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08161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3苏教版黔之驴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3小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黔无驴(qin) 好事者(ho) 慭慭然(yn)B虎大骇(hi) 远遁(dn) 窥之(ku)C噬(sh) 跳踉(ling) 大(gn)D益狎(ji) 船载(zi) 庞然大物(png)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稍出近之B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以为且噬己也D虎大骇3下列句中加线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好事者船载以入B蔽林间窥之C驴不胜怒,蹄之D断其喉,尽其肉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2、B林间窥之C因喜,计之曰D出近之5下列加线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胜怒 高处不胜寒B因喜 间塔动之因C其肉,乃去乃悟前狼假寐D则无可用 至于园可无憾矣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是( )A可胜数B战百胜C人入胜D胜其烦7下列加线字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驴不胜怒,蹄之。A以名楼(黄鹤楼)B以钳搏之(以虫治虫)C每至晴初霜旦(三峡)D鞭数十,驱之别院(幼时记趣)8下列加线的“之”所指代的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之山下B出近之C往来视之D因喜,计之曰9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以为/且/噬己/也C然/往来视之,觉/

3、无异能者D技止/此耳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写了老虎和驴斗智斗勇的故事,与黔地有驴无驴无关,因此首句没必要交代“黔无驴”B“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细致地写出了老虎初见驴的惊恐之状及其想了解对方的急切心情。C“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写出驴不惧怕虎,对虎百般挑逗、戏弄。D本文以细致入微的刻画见长。写虎,不仅刻画其外貌、动作,还描写其心理活动,其中写虎与驴斗的动作和心理尤为出色。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首。B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完整的古诗。C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充分的看到了驴的蠢笨无能,写出了虎的细心、机警

4、。D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获。12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项( )A不可胜数B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13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选自柳河东集三戒黔之驴)【乙】临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

5、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选自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注释】 畋(tin):打猎。怛(d):呵斥。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以虫治虫)C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D畋得麋麂,畜之答案部分1.试题解析:A项中“好”应读ho;C项中“”应读hn; D项中“狎”应读xi。答案:B 2.试题解析:A项中

6、“稍”的古义为“渐渐”,今义为“稍微”;B项中“去”的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前往”;C项中“且”的古义为“将要”,今义为“并且,姑且”;D项中“骇”的古今义均为“惊骇,害怕”。答案:D 3.试题解析:A项中“船”为名词活用为状语,用船;C项中“蹄”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D项中“断”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咬断。B项中“窥”为“窥探”的意思,无词类活用。答案:B 4.试题解析:C项“之”是指代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其他三项“之”均是代词,代指驴。答案:C 5.试题解析:A项中“胜”的意思均为“禁得住”;C项中“乃”的意思均为“才”;D项中“至”的意思均为“到达”。B项中“因”的意思分别为“因

7、此”和“原因”。答案:B 6.试题解析:“驴不胜怒”的“胜”的意思为“禁得住”,A项中“胜”为尽;B项中“胜”为“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的意思。C项中“胜”的意思是优美的。D项中“胜”的意思禁得住。所以选D。答案:D 7.试题解析:A项中“船”为名词活用为状语,用船;C项中“蹄”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D项中“断”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咬断。B项中“窥”为“窥探”的意思,无词类活用。答案:B 8.试题解析:D项“之”是代词,代指驴子生气只能踢的情况;其他项“之”都是代词,代指驴。答案:D 9.试题解析:正确的划分应是“技/止此耳”。答案:D 10.试题解析:“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并不是驴不惧怕虎,对虎百般挑逗、戏弄。答案:C 11.试题解析: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非是之首。答案:A 12.试题解析:D项中为“禁受住”的意思,与原句的意思一样。A中为“尽”,B中为“胜利”,C中为“境界”。答案:D 13.试题解析: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C项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可不翻译,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答案:C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