将继续增长。而中产阶级崛起有助于中国向“消费型”经济的成功转型。高品质食品的

3、需求也将得到有力的支撑。“千禧一代”及“二胎政策”放开:目前,“千禧一代”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3%,正在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下一步,随着国家对“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将有助于改善中国整体的人口构造,新增人口将成为驱动食品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使健康食品、乳制品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趋势一:食品农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更加依赖“价值驱动”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高。总体来看,将来的食品、农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将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食品行

4、业发展增速和赚钱水平将浮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三年多来食品公司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 年A 股 家上市公司营收 331 亿元,同比增 %,净利润为 亿元,同比降 8,相比较于前几年,行业发展速度浮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具体体现为:销售收入、净利润增速双双放缓;赚钱能力持续下降,毛利率、净利润率和 OE 指标下降,整体费用率上升;存货占收入比例上升,钞票流质量下降。从食品农业细分领域来看,“新常态”对食品和农业的下属子行业,带来某些构造性的变化:(1)谷物和油籽消费增速放缓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作物,需求的收入弹性低,

5、总量上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B的专用粉,特别是应用在烘焙食品品类中,将来增长潜力要不小于民用的通用粉。豆粕作为最重要的蛋白饲料,其增长放缓的因素与玉米类似。此外,中国居民的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将来增长估计也将放缓。而国内的油脂油料进口,依赖于海外供应,特别是大豆和棕榈油。需求的放缓,也预示着将来的进口量,也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一种稳定的中速增长空间。(2)猪肉消费增长已基本饱和,禽类的消费量将有较大增长猪肉消费市场正在从对数量的追求转向对质量的追求。食品安全、产品多样化、营养和食用便捷等方面越来越被消费者注重。将来市场价值的增长将远远超过数量的增长速度。中国人均禽肉消

6、费量仍然很低,禽肉市场将来尚有很大增长空间。牛肉人均消费量还很低,随着收入的提高,牛肉消费仍有很大增长空间。牛肉消费目前以饭店、快餐为主,但随着电商和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牛肉正逐渐走入家庭消费。(3)乳制品消费量将处在持续提高,增长趋缓。在乳制品消费总体放缓的背景下,近年来乳制品高品位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涉及进口牛奶、奶酪和国内高品位牛奶;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高品位化的趋势和进口偏好则尤为明显,也凸显了部分消费者对于质量、安全性的规定不断上升,这个势头在将来仍将持续。(4)处在食品产业链下游的行业,构造性变化更加多样化。随着着国内老龄化限度的加剧、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关注,健康饮品将成为非酒精性

7、饮料市场将来的主旋律之一。碳酸饮料的退烧,瓶装水、植物蛋白饮料的崛起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此外,随着“千禧一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需求的多样化规定公司创新能力的提高,挖掘更多的细分品类,近两年大热的预调酒、清淡饮品正是顺应了市场细分化的趋势。在餐饮行业,受到经济放缓和“八项规定”反腐政策的影响,高品位餐饮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通过近来两年的转型升级,餐饮行业正在不断复苏。前8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4%,增速重回两位数,重要得益于面向大众的中端餐饮的稳定发展。随着国内冷链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食品公司将加大中央厨房的投入,为餐饮行业生产定制产品。食品公司面对众多餐饮客户,因而拥有规模效应,成本低于餐馆自己的

8、中央厨房。受益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便利店市场的继续扩张,盒饭市场将继续崛起,白领人群的需求也将推动行业的发展。趋势二:食品消费呈现了明显分化一是食品消费品类浮现分化。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在逐渐减少,而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比例则在逐年增长。近两年,从价格看,与健康有关或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高品位产品,每年平均的价格增幅超过 2的通胀率。而大众消费产品,如碳酸饮料等,价格增幅明显低于通胀率,部分甚至浮现负增长。从消费行为来看,在相似品类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购买高品位单品,即售价高出同品类平均价格%的单品。在食品饮料中,酸奶、啤酒、瓶装水均浮现消费升

9、级的现象,高品位单品的市场占比明显上升,例如酸奶销量的38%来自高品位单品。而进口产品,也占据了此类高品位单品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增长速度比国产产品更快。此外,近年来,健康性、功能性、有机性食品成为行业宠儿,某些公司依托健康食品饮料逐渐成长为细分行业的巨头。二是食品消费渠道浮现分化。近三十年间,在食品零售环节,新型渠道的持续扩张,形成对老式渠道份额的不断蚕食。目前,老式杂货店和大卖场的销售增长普遍放缓;相比之下,超市、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状况较好,涨幅则高达%。而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对商超构成巨大压力,发展至今局限性十年,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三是食品消费区域的分化。中国的一线都市仍然是迅速消费

10、品的重要阵地,但已经不是增长最快的地方。迅速消费品在一线和二线都市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一、二线都市的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而中小都市(三、四、五线都市)则高达77%。迅速消费品公司,涉及食品饮料公司,正在重新布局市场营销和销售资源,向中小都市发展。此外,从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对比状况来看,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增速,也要快过都市居民,增长潜力巨大。趋势三:经济放缓对食品农业公司产生影响在过去的18至4个月,中国经济放缓已经对于食品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限度的影响。同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在农产品进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内外融资以及海外兼并重组筹划等诸多方面,将对中国食品农业的将来发展

11、产生不同限度的影响。食品公司,特别是那些重要原材料来自海外的生产商,必须承受新一轮的成本波动。然而,由于下游行业的剧烈竞争,导致这些成本的增长很难被体现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中。在谷物和油籽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谷物和油籽的需求影响有限。由于自给率较高,以及政府的贸易配额保护政策,中国谷物进口量不大。相对而言,中国的油籽对于进口依赖严重。虽然对进口总量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许会变化进口来源地构成。在乳制品方面,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增速减缓,重要是由于的高价格、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政府反腐的溢出效应导致的。小幅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对奶制品进口的需求产生过多的影响。上半年的奶粉进口量同比减少了0%,重要因

12、素还是前期的过度进口,需要时间消化,使得库存回归到一种合理的水平。乳制品的进口,更多的是受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心和国内构造性短缺的影响。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奶制品行业始终积极地寻找国外投资和兼并的机会,特别是在那些重要的出口地区。投资者应当在人民币更大限度的贬值前加快进程。但缺少合适的目的将会成为这些投资者面临的难题。在乳业上游的畜牧业方面,对于使用进口苜蓿的牧场来说,由于人民币的贬值,生产成本将增长,进口苜蓿的价格占据成本的5%到30%。因此,牧场需要找到一种更佳的国内国外价格的平衡点。在动物蛋白方面,总体而言,货币贬值对中国肉类进口量影响有限。特别对于猪肉和禽肉,进口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份

13、额很小,并且进口来源国较分散,有助于进口商及时调节进口来源从而规避汇率风险。自从起,由于中国本土牛肉市场长期短缺,始终增长对于进口牛肉的依赖,全球牛肉价格处在上升通道,货币贬值将会给牛肉进口带来更大的价格压力,从而影响进口牛肉量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公司始终关注海外的牛肉投资机会,以便建立长期稳定的牛肉供应。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也许促使经济实力强的公司加快对海外的投资速度。在饮料方面,近年来,关税减少导致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力加强,并且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人民币贬值使部分葡萄酒进口商,考虑提高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会给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带来机会,特别是那些中低端葡萄酒,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

14、对于国内啤酒制造商来说,人民币贬值使进口大麦的价格上升。在包装食品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进口包装食品的影响不大。近年来,高收入人群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增长较快,重要是对国内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价格影响的需求弹性很小。此外,老式的实体店渠道对于销售进口食品热情高涨,而线上渠道运营商则乐意以牺牲利润,来增长市场份额。同步,人民币贬值,对部分包装食品的原材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趋势四:中国食品产业“走出去”进程在加快中国资源在很大限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中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公司“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公司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伙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

15、策支持农业“走出去”,和某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伙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又浮现新的趋势,部分中国公司走出去已不仅仅是为了国内市场,更着眼于全球市场从而在全球范畴内进行资源配备。在谷物油籽领域,中粮集团以钞票收购的形式,先后获得尼德拉(Ndera)和来宝农业(be Aricuur)51%的控股权。通过收购,中粮掌控了位于全球粮食主产区的仓储和物流设施,外加强大的贸易网络。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中粮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打通从海外产地到国内销地的国际通道。在动物蛋白行业方面,特别是乳业、肉业领域,国内食品龙头公司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光明乳业于7月以约3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品公司Synai乳业公司,建立供应稳定、质量优良的原料供应基地,并为公司进入高品位婴儿奶粉市场提供市场切入点和生产基地。伊利、蒙牛、雅士利亦在新西兰设厂,圣元乳业远赴法国投资大规模乳清粉生产基地。近两年,由于牛肉构造性的供应短缺,中国公司积极进行海外投资以供应国内市场以及全球市场。新但愿于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loy。随后,新但愿又继续收购了一家美国牛肉加工公司Rpreh。9月,上海梅林筹划通过钞票增资方式,认购新西兰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商银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