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1292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日说课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日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特色 本文属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民俗风情”这一单元。文本通过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的无穷乐趣,增强学生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本课题的特色,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方法,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教学重点、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和虚写相结合。4、学

2、生分析:刚进入初中,学生的感性理解远远大于理性分析,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应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学到方法,并能举一反三的运用。二、说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课标的重要理念。因此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探究法: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讨论合作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相互激发思维的火花。 2、品读法:指导学生有梯度的多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阅读下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3、拓展法:本文是属于“人与社会”这一方面的,通过从文本世界延伸到课堂外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类,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3、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结合文本及学生的特点,我将介绍以下学法: 1、自主悟读:通过自己的个性阅读来促进主动学习。 2、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协作与分享。 3、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发展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了(导)导入新课;(学、讲)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练)拓展延伸、课堂检测、布置作业六个环节。(一)、导入1、轻风送粽香,粽叶裹真情,龙舟千帆竞,一切为诗魂。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端午节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血脉。 2、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简单讲述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3、齐读学习目标 (二)、学、讲1、作者简介作

4、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2、端午习俗举例。(用多媒体展示画面)3、在初读课文阶段,我设计了探究目标:(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划出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并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概括。(如:穿新衣) (3) 理清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划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指出哪几个略写,哪个详写。4、在精读课文阶段,重点是介绍赛龙船场面。在具体指导学生赏析这一段时,采用学生“读与思”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赛龙舟场面的激烈,让学生

5、学会分析重点段落的方法。结合文中语句,指导他们试从“写什么”(内容与感情)与“怎么写”(思路与方法)两个角度去分析场面。精彩的动作描写、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此问题。为此,设计了几个适合初一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1、这个场面要体现什么?(选手们的表现实质上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2、A 、为什么这个场面如此生动?(圈点出课文中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场面的作用) B、 除了描写参赛人员激烈紧张的竞争外 ,作者还描写了哪些人,有何作用? C 、整个场面引起了作者怎样的联想? 5、小结“赛龙舟场景

6、”写什么,怎么写,小结场面描写的方法。(三)、练1、拓展延伸:按照总结出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扩写“捉鸭子”的场面,力力求举一反三,并补充一些精彩的动词。六分钟后分享成果并找学生点评。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能力,也巩固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2、基础知识检测,字词文学常识。3、思考讨论:洋节充斥的现在,怎么力所能及的保护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怎样处理好洋节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请口头表述最少两个提议。通过这个设计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自己的关系,力求将传统文化的浸染落到实处,接“地气”(四)作业布置此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除夕守岁” “闹元宵” “中秋赏月” 任选一个题目写场面,要求尽量多地运用几种场面描写的常见方法,力求写得生动有趣,再现传统节日的魅力。这个题目能将课堂学到练到的场面描写的一些方法更加巩固。(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