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11290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点地理必修二|高一下期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 从全层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 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球全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地球全层间的物质运动. 二、教学目标 1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通过举例或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3 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其他问题,体会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 4 感受环境的整体美与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增加敬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进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2、: 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详细表现; 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 难点: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试验班,学生已有的学问和试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整体性概念把握不好,对于厄尔尼诺可能都没有怎么了解过.所以讲解时需要具体。 五、教学方法 1.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根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预备 1.学生的学习预备:预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初步把握 该堂课的三个问题. 2.教师的教学预备:

3、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4人一组, 便于学生活动. 七、课时安排: 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怀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并了解了学生的怀疑,然后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图片导入、展现目标。 呈现读图3-2-1, 同学们,我们可以从这幅图片中看到组成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 今日就学习,各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的另一特性,整体性. 教师: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现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现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局部,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怀疑说出来。 设计

4、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仔细预习了。那么我们今日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探究一: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潮湿、空气中水汽含量最大,又会增加降水量。 (2)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剧烈,往往形成沟谷、冲击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是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等。 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

5、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通过分析争论思索题,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精讲点拨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进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局部进展变化着。不仅如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然后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转变。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 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

6、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可是厄尔尼诺毕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特别增温的现象,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特别。 在正常年份下,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由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然后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于澳大利亚四周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生物输送大量养料。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慢慢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

7、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逝。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快速上升,并且向东回流。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上升二三十厘米,温度则上升2-5摄氏度。这种特别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猜测的气候反常。 探究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达: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然后表达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全都。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请你说说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特别增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响? 3、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带来灾难,而且还殃及世界其他地区,这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

8、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行避开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你能否列举身边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精讲点拨: 1、秘鲁西岸海疆,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海水由东向西运动,从而形成了水平方向的补偿流秘鲁寒流和垂直方向的上升流,这样就将深层养分物质(磷酸盐类)带到了海水表层,致使浮游生物快速生殖,大量鱼类来此觅食,形成秘鲁渔场。 2、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特别上升时,海水中养分物质削减,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因饥饿而死亡。 3、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海湾战斗时,大量油田被炸,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使遥远的喜玛拉雅山降黑雪。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区域的联

9、系性。 通过厄尔尼诺大家可以发觉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然后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一系列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发生亲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球外表形成了一个特别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或系统。 争论 借鉴我们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分析,然后请同学们将学问窗然后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看一看,然后答复青藏高原的隆升给亚洲环境带来了怎么样的连锁反映? 总结 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包括引发和加强亚洲季风、改善东亚和南亚的生态条件、形成中亚和南亚的荒漠环境、帮助黄土高原形成等等。 从“厄尔尼诺”的活动中我们发觉地理各要素与环境总

10、体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已经知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各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其中,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分析、讲解:在地球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传输与交换。例如:海洋是太阳能的巨大贮存库,由于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然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量交换在一刻

11、不停地进展着。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输送大量的热能来转变大气运动;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则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淌。例如:赤道两侧,常年在信风驱动下,形成稳定的风海流。固然,水体运动也会影响或转变大气的运动。结合我们刚刚争论过的“厄尔尼诺”现象,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如何相互作用的。 除此之外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的传输与交换。然后气压上升时,海面就会降低;当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相应上升。例如:当台风经过海面时,台风中心区域的气压很低,往往导致海面高出四周几十厘米甚至几米。 争论 争论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能举出一些什么例子能够说明四大圈层间存在着能量交换? 承接 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是严密相连的,那么物质运动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高一下期地理(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