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10801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与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2、,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教具学具】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感受到“春姑娘”的气息吗?你感受到什么呢?瞧,今天,希望小学的师生们要去郊外春游,他们在忙着准备

3、食物。出示课件:水果,饮料,面包,糖果师:这么多的东西怎样分给每个小组?同桌讨论,还可以用小圆片分分看。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1)我们组分的是橘子。有15个橘子,分给5组,每组分了3个;(2)我们组分的是矿泉水。有10瓶,分给5组,每组分了2瓶;(3)我们组分的是面包。有10个面包,分给5组,每组分了2个;(4)我们组分的是糖果。有30颗糖,分给5组,每组分了6颗。师:这样的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请多名学生复述。设计意图:有趣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理分配,在实践中感受,在感受中理解,并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二、动手操作,

4、解决问题1.分小队旗。(1)师:食物都分配好了,准备出发啦,不过,老师先要把手上的12面小队旗分给小组长,可以平均分给几个组,每组几面旗?(2)出示填空题。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组( )面。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组( )面。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 )面。把12面小旗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 )面。(3)分一分。师: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小旗,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分一分。(4)学生动手。有的小组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地分等等,还有的是利用乘法口诀,一下就分好了。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

5、感悟“平均分”的含义。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看书质疑。3、巩固练习(出示课件)。三、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1.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我们班有40个同学参加跑步比赛,平均分成5个队,每队8人。我们教室有28张桌子,平均排成4排,每排7张桌子。2.我当设计师、师:班里需选16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探讨。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总结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