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13346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历史王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一、导入我们苏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世人誉为“江南水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并且有着众多代表自己城市特色的元素,比如苏州的建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那作为建筑上的代表,外地游客来苏州,一定要去游玩的是什么啊?(苏州园林),在座的各位同学,作为苏州人,大家还能想到其他有苏州特色的物产吗?(苏州话、老字号、小吃、丝绸)的确,丝绸生产在苏州也有很长的历史,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从此丝绸就成为人们衣着服饰中重要材料。到两汉时期,丝绸生产不但得到很大发展,而且相关贸易和对外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那当时出现了一条很有名的

2、商路,它以丝绸来命名,叫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就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实现的,那它究竟是怎样一条道路呢?围绕丝绸之路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域”这个地理概念。唐代的两位诗人王维和王之涣,他们各有两句诗和西域有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两个关:阳关和玉门关,那在两汉时期,把今甘肃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以前,西域地区是小国林立,大大小小有36个国家,国家大的也就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在匈奴势力兴起后,这些小国便遭到匈奴的入

3、侵,最终大多数被征服,受匈奴统治。其中有个月氏国,遭受匈奴的攻击,匈奴人在向月氏人发动进攻的时候,杀了月氏王,还按当时游牧民族的习惯,把月氏人国王的头骨做成了一只大酒杯。月氏人恨透了匈奴人,想报仇雪恨。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在全国招募使者,准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主动请缨作为使者,于是便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板书】一、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一共有两次,我们先来看第一次的情况。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8年,张骞随同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艰苦的西行。他们一出陇西,就碰上了匈奴兵,打了起来。因为寡不敌众,大部分随员牺牲了,他被俘虏。匈奴单于知道张骞是到月氏国去的,便把张骞他们软

4、禁起来,嫁给他一个匈奴女人,让他在匈奴安家。可张骞心里一直怀念着汉朝,不忘自己的使命。过了十年,张骞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辗转到达月氏国,当时月氏人西迁已久,在大夏国境内定居下来,生活很安逸,把国名也改成了大月氏,生活一安乐,就把报仇的事给忘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国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合夹击匈奴的意见,都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只好东返。在回去的路上,又被匈奴人捉去,软禁了一年多才逃了出来。于公元前126年回到了长安。这次出使,一共花去了他十三年的时间。【板书】第一次:时间:前138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问】那讲到这里,大家看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他的目的有没有

5、达到呢?是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马可波罗东方)答案一: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大月氏不愿意夹击匈奴,张骞无功而返,所以说没有意义。答案二:不是,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而且,张骞作为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了解到西域各国都愿意同汉朝交往。讲到为第二次出使打下基础,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比如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同时也带来了大

6、量的西域特产,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书上83页绿色小字部分有关描述,请同学读一下。【问】翻到86页,找一找大家试着做一下。【板书】第二次:时间:前119年 目的:与西域各国交流友好【问】想一想: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A、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B、目的不同:第一次是准备联络大月支人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是友好访问西域各国。C、匈奴力量不同:第一次时,匈奴还很强大,依然控制着西域各国; 第二次时,匈奴已大败于卫青、霍去病,西域各国已摆脱了匈奴的控制。【问】我们学习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面也提到了出使西域会遇到的艰难险阻,可是张骞克服了。

7、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答】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板书】西域都护设置(护,带兵监护;都护,总监护)时间:前60年管理:总管西域事务意义:新疆隶属中央【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它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讲到的。【板书】二、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milk way看

8、书83页黑体字内容,联系下方的图【问】为什么要称这条路为丝绸之路?【答】这条路上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受到了西方的欢迎,所以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它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我们现在看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它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向西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问】结合这段文字,请同学总结一下丝绸之路线路是怎样的?主要经过哪些地方?陆上: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

9、新疆地区西亚欧洲书上还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地图册20页,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从中国往西方运瓷器,从西方往中国运香料,所以有china。【过渡】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夺取政权,对西域各国逐渐疏远。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不负众望,在西域经营了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板书】三、班超经营西域讲到班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光武帝时期著名历史学

10、家,有两个儿子。长子班固,次子班超。班彪死后,当时的皇帝汉明帝令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那班超有两个成语典故和他有关,“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明帝五年(公元62年),班超同母亲来到洛阳,靠抄写文书维持生活。当时北匈奴经常南下侵扰边界,掠夺居民和牲畜。班超听到这些消息,激昂地扔下笔杆说:“大丈夫应立大志,像傅介子(西汉昭帝时出使楼兰)、张骞那样为国立功,怎么老是埋头于笔砚之间呢?”【总结】汉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意义呢?对内:加强了新疆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外:加强了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习题:1、西汉时期的西域具体指 ( A ) A、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B、当时的西方各国 C、当时的安息的大秦 D 、今内蒙古地区2、汉武帝两次派谁出使西域 ( C ) A、 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3、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是在 ( A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8年 D、公元前119年4、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B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5、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是在( B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以后 C、公元前60年以后 D、公元60年以后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