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08257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作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作系统策划,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学理论物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要以学习者的学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性,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应用教学媒体,描述教学过程。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

2、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这个过程要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这次教师备

3、课时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主要反映在教学中教师们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1、教师备课时高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是其中执教人之一。我教学的内容是指导写人。备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联系所学课文,多媒体出示张衡、李四光、宋庆龄的画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接着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然后出示一篇经典的写人范文,让学生读后,互相启发,明确写一个人要通过写一件事,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写,突出人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参照范文来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完后请一两个学生读习作,集体来评讲。我按照这样的设计,在我们班试上了一遍,听课教师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不错。我不放心,因为我校没有平行班,担心借班上课师生

4、的配合问题,只好借二年级的学生又上了一遍,在老师的引导下,二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也能说出人物的特点来。我心里不再那样紧张了,心想:二年级的学生都能上下去,三年级的学生再弱也不至于像二年级的吧?当时我也想到了学生对陌生的课堂环境、新面孔会产生好奇心,从而使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但是转念一想:城郊的学生比起乡下的学生来,见识更广,不至于那样糟糕吧?结果上课时,不少学生因第一次在多媒体报告厅上课,对那里的一切都十分好奇,东张西望,窃窃私语。任我怎么努力组织教学秩序,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几分钟后又分散。而对学过的张衡、李四光、宋庆龄好像不太熟悉,说不出他们的品质来。学习范文时,体会不出写人的方法,和预

5、设的效果相差甚远,我感到有些心虚了。评讲习作时,学生读出来的习作记流水账,语言干瘪,人物特点突不出来。听的学生也不知如何评价。此时我后悔莫及。就是因为我备课时高估了学生才导致如此的结局。如果当初我考虑到学生对陌生环境及新教师的反应考虑得再深一些,能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效果绝对更好多了。2、教学重点不够明确。一位教师先让学生把条理错乱的句子排列出来;再根据句子列出提纲;学生交流完后,教师出示一些习作题目,供学生参考,学生根据所选题目进行习作。评讲时,教师和学生对习作的评价只是说写得好或写不好就站住了。评价一篇习作为什么好?表现在哪里?习作写不好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修改?这些问题都应该让学生明

6、白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理清条理、列提纲还是选一个好题目呢?不够明确,给人感觉就是各个点都平均用力了。3、评讲习作时语言不够规范。有个学生写他做饭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把米放进锅里;第二,把米淘洗三次,放上水;第三,把锅放进底座,按下按钮插上电源就行了。教师在评讲时,只说这篇习作写得好,过程写得清楚。其实学习语文和学习数学时,对词语的搭配,要求是不一样的。学数学中,只要把步骤说出来就可以了,而学习语文时这样做是不行的,要考虑到不同的词语表现出来的不同效果。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使句子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这里的“第一、第二、第三”如果分别换成“首先、接着、然后”的话,读起来效果就不

7、一样啦!4、课件不够精美,实效性不强。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一但对习作产生了兴趣,难点就不存在了。农村学生见识较少,课外阅读量较小,语言积累不丰富,习作时对内容的构思较困难,习作中多数人不能准确地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图案要精美,内容要精致,不宜太多,要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真正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课件太多了,就会像放电影一样,走马观花,一闪而过,学生忙于留意诸多画面,不能集中精力思考,课件就失去实效性。5、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学习习作,总觉得太难太

8、难了,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如果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学生就更不乐意上习作课了。这次习作研讨课,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就体现了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和老师的心灵不能产生共鸣。因此,多数学生写的习作,写事的过程不够具体,写人的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我认为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一、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9、。教师在研究教科书的同时,更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合理采用适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式方法,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备课时,在备学生中,特别要关注每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找出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寻找学生的现实水平,明确未来要达到的水平,以便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二、制定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法。事实上,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名学生都有其自身优

10、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和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对于学困生应采取补救措施,对优秀生采取特殊的额外措施。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三、认真研究学生的以往的错误现象。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错误中有两个突出现象:“多犯”,即教学进行到某些节点上,必然会出现群体性、高发性的错误,其症状相似,时段也相同。“再犯”,即某些错误在某

11、些学生身上不仅易发,而且好发,即使被纠正过,但也必然会在后继学习过程中再次发生。其实“多犯”说明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障碍,这从表面看多是由于知识结构与内容较为复杂或困难引起的,其实质还是在于学生在思维节点与思维程序上存在着客观性障碍。“再犯”则主要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处理与把握上存在着问题,教师往往注重形式上的内容而忽视了思想方法、思维过程的构建,学生的学习未能深入到思维层面,其知识的掌握是不稳固的。同时,某一名学生身上的“再犯”现象也说明了教师的教学在注意到普适性的同时,未能照应到个别学生的差异性。因而,研究学生的错误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和盲点。可以这样说,学生的错误是备课、精

12、心预设的宝贵资源。四、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要有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五、认真考虑本课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得当。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

13、探讨,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是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操作采用的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也会得到较为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坚持优良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而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总和,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综合反映,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 总之,在备课活动中,认真做好“备学生”的工作,对于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认真地备课,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