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09932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保护厦门古建筑.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保护厦门古建筑厦门三中 高二(1)班 陈嘉玲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而厦门隶属闽南金三角地区,从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时就开始闻名于世,厦门地区的古建筑也是颇具特色的。厦门古建筑不但保留闽南古建筑特的的红砖大厝,还有与金门乃至台湾相同的民居风格,更有南洋风情的嘉庚建筑,南方沿海特有的骑楼商业街.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等在这个通商口岸、经济特区得以充分体现。一、简介厦门由于曾为通商口岸及归侨聚居地等等众多历史原因,厦门古建筑也大体分为三类:1.本土闽南古建筑闽南传统建筑又被称为“红砖大厝”,是因为红砖是

2、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材,又称为“烟炙砖”。有趣的是,闽南红砖建筑墙面拼贴和镶嵌的手法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处理十分类似。厦门地区以“四房四伸脚”、“四房二伸脚”称呼当地典型的民居形式。其基本布局为三合院,以住宅比拟人的身体,顶落为“大厝身”,一厅四房;两厢称为“伸脚”,按位置有“顶伸脚”、“下伸脚”之分。厦门地区以“四房四伸脚”的三合院民居居多,规模较泉州地区小,“大厝身”达五开间的较少。闽南传统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严整和封闭的“性格”,又具有华丽活泼的特征。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脊、花枝招展的剪粘、堆砌的水车堵、色彩斑斓的镜面墙、白色花岗石衬托的

3、鲜艳如血的烟炙砖,处处流露出闽南建筑特有的“性格”。闽南传统建筑在布局方面与北方的四合民居截然不同,与闽西、闽北的民居相比也别有一番风味。另外,生活在海边的闽南人,也向大海“索取”建筑材料,像牡蛎壳、珊瑚礁、海带等都可以用来建房。闽南工匠以牡蛎壳烧制的蛎壳灰却是16世纪便享誉东南亚的“名牌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超过石灰,也给建筑的外观带来了特殊的质朴美感。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民居,其实在建筑用材上也与闽南古厝极为相同,像“烟炙砖”、珊瑚礁墙、蛎壳灰等建材在台湾的古厝中比比皆是。本岛遗迹有祥店古民居组团、新垵闽南红砖民居组团、霞阳闽南红砖民居组团、同安旧城风貌建筑组团、前埔“林氏小宗”,

4、海沧镇莲塘别墅、青礁卢塘举人楼,杏林高浦李宏衙门、锦园后浦郭朝阳老宅,同安大同过溪陈喜亭旧厝等等2.集美学村“嘉庚建筑”集美学村由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建,从20世纪初到五十年代,陆续建了几十座建筑。其建筑多融合西洋风格与中国传统风格,即西洋式的屋身、中国闽南式的宫式琉璃瓦屋顶,并融合了园林、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厦大嘉庚风格建筑群由群贤、芙蓉、建南3个楼群共15栋建筑组成。其中,群贤楼群建于20世纪20年代,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建于20世纪50年代,皆为石、砖、木结构。由于为陈嘉庚独创,所以这种风格被誉为“嘉庚风格”,深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西合璧、恢弘大气的建筑样式一直备受各方

5、赞誉,既蕴涵强烈的乡土情结和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又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和多元融合的创新精神,其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3.鼓浪屿万国建筑群鼓浪屿海滨浴场边上有体现二十多个国家风格的别墅群,被称为“万国建筑群”。沿着渡口右边的环鼓路有八卦楼、原美国领事馆、春草堂、亦足山庄、番婆楼、观彩楼、三一堂、林屋、复兴堂、船屋沿着渡口左边的鹿礁路过去还有附近的原英国领事馆、原日本领事馆、黄荣远堂、海天堂构、林氏府邸 名人故居,原各国领事馆,归国华侨故居等比比皆是。4.骑楼建筑骑楼建筑是20世纪初广州和岭南地区的临街商业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

6、海一带。20世纪初,广州开辟马路时,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厦门的中山路便是其中典例。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南方沿海地区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并迅速在厦门出现,而逐步地形成厦门中山路一带商业街的主格局。当游客经过中山路时,就会被街道两旁风格独特的骑楼所吸引,那些起伏的骑楼轮廓线、形态各异的山花、极富韵律的连排窗、精致的花饰细部以及典雅的色彩二、保护现状1.鼓浪屿古建筑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一

7、、现状评价规划借鉴国内外经验并结合鼓浪屿的实际情况,制定历史风貌建筑认定标准为:1949年前建造的,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在典型范例、群体特色、特征景观、人文背景等方面应有突出特点的建筑。分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两个级别。经对全岛324幢建筑调查评价,推荐206幢为历史风貌建筑,其中重点保护建筑82幢,一般保护建筑124幢。二、保护原则规划确定五个统一保护原则1、建筑单体和整体环境统一原则:即除了强调保护建筑本身外,还突出了建筑所在的生存环境,建筑及其所在环境不可割裂。2、典型个性和群体风貌统一原则:即既保护建筑艺术价值高的典型个体,又重视整体的建筑风貌,只有融入群体的个体,其特色才能得以生辉

8、。3、个体分布和整体结构统一原则:就风貌建筑的存在看,是以个体独立的存在,但从整体分布看存在并形成一定的分布结构特征,把握结构特征将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实施起重要的指导作用。4、保存维护和开发利用统一原则: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应遵循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只有把开发利用和保存维护有机结合,才能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得以持续发展。5、统一规划和分期实施统一原则:由于建筑保护涉及大量资金和时间,历而统一规划和分期实施是建筑保护的有效方法。规划根据历史风貌建筑的分布特点确立“七片八线多点”,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保护结构。三、保护范围保护范围的划定包含四个原则:一是整体空间景

9、观环境原则,即保护范围应有整体建筑空间环境概念;二是建筑场控制原则,即根据人距建筑不同的距离对建筑的不同感受,结合鼓浪屿微雕式的尺度关系,按50米为强场控制;三是最小距离原则,保护范围的划定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建筑周边的其它构筑物和地形地貌因素;四是视线保护原则,由于鼓浪屿和厦门本岛的视线对峙关系及鼓浪屿自身形态的建筑视觉标志作用,应有效保护建筑的远处观赏视线。四、创新与特色规划调查研究工作细致、深透,对鼓浪屿及其建筑的历史风格特色做综合评价;对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理进行了技术性深化,提出开发控制要求和规定保护措施等;强调规划的操作性,把建筑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遵循法定程序,组织公众参与。

10、五、实施效果规划批准后得到广泛的延伸和稳步的实施,历史风貌建筑通过法定程序取得正式认定,专项保护资金逐步落实,有效地指导了历史风貌建筑观光游览区的修建性规划,修建设计和修缮工作。2.闽南古建筑据厦门文化局介绍,2007年11月将在厦门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闽南传统建筑遗产保护论坛,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闽南传统建筑遗产保护经验的交流,探讨闽南传统建筑保护和维修的有效途径。此次论坛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市文化局承办,台湾财团法人环境规划与城乡研究文教基金会协办。论坛上,厦门将就如何保护和维修闽南传统建筑遗产邀请台湾专家帮助出谋献策,闽南传统建筑有望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2007年6

11、月18日,厦门市文化局发出了海峡两岸闽南传统建筑遗产保护论坛征稿启事,就闽南传统建筑的管理和保护规划、维修措施、技术、经验及与上述建筑有关的民俗文化等征集论文。厦门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厦门市将重点进行闽南传统建筑尤其是红砖厝的保护工作,并邀请台湾方面的专家来提供保护“金点子”。3.嘉庚建筑十一月二十五日据厦门市文物局局长罗才福透露,厦门市申报的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等四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将于近期公布。 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主要有厦大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集美学村的尚忠楼群、允恭楼群、南侨楼群、南薰楼群等二十五幢建筑。 据罗才福介绍,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

12、筑为厦门市文化局二00四年向国家申报。4.中山路骑楼建筑1.市政府中山路历史街区空间景观保护研究:此次研究范围为:中山路历史街区西至鹭江道,东至故宫路新华路,北至厦禾路,南至镇海路,总面积约134.73万平方米。目前保护方式有欠缺建筑更新以减法为主针对目前保护存在的不足,规划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一是通过立法形式,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区的建筑空间风貌,建筑更新以减法为主,拆除违章搭建及影响街景的建筑物;二是旧城区的改造应以保护控制为前提,可通过异地平衡、容积率转移或政府投资等方式综合平衡,以免开发量过高影响环境的优化;三是推行“片区保护”概念,进行修复性改造;四是修旧如旧,尽量保留原有街道空间

13、结构;五是制定旧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及管理条例,用法规代替自由裁量式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保证原有的骑楼空间3.最大化利用底层空间3.控制建筑高度4.为使中山路底层商业空间利用达到最大化,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建筑密度上,考虑给予适当放宽。2.2004年市政府对中山路骑楼建筑进行整体翻修,并将中山路改造为步行街。三、总结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厦门经济高速发展,而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厦门古建筑正逐步被人们遗忘,在人们心目中古建筑代表着脏、破、旧缺乏了解是人们早已对之失去保护意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

14、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为厦门市政府,应当制定更严谨的保护条例并认真落实保护条例,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及游客的保护意识;对厦门古建筑群进行创新保护方式: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

15、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例如,我们可以开辟专门旅游点,新建或改建古建筑,行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商业消费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宣传区另外必须尊重的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作为厦门市民,有义务了解并保护这些属于厦门,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珍贵文化遗迹。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生,一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我很高兴能深入了解到这些古建筑,我将尽我所能地,对其进行宣传,从身边的亲人、朋友做起,使大家能一起投身到保护厦门古建筑的行列中来。为美丽的厦门保住一道绚丽的色彩,为保护文化多样性,世界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