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11036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教学详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拿来主义教学详案 教学目的1通过引导学生研读探讨课文,结合社会历史、现实,总体理解文意,从而真正领会何谓“拿来主义”。2结合课堂讨论,认识、领会比喻论证及其作用。3在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通过比较、联想、讨论和揣摩,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的讽刺意味。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讽刺手法的表现力。教学难点如何将学生引入“语言的讽刺性”,如何从感知体会中获得关于“讽刺”较为理想的知识;比较杂文中“讽刺”与“幽默”的异同。教学设想1由语言的情感切入,引导学生理解难点。2在比较阅读和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比喻论证的含义和作用。3结合生活实例导入课文,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的讽刺性。组织比较阅读辨议、探究,

2、从感情层面上体会讽刺的效果。4、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如果你有权继承一笔巨大的祖上留给你的遗产,你将怎么办?(自由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我们看看鲁迅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二、熟悉课文听录音一遍三、导读课文17段1何谓“主义”?(可查工具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2“继承遗产”竟然还有这么一套复杂的理论系统,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鲁迅还提及了哪些主义?各自的含义是什么?(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去主义把学艺上的东西,把“活人”等送到国外去献媚求荣。“送来”主义磕头贺喜乞讨残羹冷炙,是“抛给”不是“抛来”3结合你的历史知识,举些闭关主义、

3、送去主义的例子。4在课文中找出送去主义的实例(近来就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把古董、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所谓“发扬国光”。即将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5在送去时你能想象送者的神态和接受者的神态吗?(接受者趾高气扬,不屑一顾。奉送者低声下气,阿谀奉承。)6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说些什么?(没有人格,没有国格,替他们感到羞耻。)7能在文中看出鲁迅的态度吗?(能。“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说道:“拿来”。他的态度是:怒其不争。不应一昧地拿东西送给别人,要学会拿来。8、鲁迅如此表明态度的根据是什么?(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并非光热无穷。中国不是地大物博,总有一天资源会用

4、光。我们子孙的未来不得不考虑,否则会沦为乞丐、亡国奴。)9在别人佳节大典之际,靠磕头贺喜讨来的残羹冷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种嗟来之食没安好心,是“抛给”,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10鲁迅说不想举出实例,文中到底有无实例?(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费枪炮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11这些东西是白送的吗?(不是。他们从中国换取了市场,白银,军队战斗力,国民的精神状态,综合国力 如果能够想象,20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一副情形?皮包骨头、萎靡不振、贫弱的国民,满目苍痍的社会,萧条冷落的经济。这便是列国“奖赏”“送来”的后果,我们还能为获得这种

5、礼物而感到庆幸吗?)12由此看来,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主义?(闭关主义要不得。这只能导致狂妄自大,盲目乐观,没有忧患意识。送去主义要不得。这只能导致出卖国家主权,失去国格,沦为亡国奴。送来主义要不得,这只能导致听任列强侵略,使并不富强的国家成为他们吞噬的一块肥肉。)13那么,面对文化遗产,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一种什么态度?(第7段)14齐读此段,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提出了中心论点)15它与前文的三个主义是什么关系?然后齐读17段(前三个主义是“破”,是铺垫,是蓄势;而这一段是“立”。)四、导读课文8、9段1默读8段,何谓“孱头”、“昏蛋”、“废物”?(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昏蛋勃然大怒,放

6、一把火烧光废物悠悠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2我们能否将这三种错误态度也叫成什么主义?(孱头孺弱无能的逃跑主义昏蛋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废物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3、和这三种主义对应的就是拿来主义,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来拿呢?默读第9段。(占有、挑选,区别对待)4、挑选时的四种东西各自比喻什么?(鱼刺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柏互见的部分烟枪烟灯承载文化遗产的旧的形式姨太太文化遗产中的糟柏。)5投影一段阅读材料:(即将第9段按非比喻的方式写)6比较阅读两段文字,你更喜欢哪一段?并说出理由。7齐读8、9段五、导读第10段,总结全课1齐读。总共5句话,等于回答了5个什么问题?(第一句对待文化

7、遗产,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第二句拿来主义具体应该怎样做?第三句这样做的重要性是什么?第四句怎样能做到拿来主义?第五句不拿来主义有什么危害性?)2、总结 ( 内容上遗产是祖上传下来的,“拿来”是后代来拿的。鲁迅以其敏锐的目光,看到了我们民族的痼疾,社会的积弱,提出了面对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直到今天,仍应具有指导意义。写法上在破中立,在比中明。)板书设计:拿来主义鲁迅闭关主义孱头、昏蛋、废物(反)送去主义拿来主义鱼刺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占有、挑选送来主义精华 互见 旧的形式 糟柏 第二教时 (投影鲁迅50岁生日影照)谈谈鲁迅其人、其文的印象一、组织比较阅读,从感性层次上把握语言的讽刺性。出示

8、短文:中国一向是闭关锁国的。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鸦片战争后,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什么都送给了西方列强。在艺术领域,古董被国民党拱手送给了法国;几个画师拿着古画、新画,在欧洲一路地送过去;听说不久还要把梅兰芳送到苏联、欧洲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真是越来越退步了。1比较阅读。你认为哪段文字写的好,为什么?大家都说原文形象、深刻、有力,在知其然的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品味一下鲁迅的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2比较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与材料,找出区别(共8处)二、组织讨论(一)小组讨论:不同之处为什么好?(二)

9、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与交流的同时,加以点拨) 1、闭关锁国与闭关主义何谓主义?(较为严肃,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闭关”何以称“主义”?(中国一向闭关锁国,自以为地大物博,没人能比,这个传统“源远流长”。)“所谓”何义?辨别 他是一个爱国者他是一个所谓的爱国者(前者肯定后者否定,“所谓”一加,语气、情感全变。)加了“所谓”,表现了作者对“闭关”的什么态度?(否定中的讽刺意味)2、“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与“鸦片战争”当你庄严地唱起国歌第一句时,你的眼前会浮现什么?(战火、硝烟、流血牺牲)看到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英国的坚船利炮,列强傲慢不屑的神情;麻木的国民;软弱的统治者,受了屈辱后仍然

10、点头哈腰,低声下气的嘴脸)(形象。放映电影鸦片战争相关画面)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看到这一幕幕,你有何感触?(要求结合清政府的无能、国民党的腐败进行讨论) 3、送去主义怎样理解“送去主义”?(依然低头哈腰,卑躬屈膝。不是偶一为之,竟成了主义)这是一套怎样的理论?作者持何种态度?(卖国理论。以讽刺表示否定。化抽象为形象,并有痛心之情)4、学艺上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有哪些方面可说?能举例吗?(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什么单说学艺上的东西?(单是这上面都说不完,可见卖国的行径满眼皆是。以一带全。)5、送古董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后事到底如何?(有去无回。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再丰富的物产,

11、也禁不起这样的慷慨)明明是送人,为什么称是“展览”?(借口。借展览之名行卖国之实)鲁迅为何不点透? (能由语言感知面具,由面具揭露其真面目,这比直接点透更发人深省,富有讽刺意味)6、发扬国光何谓发扬国光?他们是怎样发扬的?(态度:“捧” “挂”恭恭敬敬数量:“几张”可怜巴巴真正的“发扬国光”,应该是平等的,理直气壮的,而“大师”们却是一副奴才相,可怜可鄙可恨。作者毫不留情地加以奚落。这哪里是发扬国光,这是丢中国人的脸。)从什么地方可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引号。使意思发生本质的变化,否定其含义,加强了讽刺。)7、进步这真是进步吗? (是倒退。是莫大的倒退。再送下去要做亡国奴了)这是什么修辞?

12、(反语。鲁迅杂文的特点,嬉笑怒骂)8、小结;(鲁迅的文章以其鲜明的个性而令人关注,他的文字何以如此犀利、深刻,也是有章可循的,是离不开讽刺讽刺手法的运用的。)在感知中体会讽刺的形成借用标点 化抽象为形象 借用比喻 以一盖全 运用反语 以表及里三、阅读课文下半部分,体会文中语言,找到借助以上方法表达感情,表现其讽刺力量的语言,并品味其含义。(一)阅读、圈点、评注。(二)课堂交流。1.只是送出去 见得大度。(反语。“不是坏事情”只是国民党自己的借口,“丰富”“大度”是反语,国家已贫弱到如此程度,还打肿脸充胖子,把自己夸成肥羊,引狼入室。)2则当佳节大典 做奖赏。(化抽象为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夸

13、张的笔调以别人的阔气、喜庆、盛气凌人来反衬我们子孙的寒酸、凄凉与低三下四,在形象的描画中极显对国民党卖国行径的痛恨和对中国未来的忧虑。)3“摩登”(把卖国看成时尚,趋之若骛,岂不令人痛心。)4“奖赏”“抛来”“抛给”(凡“奖赏”总得于付出之后,为了拿到这个奖赏付出的是什么呢?)(人格、国格。更何况既作奖赏,便不是纯粹的施舍与同情,而是有鲜明的目的的。一个引号,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5“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读了这段语言有何感受?)(形象、生动。因为用了比喻,)(痛快。直接骂人,爱憎分明。)(化抽象为形象。前面的定语,有生动的描摹作用,使这些可笑可鄙之人栩栩如生,宛在眼前。)

14、(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讽刺与奚落。)6“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显示讽刺的魅力。)四、总结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长。五、朗读课文六、出示学生摘录的讽刺语句,布置作业。上述语句是通过何种方式具有讽刺幽默效果的?试进行比较分析。板书设计:拿来主义鲁迅讽刺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摩登枪炮破门 送去 磕头贺喜一串钉子 比喻 孱头、昏蛋小 大学艺展览 发扬国光 奖赏表 里一点进步 反语 丰富、大度揭露批判 嘲笑奚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