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学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123243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明理学学案南漳县一中 闫烈宏【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二、重点难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自主学习】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了 、 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 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 影响,主张“ ”又“ ”。2、隋唐,儒学家主张“ ”;唐朝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儒学大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 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冲破 儒学束缚,融合 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 ”。其中北宋的 、

2、 兄弟和南宋的 成就最为突出,故又称“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北宋“二程”A“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 与 有直接联系。B“二程”提出“ ”的认识论,其目的在于明 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2)南宋朱熹A是 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B认为人性与天理一致,强调“ , ”。(3)影响: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 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了 统治。B 成为束缚人的绳索。C朱熹的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其学术思想影响远及日本、朝鲜以至 。在日本

3、、朝鲜,甚至形成“ ”学派。三、陆王心学1南宋时,理学家陆九渊认为“ ”是万物本原,提出“ ”就是“理”的主张;强调“ , ”;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明朝 继承和发展 的学说,成为 集大成者。A王认为:明朝社会动乱是 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B王更多吸收了佛教的“ , ”的思想,宣扬“ ”“ ”的命题。C在认识论上,王提出“ ”和“ ”的学说,认为,知和行产生于心,良知就是人心中的天理,即固有的善性,去人欲就可恢复人的本性,因而不能科学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3影响: 后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 、 以及 影响深远。【课堂探究】1、宋代理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其核心、主张以

4、及影响各是什么? (1)背景: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份,以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发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2)核心: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或“天理”,把儒学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 (3)思想内容:从哲学上主张 “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表现在社会伦理方面,“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们要遵循的社会规范。这是直接为统治者服务的。

5、在人性和“天理”的关系上,主张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动。 (4)影响: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它所规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了人性,压制了思想的进步。拓展提示: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它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相同点: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续了孔子和孟子“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了人们的自然

6、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拓展提示:理学有可取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有和谐意识;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当然,理学也有不可取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存在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等。【同

7、步训练】经典题例例1、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解析:侧重于个人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的选项。例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解析:本题最好使用排除法,孔子倡导儒学,朱程倡导理学,而王阳明提倡的是心

8、学,强调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故选D符合题意。基础训练1、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原因是 ( )A、统治者不重视儒学 B、儒学的正统地位丧失C、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D、儒学一度衰落2、右图人物提出的思想主张有 ( )A、“理气论”、“心性论” B、“心学论”、“心性论”C、“理气论”、“心学论” D、“心学论”、“理学论”3、成为明清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的是 (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 C、“四书”“五经” D、五经正义4、朱熹学术思想的海外影响主要在日本朝鲜印度欧洲 ( )A、 B、 C、 D、5、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

9、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6、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 ( )A、理学 B、心性学 C、心学 D、理气论能力提升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吸收佛教、道教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 )A、 B、 C、 D、2、下列哪项不属于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 ( )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天下未有无理

10、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C、“存天理,灭人欲” D、“宇宙便是吾心”3、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有 ( )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发展了“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A、 B、 C、 D、4、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授佛入儒”的

11、思想历程。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大学章句材料三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思想文化发展怎样的历史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材料二、三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2)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