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王谢家族.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11073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王谢家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眼中的王谢家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眼中的王谢家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王谢家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的王谢家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眼中的王谢家族摘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早在小学时便朗朗上口的诗句,现在读起,依旧那么素朴清丽。那时是自然没有想得很深刻的,而现在,我却对这诗中的王谢颇有所感。其实我已不知道什么时候真正开始关注到王谢家族的,只是觉得在生活中总有许多文化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我留下了一些模糊的印象,譬如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还有谢道韫等等。他们仿佛是烟雨中高耸的楼台,宏伟但多少有些依稀难见。即使如此,我依旧带着好奇心,随着“文学南京”的脚步,慢慢地去品读他们关键字:王谢家族,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谢道韫正文:l 传奇之“书圣”世人皆知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

2、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从小向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而其代

3、表作兰亭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作为一代书圣,他的奇闻异事自然被大家所津津乐道,因而由此流传下来的故事也是不少的,甚至还有许多成语的出处便来自于王羲之,譬如东床快婿。王羲之年少时喜爱游山玩水,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也就是这样得名的。然我看王羲之却不仅仅停留在其美轮美奂的书法,或

4、是有关于他的轶闻,我更加钦佩他对于自己喜好的事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就他脍炙人口的轶闻故事就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其中不是没有道理的。成就多来自于兴趣,他对于书法的兴趣之深或许有待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写字,他好似是在完成人生的一幅画卷,孜孜不倦;有像是撰写人生的一本书,用心思索。这不正是我要学习的精神吗?学问如同技艺,贵乎专;态度亦然。l 传奇之“小圣”王羲之有众多儿子,而且大多对书法颇有建树。“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而我唯独对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颇有钦佩之意。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

5、书法家,诗人。官至中书令,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还是继承其父,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由“内拓”转向了“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

6、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事实上关注王献之,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和他父亲并称“二王”,另一方面欣赏他能够顶着父亲这巨大的压力习得书法的要领,并且还另有突破。幼年的王献之虽然自幼聪慧,但也是聚精会神地师从父亲;虽然经过大家的赞扬有些骄傲,但一经教导,坚持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成年后的王献之最令我有所感触的是他的婚姻了,他与郗道茂少年

7、夫妻,情真意重,志趣相投。即便是后来皇帝下旨让他休掉郗道茂,他深爱郗道茂,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在封建时期皇帝专政的时代,且不论结果如何,单为他能为自己所爱而拒绝皇帝赐婚,我就被感动了。我想郗道茂一定也是感动的吧,否则献之最后如何割舍他们的爱情;而她也定是黯然的,否则不会为此终身不嫁,郁郁而终。这样的爱情是多么让人羡艳!l 传奇之“谢客”“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青猿啼。”,最初对谢灵运的了解就是来自李白的这首千古名句,故而对谢公的印象便是:他一定是一个爱好游学,深受大自然美景中熏陶,胸怀宽广,境界高远的人。随着文学南京的课程深入,

8、我又进一步了解了他。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乳名“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自幼聪慧过人,宋书本传称其“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成年时已是才高八斗,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其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除诗文创作外,他还兼通史学,精通佛教老庄哲学,工于书法、绘画。宋文帝刘义隆曾称赏他的诗和字为“二宝”。但在朝不得志,便好营园林,游山水,期间创作大量精美诗词。其诗歌充满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的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流行的晦涩的“玄言诗”之风。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都曾取法于

9、他。 在外人看来,谢灵运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豪门子弟,再加上天资聪慧,那是羡煞旁人的。可是完美再加上人生旅途一直得意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我看到了他别样的辛酸。当所有人都称赞羡慕他的绚丽辞章时,却不知他其实也是有政治理想抱负的。从他的诗赋“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就可以看出他胸中有大志,可惜不得朝廷重用,借诗词抒发他对朝廷的批判。奈何也因此获罪,最终客死异乡,死时仅四十九岁。一代文豪犹如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划过一道短暂而耀眼的光芒,倏然而逝。 若是撇去他的出身,还是同李白有很大的相似程度的,都是诗坛大文豪,却也都在政治上不得志。也或许就是人生经历上的相似才让李白对谢灵

10、运有特别的倾慕之情,潜移默化中追随着谢公的脚步。但是在我看来,李白要略胜谢灵运一筹。何出此言?李白胜就胜在他不得志后就不再为官,而谢灵运还一直做着大司马行参军等高高低低的职务。相比之下,两人同样喜好游于山水间时,谢灵运所受的牵绊则更多,据我分析,谢灵运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也就是因为出游而置政务于不顾,最终触怒皇颜。总的说来,谢灵运被世人所熟知的依旧是他的精美诗词,与其令人惊异的游历。l 传奇之“咏絮之才”“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此句作者就是东晋时期的才女,也是“咏絮之才”的起源,谢道韫。她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

11、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谢道韫的书法也为后世所称道。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法“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唐人李嗣真书后品则称其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就才这方面,历史上自然是少有人能媲美的,但我认为她更奇于气度胆魄!那是另男人都折服的。发生“孙恩之难”时,连她丈夫都无能为力,求神拜佛时,谢道韫虽为一介弱女子,在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学她叔父谢安“但尽人事,各凭天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组成一支突击队伍。待到孙恩大军来犯时,带领队伍乘乱突围出城,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冲到大街上,一如她在青绫幕幢后的谈笑风生,其胆识与谋略不由得令人叹服和心折。“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如谢道韫这般的女子,被后世才子佳人的笔墨不断追诉敬仰也是意料中的事。解读名人,品味文化,或许不可能达到透彻如水,但是,我却认为本身探索体会的过程便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南京有太多太多的文化、故事,即使在巷弄中,在残砖废瓦中,在山林中都有它孕育千年留下的丝丝韵味。我想至少在我大学时期,我会用心来解读南京,在一段段千古佳话中探寻真谛,汲取精华。 经济学院税务2班 09041110 刘晶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