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10802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国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国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国论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国论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注意解释。1、暴霜露。2、暴秦之无厌。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至于颠覆。 2、其实百倍。 3、思厥先祖父。4、可谓智力孤危。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思厥先祖父三、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1、李牧连却之。 2、以地事秦。3、日割月削。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5、赂秦而力亏。 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8、理固宜然。9、义不赂秦。 10、始速祸焉。四、翻译句子。破灭之道也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盖失强援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思厥先祖父 以有尺寸之地固不在战矣 此言得之与

2、嬴而不助五国也 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 诚不得已 苟以天下之大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3、暴霜露,斩荆棘。 4、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或曰:“六国” 或未易量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2、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败二次而打胜三次。B、是故燕国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文: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文: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译文:胜利失败的命运,生存、死亡的道理,应当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结局)或许不是轻易可以确实的。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sng,灭亡),率(shui,全都)赂秦耶?B、思厥(ju,他的)先祖

4、父,暴(b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洎(z,等到)牧以谗(ch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D、胜负之数(sh,命运),存亡之理,当(d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应当)然。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分别是( )A、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以地事秦同,犹抱薪救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秦之

5、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看,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8、联系上下文,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不易。C、先辈创业艰苦,成就功业有限。 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9、诵读时,句内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C、是故/燕国虽小国/而后亡。 D、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10.选出“殆”

6、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11.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思厥先祖父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 B、 C、 D、七、语言运用1.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较秦( )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公为我呼( )入,吾得兄事之 竖子不足与( )谋2.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句读之不知 唯弈秋之为听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皆不可限以时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7、民 其势弱于秦 唯利是图 吞舟是漏A、/ B、/C、/ D、/3.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 B、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C、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 D、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八、(一)“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二)作者在第

8、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六国论练习二参考答案一、1、暴同曝 暴露、冒着 2、厌同餍满足 3、当同倘如果二、1至于 2其实3祖父4 智力5故事三、1使动用法 使退却,击退 2、名作动 服侍 3、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4、名作动 以礼相待 5、使动用法 使亏损 6、动作名 援助7、形作名 小(大)的方面 8、名作状按理9、名作动 坚持正义10 形作动招致五、1固定句式2、被动句式3、省略句式4、省略句式5被动句式六、1D 2A 3C 4A 5B 6D 7B 8D 9B10.BC(都是“几乎,近于”的意思)11.“厌”通“餍”“蚤”通“早”“见”通“现”“决”通“诀”“

9、乡”通“向”“弊”通“敝”“支”通“肢”“被”通“披”“邪”通“耶”“与”通“欤”12.C 七、1.齐接受各国贿赂之(张良)之(项羽)暴,暴 2.C 3.CD 八(一)第一问: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错误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 (二)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