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116678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5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术形态流变.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基本美学特色一. 视听为基础的审美意识1) 来源:古希腊2) 含义:1. “旁观”(“观察”)生活方式“哲学家”2. “理论”:“世界观”3. 视觉和世界对视觉呈现的特性4. “理式的美”(柏拉图)5. 事物抽象为“质料”与“形式“6. 艺术模仿现实的形式即视觉3) 结论:1. 感官等级制倾向2. 视听心灵,嗅味触动物(官能性)3. 价值观:尊心灵,精神而贬肉体,物质的4. 重视外在次序的世界观二. 两大美学价值(一) 希腊式“古典美”理想典范1) 宇宙是整体完满的神圣次序1. “和谐、数量、次序”等义2. 美:“次序、匀称、明确”3. 理想:“静穆”2) 小宇宙+小次序1. 成就:

2、雕塑与建筑2. 人体:神的形象3) 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美(观念)1. 美学家:美比例+和谐2. 结构上:整体形式+形体各异3. 情节结构:诗学(亚里士多德)叙事诗+戏剧4. 科学精神:数学与几何学5. 艺术史:写实主义(“人体美”)抽象主义(追求理式)(二) 基督教1) 希伯来“超绝宇宙观”与“上帝绝对美”1. 上帝以听觉而非视觉被渲染2. 反对“偶像崇拜”犹太教+伊斯兰教2) “道成肉身”与象征主义1. 图像志2. 圣像传统+“古典美”形式文艺复兴3. 神圣力量西方艺术光色3) 光色1. “光”:上帝的隐喻+象征2. 最高美学价值的形象体现3. 美学家:美定义为:比例(和谐)+辉煌4. 希腊

3、美学遗产5. 美学价值的新贡献:“光彩”与“辉煌”6. 色彩、象征功能(1) 金黄色:上帝与主权者(2) 红色:圣化,上帝之爱,流血牺牲(3) 紫色:圣服颜色,王室,教皇(4) 绿色:诞生与希望(5) 蓝色:天国,信念,真实,圣洁7. 文化西方人(1) 对光色的科研(2) 美术追求光色(3) 创作实践、西方美术发展动力之一(4) 达芬奇与印象派(5) 色彩变化(6) 近代油画的两大成就:反光法、透视法(7) 本质上:光的远近法(三) 二者区别:1) 前者提供神圣形式,后者提供光色象征2) 前者强调形式优先于色彩,后者光色优先于形(四) 二者共同:根源存在于世界之上(世界之外)1) 希腊:形式与

4、理式世界之上(现实的本质)2) 基督:上帝超越的“绝对美”世界之外3) “万物之美”:声音与光三. 形而上学作品真理准宗教价值(一) 基督教文明1) 美术与宗教2) 雕塑:刻划“神”3) 中世纪最高成就:罗马与哥特式大教堂4) 整体气氛:1. 唱诗班的歌声2. 管风琴的神韵3. 宣读的经文雕像、壁画、彩画(二) 美学价值的外在性质1) 倾向于外在作品2) 艺术活动有潜在:本体论(形而上学地位)3) 神圣价值4) 探索与渴慕(精神)5) 艺术史,视觉方式与演进历史(三) 文艺复兴双向运动1) 古典学术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潮2) 中世纪宗教神权衰落3) 表现:1. 教堂中综合性样式的解体2. 各门艺术

5、的独立3. 描绘独立4. 美术自身内部内蕴“世界”5. 虚幻呈现“世界”6. 绘画认识与反思自我意识人文主义审美+认识4) 运动轨迹:1. “为艺术而艺术”2. 美学史与艺术史,18世纪(中)“美得艺术”的概念3. 纯艺术的经典样式:绘、雕、舞、音、诗4. 研究审美现象与美学5. 10世纪(初)社会出现“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隐喻艺术“宗教”“牧师”艺术批评家艺术体制第二节 主要范畴与命题1) 哲学问题2) 范围:1. 自我的主观世界2. 客观的自然物质世界3) 变化与发展:逻辑性与历史性(一) 再现与表现主客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范畴1) 区别:1. 前者主体对世界的模写、外在的、客观的

6、方法;后者主体对内心的一种情绪化(内在、主观)2. 前者强调客观真理的存在,反映真实,追求一般;后者强调人内心的真实性,追求个别2) 共同:1. 再现:主体对现象的再现;主体的主观性是一种理念2. 表现离不开具体的表象,有余地3. 艺术与视觉“再现也具有一个历史”(二) 具象与抽象艺术欣赏(审美的基本范畴)1) 区别:1. 前者具体的,后者无具体的2. 前者可辨识的,后者无辨识的3. 前者直接反映外在世界,后者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4. 前者客观化,后者是主观化、情绪化的反映5. 前者是形象,后者无形象(点线面色的一种有意味的组合)2) 共同:1. 艺术发展中表现化的倾向2. 作品:表现主义,美

7、界限(三) 情感与形式艺术理论的基本范畴1) 含义:1.情感:主体对客体的心理上主观的反映2.形式:凝结在创造物固定成形的东西2)理论:1. 论美与崇高:美+快感移情派+表现主义2. 形式认识康德形式与直觉3. “符号论”:形式人类情感符号4. 情感:在形式化,才认识与欣赏5. 形式:可触摸,看得见、实在(四) 理性与非理性艺术1) 前者是理智内的抽象思维,后者是非理智的主观思维2) 前者是事物的本质,后者是无限的3) 前者是内容的联系,后者是意志的自由4) 前者是抽象性与普遍性,后者是直觉与冲动5) 前者是古典艺术或学院派,后者是浪漫主义或现代派6) 前者是理解或整体,后者是变化或不可预测性

8、(五) 优美与崇高主客审美关系1) 人与自然、社会:前者是自由显现,后者是矛盾呈现2) 形态:前者是小、光滑、柔和、妩媚后者是巨大,坚硬、突跳、骨气3) 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4) 主客:前者主动性(主客)后者是侵越性(客主)5) 自由: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6) 关注: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六) 主观与客观主体观念上反映1) 前者是情感,欲望,观念,快乐,意识,心理人后者是和谐,次序,平衡,有机统一,比例物质世界自然属性与规律2) 强调:前者是表现或移情,后者是艺术物质性3) 创造:前者是情感或感觉,后者是非个人化精神或理式4) 认识:前者是意识或心理或精神后者是自然形式或属性(七)

9、摹仿论艺术与自然1) 哲学1. “理式”(柏拉图):客观自然只是作为本质的表象而存在的,本质的隐藏在表象之后2. 问题:“一般”与“个别”,“种”与“属”(1) “属”:客观自然(2) “种”:特殊、差异、丰富、具体的3. 最高目标:赋有理性色彩的认识对“真”的需要4. 属于感官感受的感性部分与快感(艺术是低级的、模糊的)人的欲念摹仿对象产生兴趣5. 历史形态:古典的、和谐的、美的2) 亚里士多德1. 摹仿不是机械地原封不动地客观自然“再现”区别加进了主体的选择2. 人类天性快感认识对象能力肯定自身智力+能力艺术作为摹仿的整体的性质实践哲学表现说(基础)3)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文艺复兴)绘画摹

10、仿透视学再现自然的科学4) 摹仿新姿态透视与镜像理论5) 透视的发现摹仿自然追求视觉忠实性1. 两度平面上再现的摹仿对象(柏拉图)辨认状态2. 文艺复兴:增加了“深度”,显现“思维”方法3. 完整理论:布鲁内莱斯基、阿尔贝蒂4. 象征符号: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宇宙观5. 应用:第三维“空间错觉”6) 新古典主义:“美的自然”,优劣是摹仿对象的优劣,思想更片面化7) 浪漫主义:个人自我表现(八) 表现论1)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个人作用2) “个人之真”表现情感的艺术“独特的艺术”3) 作品:表现使创造者的情感物化的产品4) 高下、好坏操作者心理情绪质量5) 理论:1. 论德国建筑(歌德)人的

11、创造性(1)心理机制,表面形态引到了更具体的创造力(2)“独特艺术”最终目标:艺术品2.表象的直觉(克罗齐)(1)浪漫主义思潮创造力的独创性本体的高度(2)精神世界(心灵活动)和客观世界等同3.对待情感的态度的公共标准(科林伍德)区别真正的(表现情感)与非真正(暴露情感)的表现4. 内心感受与认识情感的区别:(1) 前者是个人的,后者是公共的(2) 前者是私下的,后者是开放的(3) 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艺术表现(4) 前者是无依靠,后者是放松(5) 前者是受压抑的,后者是净化的5.艺术:总体活动的想象性经验区别想象(无目的)与虚拟(目的)6.艺术品成分固有成分:(1) 特殊化的感官经验(2)

12、具体情况或具体感官(3) 想象中被观照非固有成分(1) 非特殊化的想象性经验(2) 天生创造力的表现(3) 主观输入7. 美感(桑塔椰纳)(1) 真实呈现的表现力(2) 暗示的+深刻的思情“心中意象”8. 表现精神(康定斯基)(1) 非物质化或抽象化(2) 人的精神的体现:内在需要(3) 充分自由的状态之下(4) 内在因素:与观众“共鸣”作品的形式(5) 外在因素:固定在画面中的点线面(九) 形式论审美概念1) 判断力批判(康德)18世纪1. 对象形式:审美成分2. 表象纯形式3. 形式上合目的性单纯感觉样式的纯粹性同形性4. 艺术鉴赏在于反省着心意的或形式的5. 形而上学的“形式”纯粹、同形

13、的关系艺术体现形而上学的“形式”素描不顾艺术的形状“形式”的丰富性2) 美和艺术的关系(赫尔巴特)19世纪1. 艺术美感,形式审美2. 逻辑的、心理价值外在于形式3. 艺术:非审美与审美4. 利于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利于艺术的自律性的确立形式的基本关系(永久性、绝对性、自由性)3) 造型艺术的形式问题(希尔德布兰德)20世纪1. 视觉,依靠其观念获得表象一定距离中被审视物象“远图”2. 运动,经过时间,看清全貌(触、记、推)4) 逻辑学美术史研究历史实在意义(沃尔夫林)1. “无名美术史”观念:形式发展变化美学原则:风格(个人、民族、时代)2. 形式建立过程的重要性:纯化视觉功能3. 对立的视觉方式(“风格两元论”):线描、图绘4. 美术史,视觉形式的变化史5) 经验主义“有意味的形式”(贝尔)1. 形式目的(循环论)2. 审美感受:对“现实”的感受3. 基本现实性4. 审美情感:脱离功利目的与纯粹形式存在的物象6) 心生结构(罗杰弗莱)1. 精神领域的区分:“想象”与“现实”(1) 前者是观照的,后者是生活的(2) 前者是有目的,后者是压力的(3) 前者是摆脱的,后者是实际的(4) 前者是无行动的,后者是行动的、生存的竞争(5) 前者是直接创造性联系,后者是受观念或功利所控制(6) 前者是艺术观赏或清晰化的感觉,后者是利害冲突或认别2. 形式因素(1) 线条的节奏(2) 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