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09329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5篇) 教材分析: 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究竟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 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 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

2、听。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教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沟通一下。 3、解题 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燃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受,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才12岁。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非常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状况 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 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

3、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沟通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是怎样的? (2)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燃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雪白洁净的石灰。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说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说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坚决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现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察指导 3、师生沟通争论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

4、迹 清气:芳香的气味 天地:天地 (2)看图想象,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他画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天地”?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3)熟读吟诵。 4、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做同步。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稳固两首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古诗两首。指导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2、想象古诗意境,提示应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3、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感情。 二、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由练读,个人展现评议,集体朗读背诵。 三、拓展诗境 1、出示描写梅花的

5、诗词 2、师范读,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 古诗墨梅教案 篇二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熟悉天地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燃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连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存,连续进展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量。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根底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预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阅历,说说

6、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精确以及读得是否娴熟。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现预习资料。 (1)、的生活年月、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解释,理解诗句。 重点争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说只留清气满天地?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应。 用梅花赞美注意_,而不注意_的人。 背诵墨梅。 其次课时: 课前复习。 背诵墨

7、梅。 用梅花比方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读。 指名读解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争论仍旧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重点争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 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 听指名朗读。 依据解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争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受了哪些考验? (2)、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行? 指导朗读、背诵。 第

8、三课时: 课前复习 1、竹石的特性与人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与人_精神相近。 2、背诵竹石、石灰吟 归纳总结。 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运用特性比方精神留意什么? 力量训练 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分组向同学介绍。 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连线:梅坚忍不拔 竹忠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古诗墨梅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

9、美的熏陶。 教学预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王冕 一、同学们,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教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 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头。 2、好,能读通吗?那钱教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天地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教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固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头 四、大家读得很仔细,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

10、?这样,钱教师给大家一个时机,把你的收获(固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沟通沟通、争论争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同学们争论得特别热闹,有几个小组特殊的投入,钱教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争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教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情愿答复? 六、1、请同学们认真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爱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

11、诗,从中领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一样点。 古诗墨梅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索: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殊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闻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

12、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燃烧 天地 2、朗读古诗。 3、联系解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沟通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是谁? (2)墨梅:元代闻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闻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