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092936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之效率篇2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复习复习策略 1、抓基础知识,抓重点知识,抓规范解题。 这些年的物理试题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基础,难度降低,阅读量减少,注重主干,注重常规,注重物理过程。因此,我们高考物理备考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抓基础题,争基本分,抓规范解题,争过程分。 2、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选择权留给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我们学校正在实行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其实就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选择怎样学,学什么.

2、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3、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知识来源于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的时候,学生才会觉得物理是和我们有关的。只有当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的知识才容易转化成能力。我的课堂允许讨论,允许争辩,允许实话实说;我的课堂倡导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气氛。让每一个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思考,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习不

3、再枯燥和无味,!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高了,成绩自然就好了。 二、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物理复习备考效率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习题做斗争的过程。习题教学贯穿整个高三物理教学的始终,不管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不管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都需要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所以习题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试题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做了很多遍,考试考了很多遍,结果还是错了很多遍!下面以习题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提高习题教学的课堂效率。 习题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遍,而是在于老师怎么讲,讲什么,什么时机

4、讲,谁来讲,为什么这样讲。 (1)、讲什么? 1讲物理情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和变化。 2010年高考计算题(第35题),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3/4,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g,求: (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 ; (2)物块A滑行的距离s. 解释:物理情景为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

5、段水平,bcde段光滑,A 、B在这样的轨道上运动。 2讲物理过程,让学生清楚发生了几个过程,每个过程有什么特点 解释:本题涉及三个物理过程。 一是物块A、B突然分离(符合动量守恒); 二是物块B沿光滑轨道滑到圆弧顶点(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是物块A、B突然分离后A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此过程用动能定理列式)。 本题只要分析清楚了这三个物理过程和一个关键点(物块B在最高点)就可解决。 3讲思维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方法:A、B分离符合动量守恒;B到d的运动机械能守恒;B在最高点,圆周运动向心力;A向左滑行,用动能定理 4讲规范解题,让学生理解物理的规范和严

6、谨 1v231F?mBg?mBg?mBg mBg?mB 444R 21v所有公式只列出G,不明确G= mBg或直接写: g? 4R 在第二问中, A、B两物体速度符号混乱 (mA?mB)v0?mAv1?mBv2 必须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或明确界定自行使用的符号 (2)、怎么讲? 怎么讲对于习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及课堂的调控能力,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功底,更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1讲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深度。 例题: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

7、、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的条件. 解法一:(物理分析法)A、B车的运动过程(如图甲)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 对A车有 2sA=v0t+(1/2)(-2a)t vA=v0+(-2a)t 2对B车有sB=(1/2)at, vB=at 对两车有s=sA-s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 6as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 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解法二:(极值法)利用判别式求解 ,由解法一可知 sA=s+sB,即 22v0t+(1/2)(-2a) t=s+(1/2 )at 2 整理得 3at-2

8、v0t+2s=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2v0)2-43a2s<0,即v 06as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 应满足的条件是 v0 解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乙所示,设经过t时 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A=v=v0-2at,对B车有vB=v=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v0/(3a) 经t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s,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 26ass=(1/2)v0t= v0/(6a)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

9、足的条件是v0 答案:v0 6as 解法四:(相对运动法),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以B为参考系则 vA0= v0 a=-2a-a=-3a vAt=0 sA=s 222由vt- v0=2as得0-v0=-6as 所以v0= 2讲一题多变,提高思维的广度 “一题多变”即是在原题的基础上适当变换题给条件和要求,从而构成新题。通过对这些试题进行改变,使学生得到全新的锻炼,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题多变时,可以保持条件不变,变换要求;也可以保持要求不变,变换条件;还可以条件和要求同时改变。 例题:一质量M1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面上h=1.8m处A点由静止释放,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

10、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已知物体与斜面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 斜坡与 2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m/s) (sin37=0.6,cos37=0.8),试求: (1)物体从斜坡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物体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在水平地面滑行多远? 变题一:如果只给你一把刻度尺,请你测量出物体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素。m (物体与斜面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 变题二:若水平面BC段光滑,在BC段静止一个质量为m=0.5Kg的小物体,M从 斜面上滑下后在水平面与m 发生弹性碰撞,求碰后m 的 变题三:碰后m滑上竖直方向半

11、径为R的半圆型光滑轨恰好能过最高点,求 轨道半径R? 变题四:m过D点后落回水平轨道,求落点与D点间的水平距离? 变题五: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轨道是绝缘的,M所带电量为q=+2.0-510 C,恰能过最高点,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讲一题多问,延伸思维的梯度,降低思维的难度 一题多问,是通过增加设问,让学生清楚物理情景,清楚物理过程,延伸思维的梯度,增加台阶的阶数,降低每一阶的高度,来降低思维的难度。 (2010年高考第36题)如图16(a)所示,左为某同学设想的粒子速度选择装置,由水平转轴及两个薄盘N1、N2构成,两盘面平行且与转轴垂直,相距为L,盘上各开一狭缝,两狭缝夹角可调(如图16

12、(b);右为水平放置的长为d的感光板,板的正上方有一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一小束速度不同、带正电的粒子沿水平方向射入N1,能通过N2的粒子经O点垂直进入磁场。 O到感光板的距离为d/2 ,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 m,不计重力。 (1)若两狭缝平行且盘静止(如图16(c),某一粒子进入磁场后,竖直向下打在感光板中心点M上,求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2)若两狭缝夹角为0,盘匀速转动,转动方向如图16(b).要使穿过N1、N2的粒子均打到感光板P1P2连线上。试分析盘转动角速度的取值范围(设通过N1的所有粒子在盘转一圈的时间内都能到达N2)。 在解决这道题的时候,我们可

13、以通过如下的提问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去分析复杂问题,去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1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由N1到N2的过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2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由N1到N2的过程中做什么运动? 3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多大? 4粒子在磁场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5粒子在磁场中做什么运动? 6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心在哪里? 7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8怎样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 9粒子均打到P1P2连线上,半径有什么范围? 10粒子均打到P1P2连线上,速度有什么范围? 11盘转动角速度的取值范围? 如果学生能够按照这样的提问来解题,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完成这

14、道压轴题。这道题的零分比例为30.7%,满分比例为4.2%,从这点来看,我们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过程稍显复杂的大题,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这样的习惯,那对我们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来说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4讲多题归一,学会提高归纳总结,提高聚合思维的能力 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收敛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表现为“以一趋多”,而聚合思维则表现为“以多趋一”。聚合思维就是在诸多事物中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寻找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对个别事物有一个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或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寻找类似问题的同一性。在高三物理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异”中察“同”的能力,从许多个别对象中去探求共同规律,进而产生学习上的迁移,通过聚合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形成一个具体的框架结构,对知识的应用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如2010广州模拟,2010南京调研,2010珠海调研),但我们知道,其实验证机械能守恒的根本就是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是否在误差范围内相等,即 22是否满足mgh=1/2m(v2-v1),而h的测量比较简单,也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