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12960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环境应急管理.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 强 环 境 应 急 管 理环境保护部 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主要内容o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概念、特点及原因分析o 我国的环境应急管理n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环境应急管理体系n 几个重要的法律、文件n 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o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o 未来展望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概念、特点及原因分析o 突发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o 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2、,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 修订: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公共秩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o 目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o 具有起因复杂、难以判断的典型特征; o 事件种类覆盖了所有环境要素;o 时间和季节特点较为突出;o 地域、流域分布不均; o 环境污染具有损害多样性o 突发环境事件诱因复杂 安全生产事故引发 爆炸(大连、吉林)、火灾(兰州炼油厂)、 泄漏(开县井喷、沧州大化)、 尾矿库垮塌(山西尾矿库) 交通事故引发 排污行为造成 恶意排污、排污积累(重金属) 危废非法

3、转移事件、群众诉求案 自然灾害引发 地震(四川、玉树)、 泥石流(舟曲) 冰灾(南方)、台风(广东尾矿库) 其他行为引发 水利工程调节(河南、广西)、 建筑施工(南京挖破液化气、陕西挖破输油管道)、人为破坏(辽宁盗油致管道泄漏)o 我国已经步入环境事件高发期的判断及规律性分析o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原因为安全生产次生环境事件、交通事故次生环境事件、企业违法排污引发环境事件等。其中,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含交通事故)次生的环境事件占绝大多数,达70%左右。 o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仍是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因素o 重庆天原化工氯气泄漏爆炸引发环境事件: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

4、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重庆市区15万人大转移。o 松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硝基苯和苯胺进入松花江。污染带于12月16日进入中俄界河。沿江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受到影响,尤其是大型城市哈尔滨停水4天,在国内外造成巨大影响。o 危化品、油品运输事故极易造成饮用水源地污染、跨界水污染事件和重大人员伤亡o 江苏淮阴“3.29”液氯泄漏事件:2005年3月29日,京珠高速公路淮阴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29吨液氯泄漏,造成29人死亡,408人中毒。o 四川九寨沟甲苯二异氰酸酯入江事件:2006年5月

5、14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发生翻车事故,由于驾驶员未能及时报案,致使拖延了处理时间,造成21桶甲苯二异氰酸酯进入白水江支流汤珠河。o 违法排污仍是重特大环境事件的主要诱因u 湖南岳阳县饮用水源地砷超标事件: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新墙河水质砷超标10多倍,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经查,这是临湘市浩源化工公司、桃林铅锌矿化工厂长期排放高浓度含砷废水所致。u 吉林省牤牛河水污染事件:2006年8月21日,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违法人为倾倒工业废液,导致牤牛河水污染事件,造成巨大社会影响。u 尾矿库垮塌事故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u 陕西镇安县黄金矿业公司尾矿库垮塌事件:2006年4月

6、30日,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在加高坝体扩容施工时发生溃坝事故,外泄含有大量氰化物的尾矿砂量约20万立方米,威胁下游滑水河流域的群众饮用水安全。u 贵州省黔桂发电公司灰坝垮塌事件: 2006年6月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黔桂发电公司灰坝底部排水涵管挡板断裂,约有10万吨灰渣排入拖长江,造成红水河悬浮物超标,威胁下游广西部分县市的饮用水安全。u 污染物种类繁多、危害大2010年突发环境事件仍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为主,占总数90.5%。环境污染事件中存在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等特征。据统计,2010年的16起事件中涉及80多种污染物(包括高毒类化学物),涉及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有25起。

7、重金属污染事件9起。o 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o 2005年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o 2006年吉林省牤牛河水污染事件o 2006年吉林省延边晨鸣纸业有限公司贮灰库垮塌事件o 2006年山西繁峙煤焦油泄漏事故o 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o 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影响民生事件2010年8月吉林化工桶入松花江事件o 大连市海上清污作业面积41平方公里,溢油面积32平方公里,出动人员6590人,其中专业清污人员835人o 原因分析o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环境污染确实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

8、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爆发,近几年明显出现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的态势。 o 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o 工业化中后期,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加速期,高耗能的产业还将占一定的比重,我国冶金、电力、有色、化工、水泥等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万元GDP水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o 经济发展方式o 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呈现“两高一资”的特点。 2011年3月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o 我国工业布局的先天不足 o 许多化工企业建在城镇饮用水源地上游或紧邻居民区 全国21326家石化企业中,有9651家建在长江沿岸(占45 %),有3765家建在黄河沿岸(占17.7 %)。 o 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总量大,对环境的影响重大,其生产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一旦泄漏,将严重危害群众健康。o 企业自身原因o 设备老化,潜在隐患多。部分企业建于上世纪80年代,装备技术水平低,污染防治设施简陋,环境安全措施缺乏,环境应急处理设施未建。o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私营业主不对设备进行维护、改造和投入,实行掠夺式生产,存在严重的生产和环境安全隐患。o “三线”时期的企业大多建在山区、盆地,

10、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o 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管理粗放,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弱。o 据初步排查统计,重点石油化工企业中,16.9%的企业没有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8.9%应急设施不完备;12.9%治污设施不完善。违法排污和违规建设屡禁不止,部分危险污染源监管失控。o 由于一些企业在破产、停产、转产过程中,遗留的大量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放射源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构成重大环境安全隐患。o 突发环境事件与环境应急管理o 我国的环境应急管理o 环境应急管理是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环境安全,组织开展的预防与

11、应急准备、监测与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管理行为。 o 环境应急管理的属性o 环境应急管理是政府应急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o 环境应急管理的特点o 环境应急管理是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区别与一般的常态管理,也区别于非常态管理。 环境应急管理的基础建立在常态管理上,常态管理做好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减轻非常态管理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过程直接检验的是非常态管理的能力,体现的却是常态时的管理水平。o 环境应急管理是全过程和综合管理,要以环境应急管理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为主

12、线,将环境应急管理职责体现于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环境规划、环评、“三同时”验收、环境监测、执法监督等项环境管理制度中都要贯彻防范环境风险的理念,反映应急管理的要求,真正构筑起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 o 环境应急管理是协同性管理。 环境应急管理涉及广泛的利益主体和参与 部门,有些环境应急管理还要解决跨界、 跨地区、跨部门的环境问题。o 环境应急管理体系o 环境应急管理是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法制、机制、体制o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初具规模o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o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o 25个国家专项应急预案;o 8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预案

13、;o 地方政府总体应急预案;o 基层单位(企业、社区、学校)应急预案;o 临时预案(重大集会、重点工程建设等)o 目前,全国我国已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2.4万件,基本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其中,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达多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o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初具规模o 1984年4月,国家环保局成立了“海上污染损害应急措施方案调查组”,1988年海上污染损害应急措施方案诞生,成为我国第一份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方案。o 1988-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18个专门领域的应急预案,如黄河敏感河段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处置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核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南水北

14、调东线工程水环境应急预案、三峡库区及其支流水环境应急预案等。o 成立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o 2001年底,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与环境监察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o 2008年底,应急调查中心独立运行,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应急办”)设在应急调查中心,对外可使用应急办印章。o 建立区域派出机构o 目前,环境保护部共组建了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和华北六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赋予其环境应急管理和现场处置协调、指导职能。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环境应急响应能力,使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o 基层环保部门应急管理机构o 各级

15、环保部门均建立了专职或兼职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如江苏省环保厅成立了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黑龙江省环保局成立了环境应急中心。o 环保部建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应急管理联系方式,并编印2500册全国环境应急联络手册下发全国各地,其中收集了全国市级以上近500个环境应急机构的联络方式,对环境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解决了信息不畅通、部门联系不上等问题。o 组织环境应急演练2003年9月26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举行了针对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反恐环境应急演练”,在河南漯河和江苏吴江两个演习现场同时进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国家级环境应急演练。o 几个重要的法律、文件o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o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o 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o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o 全国环保部门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