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09913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杜瑞芳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怎样的课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么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作为每一名教师关注和解决的焦点问题。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多向自己发问,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反思一:课堂上你真的关注学生了吗?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

2、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老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的实现预定目标。教师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教师仍然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仅仅停留于口号,谁都会说,其实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真正认可。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

3、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反思二: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新课程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耐心,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相继引导,启发点拨,并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究的欲望,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首先,要注重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要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其次,要组织好协作学习,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师生、生生互动,从而成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合作

4、者;最后,要促进问题解决,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产生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条件,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真正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三: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只流于形式?眼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时尚。教学中教师们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应用次数频繁。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老师止住安排下一

5、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这些说明,学习要重视实效,而不能只顾形式,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例如,有位教师教曼谷的小象这课中,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

6、意义。反思四:你在课堂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教师由权威走向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导演”,而是要把自己当“演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有意地把自己也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多设计与学生一起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以宽松和谐为主色调,教学内容要注重开放性,既要立足教材保证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地加以拓展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和引导,引导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学习什么或获得什么,确立能

7、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搜集、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设法内化为学生的切实感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只有积极、主动、兴奋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着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总之,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课后的反思,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反思不再是停留在经验上的交流,而是应讨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作为今天的教师更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去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实践,才有思考,只有思考,才有创新。相信,经过探索与努力,我们的课堂会变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