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092783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家评课稿首先,在全部年级的开课教师中,只有他们选择了同一篇课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上同一篇课文,难免会被相互拿来比拟,但是对于我们听课教师来说,她们所搭建的“同课异构”的平台,不仅展现了她们依据班级的实际动身对文本的理解、设计、采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不同,更多的是让听课教师在课后通过多维的角度进展思想的碰撞和升华,为自己的教学供应一个蓝本,有所借鉴,在沟通、探讨的过程中也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下面我就说一说自己听课的感受,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指正。一、扎扎实实的习惯教学低年级特殊是一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课上我们不难看出两位教师特别重视对孩子语

2、言(一般话、完整话、洪亮话、精确的话及朗读的要求),倾听、读写姿态、合作、沟通的习惯的养成,而且她们通过自己丰富的语言评价引导学生怎样养成这些好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观赏同伴的优点、如何评价他人的优点。如在复习稳固词语的时候,有个孩子轻声读错了,其他孩子指出后,两位教师还让读错的孩子起来再稳固一次,稳固的过程既帮忙孩子订正的发音,也提示了全班孩子要看清字音,留意这个字的发音,同时教师对纠错的孩子的表扬也示意其他孩子要养成倾听的习惯。固然还有陈婷教师说的“美美地读课题”、“留意阅读词语的节奏”、“轻轻地翻开语文书”. 王芳芳教师的“听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那片纯洁的蓝天.自由拘束的鱼儿”.这些看似简

3、洁的语言,在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视,由于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另外两位教师上课的语速都比拟慢,这样发出的指令指向性强,孩子能较好的完成指令,促使习惯得以更好的稳固。二、创设布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首先创设一个布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好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的魅力;在此根底上,还要通过教师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相互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展直接的语言沟通、情感沟通、思想沟通,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两位

4、教师在这堂课中就将一堂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呈现在我们面前,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生活体验来有层次的感受家的美妙,体验拥有家的愉悦与幸福,到达了较好的教学目的。三、重视朗读训练,以境助读,引导学生带着想像去读诗。以境助读是这两堂课的特色之处。低年级学生因情感阅历缺乏,学问储藏有限,往往很难理解某些词句。为此,两位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而“读”则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辅以音乐、图画、动作等帮忙学生去理解,在指导理解的根底上读,使读的层次很清楚。另外,王芳芳教师还通过自己的范读告知学生要带着想像去读诗,让情感得以自然的释放。整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反复

5、指引下练读较到位,根本符合低年级语文训练的重点。四、教学思路清楚,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在两位教师整个教学中,教师的思路始终很清楚,就是始终以教师为“导”,围绕“家”绽开有序的教学。陈婷教师以“帮忙四个找不到家的好朋友”引入课文,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接着急躁地带着孩子们一步步进入课文情境,孩子们也在她的一个个奇妙问题的指引下,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发觉问题,理解诗意。由白云的家 、小鸟的家、小鱼的家、种子的家,渐渐引导到自己暖和的小家,再最终联想到自己宏大的祖国,学生的骄傲之感油然而升,在朗读训练的根底上,孩子的思想情感也在有条不紊的铺垫中得到很好的训练。王芳芳教师,则从孩子的实际生活

6、动身“你喜爱自己家吗?”这个话题引入“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作客”带着孩子们感受“家”的暖和。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课外的信息融入课内,拓展了学生的学问面。在最终一句难点的突破上,通过出示中国的地图、观赏祖国不同地域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结合班级的“全家福”照片帮忙学生理解“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句话。在教学“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局部时,两位教师实行了不同的问题设计。陈婷教师在这局部采纳了重复的问题设计(大问题)。以“蓝天是白云的家”为例,先是出示蓝天图,让学生通过漂亮的画面,用自己的朗读夸夸“我们作客的家”

7、,接着让孩子想象“蓝天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最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帮忙孩子理解感悟再夸“我们作客的家”。四小句的教学都是如此。这样简洁的重复性的问题设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易走进文本,了解教师的教学的设计构造,再加上不同场景美丽图画,在这样的重复中,更简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王芳芳教师则相反,她实行了一种灵动的方法。她的这局部教学,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注意学生语言的积存,如在教学”蓝天是白云的家”时,除了感悟理解这句话外,还积存了一些形容蓝天的词语(清亮、迷人、纯洁、一望无边);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出示白云变换成不同外形的图)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有的像有的像

8、.还有的像.说话)。这些问题的设计和引导都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固然,这都是两位教师依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设计的,不能说谁设计的更好、更高超。所谓“同课异构”,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不做多余的评判,呆会剩余的时间,我们大家可以再做一个探讨。纵观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明确,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清楚,教学气氛活泼,教学手段多样,都是专心经营的好课。我觉得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是,两位教师对待这次研讨课的态度。在接到上课的任务以后,两位教师都仔细钻研教材,由于选的是同一课,两位教师还常常在一起沟通教学思路,晚上都很晚才下班。陈婷教师还常常对着电脑、对着教案备上课的场景,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这种研课、磨课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在坐的教师学习,也感谢教育处安排的这次活动,让我们每个人在活动中学习、反思、研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