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发展.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08483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继承中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继承中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继承中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继承中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继承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继承中发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难点: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导入:课前播放周杰伦本草纲目,导入:同学们对这首歌比较熟悉吧?这是周杰伦的?这首歌之所以会成为09年春节晚会上的一大亮点,在中国乐坛上广为流传,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什么?哪个同学来说一下?生:回答总结:这首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来作词,又融合了西方的流行音乐,思路新颖独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歌曲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融合了中西方音乐。也就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课: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过渡:近几年来,仿佛从周杰伦开始,中国风在华语乐坛上大行其道,如何看待中国风思潮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块来欣赏一段综艺快报。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视频合作探究以下3个问题,前后4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1、你如何看待流行乐坛的“中国风”思潮?2、你最喜欢的本草纲目中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3、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创造性地引用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首先看第一问,哪个同学谈一下对中国风的认识?什么是中国风?中国风的定义,对定义的理解不同,那么答案就不会一样。中国风定义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

3、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总结:中国风歌曲在旋律、乐器、唱腔、发音、题材等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又融合了西方流行音乐,达到中西合璧,让聆听着心中有古典,耳中有新意。那么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何?思考:如果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味模仿西方的流行音乐,他的歌曲最终将失去吸引力。所以说:继承是发展的基础。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所以说:发展是继承的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4、(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接收和享有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地继承,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

5、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哪个同学能列举一下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事例?生:回答过渡:近几年来,我们欣喜的发现,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在持续升温,从私塾热到汉服热,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说论语,从学术超男到文化超女,从传统建筑保护到祭孔大会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继承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更有利于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6、与之相反,还有一些现象令我们深思。(见课件)对于好的做法,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不好的现象,认真反思,总结教训。我们青年学生应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继承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做文化的传承者。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谁能说说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生: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映并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师:由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明显地看出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影响。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呈现出两种趋势的发展,有的经过与时代内容的结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的则成为文化发展的糟粕,那么文化的发展除了

7、受经济影响,还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文化的发展呢?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文化发展方向。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不同时代穿不同的衣服,这实际上也体现了文化的变迁、发展。思考:不同社会制度下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文化又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

8、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变化除了影响到服饰的改变之外,还影响到文化的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生:回答2、思想运动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过渡:学习历史我们都知道,每次社会制度的变革,其背后往往充满着复杂的思想交锋,正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欧洲神学的精神枷锁,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一样,我国的春秋战略时期的百家争鸣和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又是如何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例如,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一

9、批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观察和探讨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历史研究的对象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史学的编纂方法出现了突破,唯物史观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进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 课堂探究:你能否根据现有的历史知识,谈谈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见解。 探究提示:(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

10、万物的本原,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无等差的爱,无论任何人,都不分轻重厚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4)韩非子崇尚法,强调法的重要性,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要求人人必须遵守法;韩非子还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过渡:不管是“百家争鸣”还是“新文化运动”都属于?3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

11、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过渡: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投向国外,一起去伦敦的教育科技展看一看,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文化的发展?播放视频从古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收集、储存、传递、共享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继承、传播、发展。在国际上,一批大型的媒体公司也阔步进入 了网络时代,如美国好莱坞公司出品的影片功夫熊猫短短3天征服了130万观众,票房收入累计上万亿。为什么一个外国公司能在一个中国题材上夺得先机?用导演的话说:正是由于互联网使得广泛地传播,并且使电影完美无缺,找不出任何破绽。这充分说明了-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视频中谈到了两种教学方式,在此之前,古代的教学方式是?下

12、面我们来对比一下3种方式的共性和区别,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堂探究: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具有哪些影响?共性:也就是说他们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活动。区别:随着-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授知识,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网络是一个

13、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 (2)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下面我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相应归纳,供同学们参考:(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使用“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把文化传递给受教育者,是人类世代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不同教育方式各自的特点b不同教育方式各自的影响(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