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评论.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12663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也妮葛朗台评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欧也妮葛朗台评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欧也妮葛朗台评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欧也妮葛朗台评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也妮葛朗台评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01401013钱美晶师范一班从细节处看欧也妮葛朗台的人物形象读完欧也妮葛朗台,感触颇深的并不是故事情节有多么精彩曲折,而是小说中许多细节的传神刻画。我一直认为小说之有细节,犹如电影之有特写。假如一部电影没有特写镜头,就不能表现人物的细部活动,如果小说没有细节描写,就难以突出人物的独特属性。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恰似一组组高明的“特写”镜头,充分揭示了人物精神世界最真实的部分。首先是经典守财奴形象之一的葛朗台。对于这样一个贪财、聚财、守财的暴发户形象,作者通过一系列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其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性格特征。其中有一段描写尤为精彩

2、,高中时就在课外练习中读到过,至今记忆深刻。情景是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我觉得这一段最妙的还不是那一串动作描写,而是在于葛朗台太太的那一声惊呼!每次读到这段时,我总是在脑海里浮现出葛朗台太太那张极端恐怖的脸的特写,那句“救救我们”,是因为葛朗台太太眼里看到的已经不是她的丈夫,而是一只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得猛兽。话说回来,葛朗台毕竟也是七十几岁的老人了,可作者呢,却用了“纵”、“扑”等本是猛兽扑食小动物的动作,生动表现了老头子在那一瞬间的

3、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服,实则和本性非常贴合,可说是夸张与讽刺的绝妙结合。还有一段也是我非常欣赏的: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试想想,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啊,一个奄奄一息的垂死老人,一看见法器,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法器。他真的是这样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吗?当然不是。这一切力量的源头,支撑他的动力,都是由于法器上镶嵌的“金银”,他最珍贵的宝贝,视若性命,不,是比性命更重要的。于是他看到金子便发狂的本能促使他作出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注意一个“抓”字,这是

4、多么强悍的字眼啊!老头子就算是死,也要死死抓住金子,不与上帝妥协!这个临终细节描写,与中国的一位守财奴严监生临死前为两茎灯草一直伸着两个指头,直到妻子挑去一根才肯咽气的情景是多么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啊。除了老葛朗台,其次塑造的最成功的就是欧也妮了。有人形容她是一位纯洁的天使,可我更愿意把她比喻成一朵莲花,温婉宁静,就那样婷婷地开着,出淤泥而不染。即使风雨的吹打使花瓣凋零了几片,但仍然无损于她的美丽和气质,只是静静的默默的,去承受。我欣赏她为了爱情而与守财奴父亲的抗争,特别是老头子去抢欧也妮的“秘密宝贝”金梳妆匣时,欧也妮惊得“四肢发抖”,她对父亲说:“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她希望

5、父亲会因为是“寄存的东西”而对匣子网开一面,可守财奴就是守财奴,这些话对他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欧也妮又试着去抢回匣子,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欧也妮立刻跪下,爬到父亲身旁,高举着两手,嚷道:“父亲,父亲,看在圣母面上,看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面上,看在所有的圣灵面上,看在你灵魂得救面上,看在我的性命面上,你不要动它!这口梳妆匣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一个受难的亲属的,他托我保管,我得原封不动地还他。”这一段动作语言的描写,“跪下”、“爬到”、“高举”、“嚷着”,把欧也妮急切,害怕,担心又痛苦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欧也妮对信义的一种坚守。葛朗台依然不为之所动,欧也妮在求告无望的情况下,终于奋起反抗

6、了,她“大叫一声”,随即又“抓到了一把刀子,当作武器”,义正词严地警告她的父亲葛朗台:“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好吧,大家拼掉算了!”一向软弱的欧也妮要用生命来维护她的信义,保卫她的爱情,可见在她的心目中,信义和爱情是多么重要。在这场较量中,欧也妮的信义、勇敢与葛朗台的无赖、贪狠激烈碰撞,在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作者充分表现出她坚守信义的高贵品质,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外柔内刚的欧也妮。我更欣赏她在感情遭受欺骗背叛后,默默承受着巨大的伤痛,恬淡慈爱地面对人世。欧也妮七年的痴心等待到头来却是一场痛苦,她悲痛并勇敢的承受了命运的打

7、击。为了挽救查理的名声,她派人到巴黎去清偿了叔父的债务,从而成全了查理的濒临破灭的婚姻。“这是爱,是真正的爱,是天使之爱,是以痛苦生以痛苦死的高傲的爱。”这便是欧也妮的第一次爱情,也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爱情。她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却是痛苦。而面对巨额财产,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人。”她慷慨解囊,设立了一些虔诚慈善的基金,捐建了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一座收藏丰富的公共图书馆,装修了几处教堂。而她自己呢,则是选择了孤独终老。也许作者希望通过欧也妮爱情的悲剧,来反映在这个金钱肆虐的社会,欧也妮的一生注定是没有幸福的一生,注定要在孤独凄凉中结束生命。在这部小说中不乏其他重要的人物:葛朗台太太:欧也妮的母亲,为葛朗台带来大部分财产,最终郁郁而终。德.蓬风先生(即克罗旭庭长):欧也妮的丈夫,为财产娶了欧也妮,但在仕途一帆风顺时死了。克罗旭神甫:德.蓬风的叔叔。德.格拉桑先生:银行家,为给葛朗台办事到巴黎,最终堕落。德.格拉桑太太:在丈夫堕落后独自撑起银行这些人物在巴尔扎克笔下均显得极为鲜明,且都有非常生动的细节描写。鲁迅先生说:“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次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欧也妮葛朗台的细节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这种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