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12494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认识“吵、胖、岁、现、票、交、弓、甘”8个汉字,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2、 辨析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3、 通过想象练习用词语说话,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掌握左上包围结构和右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笔顺。5、 正确读背四句有关学习的经典名句,大致了解其意思。6、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孙悟空打妖怪,初步了解西游记中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教学重点:“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练习用词语说话,学习四句有关学习的经典名句。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加一

2、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认识“吵、胖、岁、现、票、交、弓、甘”8个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2、 辨析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3、 通过想象练习用词语说话,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 勾联旧知,激趣导入1、 学生交流在“识字加油站”和以前的学习中都了解了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师小结:看电视认识汉字、在身体名称中认识汉字、逛街时认识汉字、看食品包装袋认识字。2、 师过渡:认识汉字的方式有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有趣的方法:加法和减法。要想知道这种神奇的方法,就赶紧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二、 学习“识字加油站”1、 学习“加法”识字:(1) 师出示第一组通过“

3、加法”组合成的汉字,指名学生读一读这些“汉字加法算式”。(2) 出示汉字“吵、胖、岁、现”,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吵”是翘舌音,“岁”是平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汉字。(3) 鼓励学生为这四个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对汉字的理解。(4) 师小结:通过汉字与汉字的相加,也可以组成新的汉字。组成新汉字的两部分大部分是左右结构,也有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5) 鼓励学生回忆,学过的汉字中有哪些也可以通过“加法”来识记,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姓、李、晴、因、梦2、 学习“减法”识字:(1) 生自主学习第二组通过“减法”得到的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 出示汉字“

4、票、交、弓、甘”,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汉字。(3) 鼓励生为汉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汉字字义的理解。(4) 指名学生说说这些汉字是如何通过“减法”得到的。(5) 师小结:利用认识的汉字去掉一部分而形成新的汉字,这种识字方法也很常见。师鼓励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汉字也可以通过“减法”来识记。根据学生的交流师适当板书。3、 巩固识字:师随机出示八张汉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巩固识字成果。4、 师小结:汉字中有很多都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这种方法来学习,希望小朋友们熟练掌握这种学习汉字的方法,以能认识更多的汉字。三、 学习“字词句运用”1、 学习第一

5、部分:(1) 师过渡:在我们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汉字就像双胞胎一样长得很像,我们把这样的汉字叫做“形近字”。(2) 出示课文中的四组形近字,指名学生认读,发现其读音上的不同。(3)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形近字的字形,指名学生说说每一组的两个字在字形上的细微差别。(4) 进一步鼓励学生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区别这些形近字,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指导:可以抓住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加以区别。如:“牛”字第四笔出头的“竖”表示的是牛头;“已”表示完成了一部分,所以第三笔竖弯钩半出头;“人”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像一个人昂首挺胸,而“入”就像一个人弯腰低头走进房子的样子。(师适当出示相

6、关图片,使学生形成直观感受。)(5) 生自主完成填空练习,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答案。(6)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所填的汉字,师生共同评议订正。(7) 鼓励学生说说在已经学过的汉字中还有哪些形近字,师适当板书。(如:万方;为办;乐东等)(8) 师小结:我们在辨析形近字的时候,不仅要从外表上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更要从字形与字义的联系上去区别,这样才能区分得更加彻底。2、 学习第二部分:(1) 出示六个词语,指名学生认读。(2) 鼓励学生说说读每一个词语的时候,头脑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3) 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师适当出示相关画面,给予学生直观的欣赏。(4) 生自主练习说话,并用上所给的词语。

7、(5) 指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在评议中师给予方法引导:说话时句子表达要完整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6) 再次指名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四、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认识汉字的方法,而且还区别了几组汉字双胞胎,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词语变成了有趣的句子,收获可真不少啊!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掌握左上包围结构和右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笔顺。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四句名句。3、 大致了解名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 交流方法,谈话导入1、 师谈话: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讲究笔顺规则,同学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

8、都了解汉字有哪些书写的笔顺规则吗?2、 生交流,师适当小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3、 师过渡:在书写时遵循一定的笔顺规则,可以让汉字书写变得更加美观。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一种书写的笔顺规则。二、 学习“书写提示”1、 师出示“床、左、居、包”四个汉字,指名学生认读。2、 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结构,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像“床、左、居”这样的汉字是半包围结构,又因为所包围的位置是在左上角,所以叫做“左上包围结构”;像“包”这样的汉字,右上部分被包围住,所以就叫做“右上包围结构”。3、 生自主书写,感受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汉字的书写笔顺。4、 指名学生进行交流,在生

9、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汉字在书写时都是先外后内。5、 师范写讲解:像这种结构的汉字,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部分不宜写得太大,下部分的汉字在书写时适当注意半藏半露。生观察书空。6、 生再次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7、 鼓励学生拓展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汉字,师适当板书:右、友、麻、扁、可、句、司等。三、 学习“日积月累”1、 师出示识字8:三字经中的两句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指名生朗读,并说说这两句话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的重要性)。2、 师过渡:小朋友们都知道学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你们知道学习也要讲究一定的

10、方法吗?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在今天的“日积月累”中,我们就来听听古人是怎么介绍学习方法的吧!3、 师范读四句古文,生认真倾听。4、 生自主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争取把句子读通顺。5、 指名生分句朗读,根据生的朗读情况师相机进行指导,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6、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想句子的意思,并标明不懂的地方。7、 指名生交流,师适当讲解:(1) 第一句的意思是:天神聪明而又爱好学习,向不如自己的认请教。(2) 第二句的意思是: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多问,对于自己不会的就要学习。(3) 第三句的意思是:读书读了很多遍,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了。(4) 第四句的意思是

11、:我们要善于读书,从书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游历很多地方,在生活中学习。8、 鼓励生在师讲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这四句话后的体会。9、 通过自由练读、同位互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并加以背诵。10、 指名生分句背诵,全班齐背。四、 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可以在食品包装袋上认识很多的汉字,还能从古人的话语中初步了解学习的方法。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孙悟空打妖怪。2、 大致了解童谣的意思,了解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3、 激发学生对阅读西游记的兴趣。教学过程一、 播放视

12、频,激发兴趣1、 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头视频,生认真观看,交流对西游记的了解。2、 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四位主要人物的图片: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引导生观看,并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读准字音。3、 师过渡:西游记的故事不仅拍成了电视剧,还被一位老伯伯编成了好听又有趣的儿歌,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二、 初读童谣,读准读顺读出节奏1、 师播放童谣朗读的视频动画,生认真欣赏。2、 生自主阅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检查生的自读情况(明确本首童谣共有九句话,巩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师适当正音,并进行范读指导。4、

13、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将童谣读正确读流畅,同位相互检查。5、 通过学生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将童谣读正确,读流利。6、 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节奏,师进行范读指导: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这个/猪八戒。7、 生再次练习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借助拍掌伴读的方式练习读准节奏。8、 指名生有节奏地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全班有节奏地齐读童谣。三、 再读童谣,理解意思,理解故事1、 了解故事人物。(1) 生再读童谣,画出童谣里所出现的人物,并与同位轻声交流。(2)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一共出现了五个人物,分别:唐僧、孙悟

14、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老妖婆。2、 了解故事情节。(1) 生再读童谣,说说这五个人的位置是怎样的,分别在做什么事。(2) 指名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这五个人的位置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老妖婆。唐僧骑马,孙悟空和猪八戒跟在唐僧的后面,沙和尚挑箩,老妖婆想吃唐僧。)(3) 师进一步引导:面对老妖婆,唐僧师徒四人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4) 生交流童谣中的相关句子,师小结:唐僧和猪八戒人妖不分,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火眼金睛,认出了妖怪,用金箍棒打死了妖怪。(5) 生齐读第五至九句话。3、 师播放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视频片段,生认真观看,进一步了解童

15、谣内容。4、 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说说对唐僧师徒有什么样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师不予以明确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西游记青少年版,观看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5、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西游记中哪些故事。6、 全班再次有节奏地齐读童谣。四、 三读童谣,读出趣味1、 师过渡:这首童谣不仅故事有趣,而且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节奏欢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变着花样读吧!2、 鼓点伴奏朗读。(1) 师出示小鼓,边敲击鼓点边朗读课文,生跟着节奏轻声朗读。(2) 指名学生跟着教师的鼓点声分别分句尝试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师适当进行指导。(3) 全班同学在老师的鼓点声伴奏下有节奏地朗读童谣。3、 同位对拍朗读。(1) 师请一生上台,师生共同用“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驾飞机”的对拍方式来朗读童谣,为全班学生做示范。(2) 同位之间相互练习,师巡视了解并进行适当的指导。(3) 全班同时进行,同位对拍朗读,师进行鼓点伴奏。4、 师再次播放童谣朗读的视频动画,师生共同跟着视频动画一起欢快地读起来。五、 课堂小结(师播放西游记电视剧片尾曲)西游记是一部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