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学基础》.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11695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方剂学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方剂学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方剂学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药方剂学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药方剂学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方剂学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方剂学基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方剂学基础第四阶段练习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60题,主要包括祛湿、理气、活血、平肝熄风、补虚、化痰等类别方剂的内容。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对错题、论述题等。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是:A. 桂枝汤 B.小柴胡汤 C.大承气汤 D.平胃散 E. 二陈汤2平胃散的君药是: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3茵陈蒿汤主治:A.黄疸 B.石淋 C.风湿 D.痰饮 E.水肿4半夏厚朴汤主治:A.黄疸 B.石淋 C.胸痹 D.梅核气 E.水肿5. 越鞠丸的功用是:A疏肝解郁B.行

2、气止痛C行气解郁D.疏肝理气 E行气活血6补阳还五汤重用为君药的是:A.地龙 B.川芎 C.赤芍 D.生黄芪 E.当归尾7补气活血的代表方是:A.补阳还五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归脾汤 E.八珍汤8川芎茶调散主治:A.头痛 B.腰痛 C.胸痛 D.牙痛 E.腹痛9血府逐瘀汤出自: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医林改错 D.温病条辨 E.黄帝内经10川芎茶调散用量最重的是:A.薄荷 B.川芎 C.防风 D.甘草 E.白芷11. 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的意义是:A.补气生血 B.补气活血 C.培土生金 D.阴中求阳 E.升阳举陷12. 四君子汤的功用是:A.补气健脾B.理气健脾 C.温中祛

3、寒 D.温中益气E.气血双补13. 地黄饮子主治:A.头痛 B.眩晕 C.痿证 D. 痹证 E. 喑痱14肾气丸的君药是:A. 附子 B.桂枝 C. 熟地 D. 山药 E. 茯苓15. 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A.补中益气汤B.参苓白术散C.四君子汤D.归脾汤E.四物汤16二陈汤中的二陈是指:A.陈皮、陈仓米 B.陈皮、陈半夏 C.陈半夏、陈仓米 D.陈皮、茯苓 E.半夏 茯苓17. 炙甘草汤的脉象特点是:A.脉细数B.脉沉迟C.脉结代D.脉弦数E.脉浮数18治痰基础方指:A. 二陈汤 B. 大承气汤 C. 小柴胡汤 D. 白虎汤 E. 川芎茶调散19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A

4、. 湿痰证 B. 风痰证 C. 热痰证 D. 燥痰证 E. 寒痰证20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中含有:A. 平胃散 B. 二陈汤 C. 四君子汤 D.四物汤 E. 当归补血汤二、多选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正确答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1平胃散的组成有: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2. 藿香正气散治疗的病证包括:A外感风热B.外感风寒 C内伤湿滞D.内停水饮 E表虚不固3. 茵陈蒿汤的组成中含有:A. 茵陈蒿B. 黄柏 C. 黄连D. 大黄E. 栀子4. 补中益气汤中具有升阳举陷作用的药物是:A升麻 B. 黄芪 C. 柴胡 D. 人参 E.甘草

5、5四物汤的组成包括:A. 当归 B.地黄 C. 阿胶 D.白芍 E.川芎6. 六味地黄丸的三泻指:A. 山茱萸B. 泽泻C. 茯苓D. 丹皮 E. 山药7.属于补气方剂的有:A. 四君子汤 B. 四物汤 C. 补中益气汤 D.平胃散 E.二陈汤8属于六味地黄丸衍化方的有:A. 杞菊地黄丸 B.知柏地黄丸 C.麦味地黄丸 D.都气丸 E.地黄饮子三、填空题1. 四物汤由_等药物组成,具有_的功用。2 黄疸有阴阳之分,茵陈蒿汤所治的黄疸属于_黄,以 _为特点。3 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是_。4 川芎茶调散为治疗的_代表方。5 镇肝熄风汤重用_为君药,取其_的功用。6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是_。7 当归

6、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比例是_。8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_、_,“三补”加上“三泻”组成,上述诸药的用量比例是_。四、名词解释1清热剂 2理气剂 3补益剂 4理血剂五、简答题1简述越鞠丸所治六郁。2简述半夏厚朴汤的组成、功效与主治。3简述五苓散的组成及配伍比例。4简述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的方名及共同组成药味。5简述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与主治。6简述祛痰剂的分类及主治。7简述六味地黄丸的衍化方剂。8举出三首以上组成中含有大黄的方剂。六、判断对错题(正确打“”,错误打“” )1藿香正气散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霍乱吐泻的常用方。( )2五苓散的君药是猪苓。( )3补阳还五汤中用量最大的是黄芪。( )4

7、下焦蓄血证,治宜用桃核承气汤方;胸中瘀血证,治宜用血府逐瘀汤。( )5二陈汤既是燥湿化痰的主方,又是治痰的基础方,除湿痰外,还可加减用于其他各种痰证。( )6桂枝在肾气丸中的配伍意义是发表解肌。( )7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是生地,为方中君药。( )8六味地黄丸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熟地黄。 ( )七、论述题1. 用半夏治湿痰,为何常与橘皮、茯苓配伍?2为什么说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剂?3肾气丸的立法依据和具体治法是什么?配伍有何特点?4论述六味地黄丸的方解。第四阶段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1D 2. A 3A 4D 5. C 6D 7A 8. A 9C 10A11.A 12. A 13. E 1

8、4C 15. B 16B 17. C 18A 19B 20B二、多选题答:1ABCD 2. BC 3. ADE 4. AC 5ABDE 6. BCD 7. AC 8ABCD三、填空题答:1.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补血和血 2阳 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桔子色3半夏厚朴汤 4头痛 5怀牛膝 引血下行,补益肝肾6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7 5:1 8山茱萸、山药 8:4:4:3:3:3四、名词解释答:1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2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称为理气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9、。3凡以补虚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虚剂,又称补益剂,属于八法中的补法。4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用于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称为理血剂。五、简答题1答:指气、血、痰、火、湿、食六郁。2答:组成包括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功效为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3答: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比例为5:3:3:3:2。4答: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皆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为基础,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血瘀病证。分别是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5答:包括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

10、红花、桃仁,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6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息风等五类,其适应证分别为湿痰证、热痰证、燥痰证、寒痰证、风痰证。 7答:包括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等。8答:桃核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麻子仁丸等。六、判断对错题答:12. 3. 4 5.6 7 8七、论述题1. 答:湿痰之证,多由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临床常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等症。半夏辛温燥烈,入脾胃经,长于燥脾湿而化痰浊,故为治湿痰之要药,善治脾不化湿、痰涎壅滞之湿痰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茯苓甘淡性平,功能渗湿健脾,湿去脾旺,痰无内生以杜绝生痰

11、之源;橘皮辛苦性温,长于理气燥湿,健脾化痰,与半夏相须为用,以增强燥脾湿而化痰浊之力。又“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橘皮行气又助消痰之功,故临证用半夏治湿痰,常与陈皮、茯苓配伍,如二陈汤。2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虚证无不源于脾胃,补气之法应着重从脾胃入手。四君子汤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为平补之剂,有益气健脾之功,可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饮食增加,气血生化有源,诸症自愈。后世许多补气健脾的方剂,如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都是从本方发展而来,所以,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3答:立法依据:虚则补之、少火生气。具体治法:通过温补肾阳,以消除阴寒之气。配伍特点:阴阳双补:六味地黄丸补阴,桂枝、附子温阳,属阴中求阳之法。补泻并用:既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桂、附补肾虚;又有茯苓、泽泻、丹皮泻肾浊,补中有泻,以补为主,使补而不滞,泻不伤正。4答:方中以熟地黄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滋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共为臣,三药相伍,滋补肝、脾、肾,为“三补”,而以补肾阴为主。佐药用“三泻”,其中,泽泻泻肾火、利湿浊,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并制约山茱萸之酸收;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健运。六药相合,有补有泻,而以补为要,肝、脾、肾之阴兼顾,重在补肾阴,成为治疗肝肾阴虚证的著名方剂。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