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10050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篇一: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

2、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

3、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

4、、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点点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篇二: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永川区临江小学张光和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

5、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

6、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7、,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

8、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小学科学课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永川区临江小学张光和 反思一: 种子的萌发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课前,学生自己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学生参与度高。 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学生增加了一个项目,即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从而与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相比较,能加深记忆。并且这个项目只须通过

9、生活经验就能验证的。 反思二: 本节教材内容中知识方面的要求,教材突出表现在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了像蚕豆这样的种子的结构,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了解了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我们的科学课应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科学”。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习科学知识,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认识生命的可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10、热爱生命的热情。 小学科学课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反思 永川区临江小学张光和 种子发芽实验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2课,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试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种子发芽实验”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交流实验计划配备实验装置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四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有目的地对材料进行组合,从而提高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设计的出发点是本着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

11、无处不在。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目的就是将我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就拿配备实验装置这一环节来说,在我最初的设想中,是在学生进行设计实验之前,先对他们提出要求:纸盒要准备6个、注明“1”、“2”并分别写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绿豆6颗、纸巾6块、实验记录单一份、实验的方法按三个要求进行,分别是控制水、温度、光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设计的实验,回家实验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上课时,我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每个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讲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关数据,这样就把学生探索知识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后老师做归纳性总结。学生的实验数据基本上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12、,有的甚至是非常接近, 小学科学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永川区临江小学张光和 之前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我都不怎么满意,这次也不例外。 首先是橡皮泥的问题。去年上这一课,学生的学具中有棕色的工业用橡皮泥,这种橡皮泥最大的优点就在水中比较硬挺,反复折腾好几次也还能继续使用。而今年的学具居然没有了橡皮泥,做出这样偷工减料的行为,这些厂家也太抠了吧!没办法,只好让每个小组自行准备一小桶彩色橡皮泥。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主要分三个环节:1、直接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2、把橡皮泥做成各种实心形状(圆柱体、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放入水中;3、做成其他的形状(盒子形、乒乓球形、饺子形、船形、瓮形

13、、碗形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由于彩色橡皮泥一接触水就容易被软化,故我要求学生用每种颜色完成一种形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次性使用。特别是浮形研究,我强调这个是有技术含量的,作业本上要求是三种,我调整为每个组最少完成一个浮形。 其次是容器的问题。这一课是以橡皮泥作为媒介,研究改变物体形状导致排开的水量变化,从而影响物体的沉浮,所以要及时观察排水量的变化。曾经考虑过用量筒,因为它的最小单位刻度10毫升,但是量筒的口比较小身比较长,不方便放橡皮泥,而且我们学校的量筒数量也很少。最后我还是用量杯来作容器,它上面的刻度分别是50、100、150、200、250毫升。学生用的橡皮泥体积比较少,放入一块排开的

14、水量大约是6-10毫升,受刻度限制,这个得数只能是估计。而橡皮泥比较小块,导致沉形和浮形排开的水量变化不是很明显,甚至有部分小组的记录是浮形排开的水量还小于沉形排开的水量,与理想的实验结论相违背。 还有就是课题的问题。之前的2课都强调水中是必须把物体浸入水中,而这一课的“水中”实际上是放在水面,否则盒子形船形、瓮形、碗形都无法浮起来。这样就和前面的定义有冲突了,论坛有位叫“蓝天白云”朋友提出把标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为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挺合理。或者也可以不改题目,还是放水中,这样就只能是乒乓球形、饺子形才浮了。 从学生的实验记录上看,不是很支持“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排开的水量越小越容易沉

15、”,没办法,科学要考试,只能把这个概念硬塞给学生了。 上好本课的几点秘诀(参考别人的观点):1、橡皮泥的体积不能太小,否则排开的水量变化不明显;2、量杯的刻度,可以用直尺或刻度纸补充;3、最好是用工业用橡皮泥,可以在淘宝上买。 小学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永川区临江小学张光和 何谓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为了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满意的教育,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服务: 第一是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服务。家长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