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119312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及预防目前糖尿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 害。该 文从糖尿病的类型入手分析了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国际上公 认的糖尿病预防措施,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糖尿病;诱发原因;预防1.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糖尿病病人的 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西医上管糖尿病叫做甜性的多尿,而中 医上则称 其为消渴,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其临床表现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 个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 体重减少;另外一个就是并发症 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 病变等。2. 糖尿病的类型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主要可分 为四

2、种类型。2.1 I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病人有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起病 急,代谢紊乱症状明显,病人需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包括免疫介导和特发性两种亚型。免疫介导糖尿病常 有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存在,例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65 (GAD65)抗体 等。2.2 口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人,起病比较缓和隐蔽。以胰岛素抵抗为 主伴胰 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病人在 疾病初期或甚至终生,其生存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无酮症酸中毒 倾向,但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诱发酮症酸

3、中毒。2型糖尿病 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烈。由于高血糖发展缓慢,许多病人 早期因无典型症状,未能引起足够注意,多年未发现糖尿病,但却有 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2.3其他特殊类型此类型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种亚型: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 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感染;免疫介 导的罕见类 型;其他遗传综合征伴随糖尿病。2.4妊娠糖尿病 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妊娠前可能已有糖代谢异常而未 被发现的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低减的妊娠患者。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所导致的,所以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3. 引起糖尿病的病因3.1 病毒引起

4、糖尿病病毒经B细胞膜病毒受体进入B细胞后,病毒核酸编入 宿主B 细胞基因,使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发生变异,合成异 常胰岛素,尽 管病毒感染是青少年发生IDDM的重要环境因素,但尚须有遗传易 感性的基础及病毒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才可发病。研究 表明在1型糖尿病中、某些病毒的感染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具 有遗传易感性者,在遭受某些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自身的免疫反应而促 发糖尿病。血清学方面的研究亦证明初患糖尿病者65%患者的血清 内含有较正常对照组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人高得多的柯萨奇中和抗体滴 定价,这提示患糖尿病前曾遭受到病毒的感染。从流行病学角度看, 糖尿病发病率从夏末秋初及冬季为最高,这

5、与柯萨奇出病毒流行季 节明显相符,这也间接说明糖尿病发病率与病毒有关。目前大家公认 的病毒有柯萨奇B4病毒、脑炎心肌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 等,此外水痘及细胞巨病毒也可导致糖尿病。3.2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非肥胖者,这说明肥胖者容易患糖尿病,而且多为2型糖尿病。 这与胰岛素受体数目的减少,受体对胰岛素亲和力下降等因 素有关。正常者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约每平方微米中有 10个受体,每个脂肪细胞上受体约有因素有关。正常者脂肪细胞膜 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约每平方微米中有10个受体,每个脂肪细胞上 受体约有11000个。肥胖者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密度

6、减 低、数目减少,与胰岛素亲和力下降。国内的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 肥胖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及亲和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还有一项研 究证明在同样条件下,肥胖者葡萄糖消耗率仅为对照组的40%,说 明肥胖者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糖的利用率下降。由于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胰岛B细胞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以便把血糖控制在正常 范围。为适应这种需要,胰岛细胞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最终导致胰岛B 细胞的功能衰竭而发生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 提高,体力工作常常被机器所代 替,体力活动减少,由于营养过剩, 肥胖者增多,而肥胖又容易患2型糖尿病,所以有人把糖尿病

7、称为 “富贵病”不是没有道理的。3.3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也是可以引起糖尿病的,特别是含硫氨 基酸不足,可造成氰化物在体内蓄积而损伤胰腺,另外动物实验和 临床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糖耐量低减。营养 不良相关型糖尿病是一种好发于热带或亚热带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的糖尿病,主要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或者长期进食 某些含有毒素的食物,造成胰腺钙化、胰岛损伤破坏、胰岛素分泌严 重降低而引起的。这类糖尿病的特点包括:好发于青少年,多数 病人得病时不满20岁;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明显消瘦;病人的血糖虽然很高,但不 太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施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就是说虽然多数病 人用胰岛素治

8、疗的效果良好,但他们并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 人。营养不良相关型糖尿病虽然在我国还没有大量报道,但我国有些 地区也处于亚热带,而且营养 不良的情况也还没有完全杜绝,所以还 得对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保持警惕。4. 糖尿病的预防方法糖尿病发病率高,对人类威胁大,所以我 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是要做到“四个点儿”,那就是“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 儿、放松点儿”。“多学点儿”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 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 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 热量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 厚味,吸烟喝酒等;“勤动 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 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 免肥胖的发生;“放松 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 逸结合,避免过 度紧张劳累。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这“四个点 儿”,糖尿病发病率至少能减少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