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100009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二章考点:游客出游动机与心理特征 一、旅游动机及其分类 (一)旅游动机概念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人体内一种内在的、用以缓和某种紧急状态的乐观的动力。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直接推动一个人进展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 旅游动机的产生与人类其他行为动机一样,都是来自于个人的需要。人们为了安康去某地温泉疗养,为了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去异地巡游风景名胜,为了消退疲惫、临时避开紧急的现实到一个地方去度假等,都是某方面的需要推动的。 (二)旅游动机分类 由于旅游需要多种多样,人们出游的动机也不尽一样。旅游专家们对旅游动机的分类也不完全全都。常见的旅游动机主要有: (l)生理动机。包括

2、休息、参与体育运动、海滨疗养、度假、消遣、治疗等。这一类动机是从维护身体安康动身的。 (2)文化动机。即了解和观赏异地的文化、艺术、风俗、语言、宗教等。这一类动机表现的是人们求知的欲 望。 (3)社会动机。包括探亲访友、寻根问祖、结识新朋友以及社会考察和沟通、参与会议等。这一类动机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需要。 (4)经济动机。包括外出购物和从事商务。这一类动机反映的是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总之,人们的出游动机是简单多样的,地域、文化背景、年龄、性别、共性等都会对旅游动机产生影响应留意的是,在实际旅游活动中,一些游客的出游可能是由某一旅游动“L推动的,另一些游客可能含有多种旅游动机,还有的游

3、客出游前出于某一旅游动机,而在旅游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可能产生新的其他方面的动机。 二、游客的一般心理特征 人们在旅游目的地旅游,由于处在一个自己不了解、不熟识的环境中,其心态同其生活在惯常环境中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他对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感到兴奋,抱着热切的期盼,盼望自己的出游目标能够顺当实现;另一方面,又对一个完全不熟识的环境感到生疏、紧急,甚至恐惊。虽然不同的游客状况可能不同,但一般说来,这两种状况在游客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重游者除外)。游客的一般心理特征主要有: (一)求安全、求顺当心理 求安全、求顺当是人们出外旅游的根本心理。安全、顺当不仅是人们出游前的向往和期盼,而H贯

4、穿于旅游全过程。求安全是游客盼望旅游途中不发生意外事故,求顺当则是游客盼望旅游的行程和每项活动都能按打算进展,不发生阻滞和不开心的事情。游客这种心理主要来自于对异地生疏环境缺乏预知性, (二)求好、求全心理 求好、求全既是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效劳的一种期望,也是人们在旋游过程中的需要。求好是指人们期望在所到之地能欣赏到的景观,能住进舒适的饭店,能品尝到味道可口的美食,能乘坐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等。求全是指人们期望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设施和相关社会效劳设施是齐全的,能便利地享受到全方位的效劳,总之,盼望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供应不仅有保证,而且质量高,效劳周到,游客求好、求全心理一方面来源于人们普遍

5、的价值观念,犹如人们购置其他消费品一样,总是期望所购之物是质优价廉的,另一方面也 同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宣传促销中将旅游产品描绘得尽善尽美有关。 (三)求新、求奇、求异、求名心理 游客既然来到了旅游日的地,总是期盼着能欣赏和体验到那些不同于其所在地区的新、奇、异、名的事物。求新是指游客临时变换其惯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在一个新的牛活环境下尝试新的牛活内容;求奇是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带有神奇颜色的奇怪的人和事物的憧憬;求异是指游客期盼能在旅游目的地领会到不同于其所在地区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求名是指游客期盼能在旅游目的地游历那些给其带来荣誉感的胜地和景观,下榻到知名的国际大饭店,品尝到着名的菜肴

6、,购置到款式新奇的商品等游客的这种心理来源于对新奇事物的追求。 (四)求敬重、求友情心理 旅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活动的进展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也是种礼会交际活动,并且是一种超出本地区之外的范围更大的社会交际活动。在这种社会交际活动中,游客不仅和旅游目的地包括导游人员在内的各方面接待人员和当地居民相互接触,相互传递信息,而且也伴随着在相互接触中的相互敬重和情感沟通。游客的这种心理主要来源于人们对建立一个和谐的、友情的社会环境的需要。 一般说来,上述四种心理对于多数游客来说都是共同的,具有普遍性,虽然不同的游客在心理反映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导游人

7、员在供应效劳过程中要仔细讨论游客的这些心理,从旅游活动的总体安排到每一项详细效劳,直至导游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应周详考虑,妥当处置。只有这样,导游效劳才能贴近游客,提高游客的满足度。 三、不同游客的心理特征 由于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水平的不同,性格、兴趣、爱好的差异,游客的需要也多种多样,反映需要的心态也不尽一样。除了上述列举的四种根本共同的心理之外,不同的游客还会怀有不同的心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求乐心理 求乐是从个人兴趣、爱好动身,在参加性旅游活动中寻求身心开心和乐趣的心理。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今日,游客在旅游中对参与各种消遣活动的兴趣也在增加,消遣活动的类型

8、也越来越多,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如骑马、滑雪、潜水、观看体育竞赛、参加各种节日活动等。持这种心理的游客多为青年人,也包括一局部成年人,他们以参与这类旅游活动为目的,并将其作为陶冶心情、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 (二)求知心理 虽然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也包含着求知的成分,但主要侧重于增长人们的阅历和见识。这里的求知不仅包括扩大学问领域,而且包括从专业进展动身的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较深入的探究和讨论。因此,在旅游中,怀有这种心理的游客不满意于一般的走马观花,而是为了在扩大学问领域的同时,寻找与其专业相关的信息,探讨专业进展的一些特地问题。各种学习旅游(如出外进修、培训)、专项旅游(如医生旅游团、律师旅

9、游团)、专业会议旅游均是满意这种需要的详细表达。怀有这种心理的游客往往在旅游中不仅要求参观与专业进展相关的旅游工程,而且盼望同所访之地的同行进展沟通。这类游客一般文化水平较高,其中不乏专家、学者。 (三)求美心理 求美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和社会中具有美感事物和活动的追求,求美心理是一种促使其进展旅游审美活动的内驱力。随着经济的进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增加,对旅游中接触的事物和参加的活动的审美价值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客房的颜色、家具的陈设、餐厅的光线、菜肴的装饰直至景观的动态和质感等都甚为注意:爱美之心虽然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游客,其求美、审美的心理不仅在程度上有较大差异

10、,而且侧重的方面也可能不同,有的人偏好欣赏自然美,有的人注意体察社会美(如伦 理道德、节日习俗、服饰装扮等).有的人热衷追求艺术美(如绘画、戏剧、书法等),有的人则乐于享受饮食美(如特色菜肴、名烟、名酒等)。怀有这种心理的游客一般文化素养较高,出游的目的之一是满意他们不同的旅游审美需求。 (四)求实心理 求实是指某些游客对于购置的旅游产品或购物品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即购置的旅游产品或购物品应“物有所值”。虽然人们的收入水平在提高,然而旅游对一些人来说,仍旧是较高档次的消费品。对那些花去几年积蓄进展一次旅游的游客来说,旅游产品的“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仍是其衡量旅游产品价值的准绳。持这种心理的游客

11、多为收入水平较低的工农群众、一般职员和青年学生,他们在旅游中,关怀的是各项旅游活动和效劳能否对上自己的“口味”,是否能满意其兴趣和爱好。 (五)求胜心理 求胜是指某些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旅游中经常以某种方式来呈现其个人志向和力量的心理。怀有这种心理的游客比拟简单,除了那些不畏困难险阻到很少人去,甚至无人去过或体验过的地方进展探险、科考旅游的状况还包括在旅游中经常炫耀自己阅历广、学问丰富、比别人懂得多、待人处事精明干练、适应力量强的状况。持有这种心理的游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他们为成就感所驱使,勇于探究,乐观进取;另一类是好胜心强的人,他们不甘人后,总爱显示自己比他人略胜一筹,以免被别人看低。这种心理一方面反 映了人们的竞争本能,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中剧烈竞争在人们心理的反映。有这种心理的游客多为企业家、商人、事业有成者和年轻人。 (六)追宗返祖心理 追宗返祖是指某些游客通过旅游以实现访问故土、追踪祖迹的心理。怀有这种心理以故地重游为主要目的,即去祖先居住的地方或父辈或自己曾经居住或工作过的地方。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在华工作或居住过的外国人或其后代来华旅游,港澳台同胞回大陆探亲以及国内旅游中的走访亲友都属于这种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