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12669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浅谈近几年来,小儿厌食症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目前已经成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由过去的五谷杂粮,面食、蔬菜为主,而变成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鸡、鸭、鱼、肉、煎炸为主,加之年轻父母对喂养小儿经验不足,不能够使小儿胃肠功能循序渐进的转化,久而久之造成肠胃功能的损伤,形成厌食症。本文参考中医古代文献,并从现代临床实际出发探讨中医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选用等内容,以指导临床治疗厌食症取得更好的效果。一、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中医古籍中有关厌食症的专门记载很少,其中“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病症的主要临床

2、表现与本病相同,有关论述如脾胃论饮食伤脾论记载“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胃既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心腹痞满,兀兀欲吐而恶食,或为飨泄,或为肠僻,此胃伤脾亦伤明矣”,赤水玄珠全集.伤饮伤食指出“不能食者,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类证治裁脾胃论治认为“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杏仁。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中医儿科专家才提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的观点。二、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1, 喂养不当: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婴儿期未按时添加辅食,或片面强调高营养饮食,过食肥甘,超越了小儿脾

3、胃的正常纳化能力,或饥饱无度 ,或滥用滋补之品。2, 他病伤脾: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过用苦寒损伤脾阳,过用温燥耗伤胃阴;或病后未能及时调理;或夏伤暑湿,脾为湿困,均可使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食。3, 先天不足:胎禀不足,脾胃薄弱之儿,往往生后即表现不欲吮乳,若后天失于调养,则脾胃怯弱,乳食难于增进。4, 情志失调: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若失于调护,卒受惊吓,或打骂;或所欲不遂,或环境变迁等,均可致情志怫郁,气机不畅,乘脾犯胃,形成厌食。三,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 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2,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

4、正常儿童3, 面色萎黄少华,形体偏瘦,但患儿精神尚好,活动如常;4, 排除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病史,四,辩证与治疗1辨证要点:本病以脏腑辩证为纲,主要从脾胃辩证。2治疗原则: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胃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俟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3基本方药:苍术,陈皮,厚朴,藿香,鸡内金,焦山楂;本方以苍术为主药燥湿运脾,张隐庵本草崇原曰“凡欲运脾,则用苍术”,苍术味微苦,气芳香性温燥,其性走而不守,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化水湿,而脾性“喜燥而恶湿,喜运而恶滞,喜疏而恶郁”,苍术正合脾性,用之使脾气舒展自如,运化机能恢复健旺,用为主药;陈皮、厚朴、藿香理气醒

5、脾,和中助运;脾运失健则有积滞存在,故用鸡内金,焦山楂消食导滞。五,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脾运失健伴脾气亏虚:临床表现为长期厌食,没有食欲,伴面色少华,毛发不泽,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大便不调,每每食后作泻,乏力易汗,容易感冒,舌淡苔薄,脉缓无力。故在主方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气之药,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等; 脾运失健伴胃阴不足:临床表现为长期厌食,伴口干多饮,大便干结,小便黄,手足心热,夜卧不安,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多由于素体胃阴不足,过食煎炸食物伤阴,胃失濡润,不能受纳和腐熟水谷,在主方基础之上,加用滋养胃阴的药物,如沙参、麦冬、玉竹、白芍、石斛等。六,病历资料 例

6、1:患者,男,4岁,纳呆厌食3年,家属述自1岁断奶后,由于喂养失调而致患儿长期纳呆无食欲,1天3餐正常饮食无兴趣,只是平素吃些膨化食品,观其精神可,活动正常,唯体形偏瘦,面色萎黄无华,自汗容易感冒,大便偏稀不成形,舌淡红苔白,脉缓无力,中医临床辨证为脾气亏虚脾失健运,组方如下:苍术12g,陈皮10g,厚朴9g,藿香9g,党参10g,茯苓12g,白术10g,甘草4g,黄芪10g,防风4g。方中苍术、陈皮、厚朴、藿香醒脾助运,理气和中;参、苓、术、芪健脾益气;防风合芪、术益气固表,又具“风胜湿”之意。以上方剂一诊10剂,日1剂,水煎服,同时嘱其家属,每日熬制山药薏米山楂羹服用,以健脾益气利湿开胃。

7、10天后复诊,患儿食欲明显改善,知饥欲食,嘱其家属要掌握饮食的数量和调节花样,勿饮食过量,以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上方改为中药颗粒,冲服,日1剂,再服10天,病症痊愈。 例2:患者,女,5岁,纳呆厌食4年半,因母无奶水,全为人工喂养,6个月以前,身体状况基本正常,以后由于添加食物不慎,过多食用煎炸炙烤之品,而引起食欲不振,长期纳呆,不欲饮食,并出现手足心热,大便燥结5日1行,夜卧不安,心烦性急等症状,查其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临床辨证为胃阴不足脾失健运。处方如下:苍术10g,陈皮9g,厚朴9g,沙参12g,麦冬12g,生地9g,玉竹9g,石斛9g,甘草4g,杭芍10g。日1剂,水煎服,连用2周,并辅以百合银耳莲子羹服用,二诊家属述患儿食欲大开,大便已2日1行,为香蕉便,嘱其注意勿过食,食量要循序渐进,以上方剂改为中药颗粒冲服,日1剂,再服1周,病症痊愈。 讨论 小儿厌食症临床多见长期喂养不当使脾失健运而致,又由于小儿体质的不同,在临床中常出现脾气亏虚和胃阴不足两种情况,故总的治则为运脾开胃为大法,苍术为主药,合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益胃汤滋养胃阴,分证而治之,则效如桴鼓,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