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下期中测试.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09759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下期中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下期中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下期中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下期中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下期中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下期中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下期中测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查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22分)1、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4分)当历史的脚步穿越昔日的故宫金殿,这一时刻的欢乐足以激荡古老的中国五千年chn封的记忆;当祝福的声响震彻十月的神州九天,这一时刻的欢乐足以激荡今日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丰ro的土地!今天,我们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为您现场直播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的盛况。今天,我们将在气势恢洪的天安门广场与您共同见证跨入21世纪的中国奏响豪情 A (激越、激烈) 的盛世华章。英雄的中国军队在这里集结,自豪的中国人

2、民在这里欢聚。静侯伟大时刻的到来,要用最 B (响亮、嘹亮) 的声音唱出心中最美的赞歌! (选自中央电视台建国60周年庆典解说词)(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chn( ) 封 丰ro ( ) (2)第段中由于打字员的疏忽出现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过来。 (2分) 第段:_应改为_; 第段:_应改为_。(3)分别选择括号中一个最准确的词语,填入文段A、B两处。 (2分) A处应填:_ B处应填:_2、名句默写,5、6两小题选做一题。 (6分)(1) 日暮乡关何处是? 。(2) 乡泪客中尽, 。(3) ,老大徒伤悲。(4) 感时花溅泪, 。”(5) 刘禹锡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名

3、句是:“ , 。”(6)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明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4.认真阅读下列文字并按要求填空。(3分)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

4、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跑去。所选语段出自(作者) 作品 。所选语段突出了主人公 的性格。5.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中学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5分)调查对象名次日本15所中学学生1303人美国13所中学学生1051人中国22所中学学生2201人第一名父亲父亲第二名母亲第三名母亲第十名母亲第十一名父亲(1)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分)_(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两条合理化建

5、议。(3)_二、阅 读 (38分)(一)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69题。(10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6、,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6、划线句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请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7、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 (2分)8、最后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

7、得恰当,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9、“背影”这个标题别具匠心,如果把它改为 “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你觉得怎么样? (3分)(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3题。 (12分)爱 的 旅 程 (晨义)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

8、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它们会饿死吧?”“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

9、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

10、,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不饿,你呢?”“我也不饿。”“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哏吧?”“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

11、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是!是它。”“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

12、,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10、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2分)11、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 (2分)12、本文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都很突出,请分别赏析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环境描写句: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2)人物语言描写句:“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13、读了背影及本文后,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和感受。(4分)(三)爱莲说 ( 10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13、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陶后鲜有闻( ) 、濯清涟而不妖(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亭亭净植( )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6、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四 )草书大王 (6分)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